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杜家祠堂里的梨园盛会】广邀宾朋来者不拒 有眼无珠大亨吃瘪(李颖英)

2023-08-10 08:00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艺员大合影


杜家祠堂内外各搭了一座戏台。广场北端的大戏台是给高桥的百姓们看的,而祠堂里精巧的戏台,供贵宾们观看,由北京邀来的名角演出,用来招待贵宾和上海工商界巨子以及帮会中的“老头子”。


为了接待好嘉宾,杜月笙在祠堂四周加盖彩幔席棚百余间,摆设席面三百五十桌。按照计划,此次庆祝活动将准备三天,每天开七八百桌酒席。调厨子三十八人,专司筵席执事安排有经验的徒子徒孙五十人。在金利源码头自备两艘汽艇:“月宝”与“波涛”。此外,还从招商局和其他轮船公司调来多艘轮船,专门运送贺客来回于上海、高桥之间。高桥埠头至杜祠之间,还有十来里路,又备了奥斯汀客车十五辆,黄包车一百五十辆。浦东高桥一带沿途没有路灯,就临时安装木柱,悬起汽油灯,专供夜间照明之用。还抽调了十个人专门伺候来参加堂会的名角们抽烟,还派十四人伺候一般的贵宾们抽烟。


为了吸引高桥一带的农民也来凑这个热闹,杜月笙吩咐帐房预备好大批毛巾、脸盆、沙药水、灯笼和纪念章等,派人到处张贴海报,宣布凡来送礼的,不论送多少,一律发给一个纪念章。凭这,在三天内可以随便吃酒席、看戏。送礼重一点的,每人加发一只脸盆、一条毛巾、两瓶沙药水和一个灯笼。这些纪念品上都印有“杜祠落成典礼”字样。


6月9日一大早,来宾就超过一万人,祠堂附近的几条路上都挤满了人。当外滩的海关大钟响了九下时,“奉主人祠”开始。庆典活动一直持续了3天。


6月10日中午,当台上紧锣密鼓地上演《富贵春长》之时,却不料台下一阵大乱这可算是这次轰动中外的堂会戏中的一幕闹剧。


上海市作协研究员魏绍昌的戏文锣鼓》中生动地记录了这一幕.


在这次堂会演出中,前排座位保留了部分贵宾席,供军政要人、豪绅巨贾、社会名流和外国领事,洋行大班专座。一天,有位身穿国民党军服,外貌并不出众的来宾,大模大样地也去坐在贵宾席上,被总招待张啸林看到,认为此人不配占此座位,便走过去叫他让开张态度凶狠,开口伤人,使对方不能容忍,顿时抬起手来给张啸林一记响亮的耳光。平时谁也不敢碰这位张老板一根毫毛,如今在大庭广众之中吃了亏,岂肯罢休?于是一声呼啸,徒子徒孙纷纷动起手来。在纷乱中,杜月笙听说出了事,赶过来一看,大吃一惊,一面把面红耳赤、杀气腾腾的张啸林叫开,一面连身向对方赔礼道歉,请他安坐看戏,一场风波,始告平息,原来这位貌不惊人的来宾是张学良将军的代表,当时正是中原大战后的第二年,蒋介石在和冯玉祥、阎锡山这场混战中,亏得张学良在东北易帜才大获全胜,因此在冯、阎败退后,将东北底盘划归张学良管辖,其实张的权威仅次于蒋介石,杜祠悬挂的匾额,第一块是蒋介石题赠的“孝思不匮”,第二块就是张学良题贈的“见义勇为”,以下才是段琪瑞、吴佩孚等人,张将军的代表当然有资格坐在贵宾席上看戏。张啸林有眼不识泰山,吃了一记耳光,活该倒霉。


6月11日下午.庆典活动在压轴戏——《庆赏黄马褂》中结束。这是一出彩头戏,演的是清朝初年黄三太弃暗投明,立下大功,康熙皇帝赏赐黄马褂的故事。据说,这次庆典活动是上海开埠百年来,上海人从未见过的一次,勉强可与之“媲美”的只有清朝末年大买办、大官僚盛宣怀的出丧,和外国冒险家哈同的大吊丧。(完)【李颖英 原载《外滩生活》】

【杜家祠堂里的梨园盛会】广邀宾朋来者不拒 有眼无珠大亨吃瘪(李颖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