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很怕听到有人说要“做自己”

2022-03-31 15:31 作者:智信美尚  | 我要投稿

“做自己”这个词,熟悉得谁都听过,可又陌生得谁也说不清确切含义。人们对它有太多误读,导致我开始害怕听到年轻人兴冲冲地说要做自己,担心反而“误入了歧途”。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聊到底什么叫做“做自己”。


“做自己”这个词,熟悉的谁都感觉听过,可又陌生的谁也解释不清具体的含义。人们对它有太多误读,导致我开始害怕听到年轻人兴冲冲的说要做自己,担心反而“误入了歧途”。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聊到底什么叫做“做自己”。

我有一个同事是从2019年开始进入职业规划这个行业的。当时我在公司做设计师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去做职业规划?其实我是被刺激到了。

有一天上完班下来回到家,有一个邻居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说我是考硕士好,还是直接出来找工作好?

我说:你可能需要思考一下你要读什么专业,或者你想干什么。

这个人一看就是好学生,马上把这句话记在那个本子上。记完以后,她接着问:那你觉得我读什么专业比较好呢?

我说:你可能需要搞清楚,未来毕业做什么工作,这样倒过来看专业是对的。

她想了想,说:对喔,那你看我适合做什么工作?

我说:这个不知道,但做什么工作其实取决于你要过怎样的人生,不同的人肯定要过不同的人生。


她说:哎呀,有道理,你觉得我能过什么样的人生呢?

……

那一瞬间,其实我是蛮悲凉的。在中国一个受过几乎最好教育的人,竟然问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她要过怎样的人生?

我发现,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在过着一种“三随”的生活——随便、随大流和随惯性;只有很少的人,真的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所以,2019年那年,我突然觉得与其现在这样,不如出来普及职业规划。到现在已经有几年。

以下是这几年时间,我观察到的中国社会、国人对于“做自己”这个事情的观念有什么改变,以及我们自己都踩过哪些坑。


最早提出“做自己”这个话题的,是李开复老师。他写了本书叫《做最好的自己》。

请注意这个年份:2005年到2010年,整个中国就是这一类职场励志书流行的时候。

比如,《杜拉拉升职记》、《圈子圈套》、《输赢》、《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些书都是在那时爆发的。


如果你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话,一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你去拆解这些书,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好”,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在职场,或者再狭隘一点——外企中,获得一个顶级的职位。并不是说这不叫成功,但是,全世界都这样讲也太无趣了吧?

包括最近几年内《初入职场的我们》《心动的offer》《上班啦!妈妈》《闪闪发光的你》这些职场类综艺,无论是实习生还是妈妈重返职场,是一种社会现状的体现,现在每个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

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关于“做自己”的第一个结论:“做最好的自己”,就等于很成功。

但显然不是。

因为这个世界上,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我才发现原来我的梦想很简单,也很高:我要做全世界最好的量表,只要一测就知道自己该干嘛;再做一个最大的职业数据库,定期更新。这样,人们很轻松地就能找到一个和他匹配的工作,而不会花很多时间,去考一个5000人报名最终只录取3个人的公务员岗位。

但是,后来我发现搞不定。

那段时间,我们认为做自己就等于Find Myself,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可是,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测评:MBTI、9型人格、霍兰德还有星座……




有没有感觉到,在第一次接触评测,我们并不是在测量自己,而是给自己贴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标签。很多时候,星座、性格都变成这个设想。

有一次 ,刷朋友圈看到里面传播的那些根本就不是测评,它们真正目的是让你可以大胆地、以一种伪科学的姿态告诉你的朋友们“我是什么样的人”。

——说白了,那时我们也不是在找自己,而是在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标签,贴到上面去,为自己背书。

为什么会有这种需求呢?因为大部分中国学生,并没有真实和成熟的自我。

小的时候你妈妈跟你说,孩子你要考一个好中学;然后,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再找个好媳妇;生个好孩子…… 然后呢,让你的孩子上个好幼儿园,上个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就是这么一个链条。所以,很多人都是千人一面。

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真的是很难会有一个清楚到可测量,或者仅通过测量就能达成的事。

于是,我的公司开始了“生命蓝图”课程,这个课程主要就是让你深度透彻认知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重遇全新的自己,实现财富自由、时间自由和人生价值。



在我们今天不拼爹、无背景、非名校、没有钱,我们的生活是否还有精彩的可能?

希望每一个无背景、非名校、无钱无缘海外镀金的如你我的“平凡人”,都能学习到如何成为改变自己生命的英雄,以及找到让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勇气与智慧。

然后开始做些什么。如果有一天,有人开始打击你、嘲讽你、告诉你那不行,那正是因为,你走在了自己的路上。

……

我现在回头看,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屌丝心态。

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其实不仅是我们,整个社会都陷入到一种特别努力想证明自己在“做自己”的动作里面。

我自己是作者,所以我特别关注什么书会火。出版的时间不重要,关键是火的时间,因为这意味着社会的整体意识在转变。

我研究了一下,2012年的时候,整个图书出版行业里面最火的几本书《背包十年》、《分开旅行》……全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时,我们特别想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这可能是另外一种走偏吧。

到这个阶段“做自己”成为一种自己的壳:如果谁说你不好,你就说我在做自己。 有的时候明明做不到,但你说:我不想要,我在做自己。




一、希望解决自己职业发展问题的在校大学生和职场人士

二、想要解决教育问题,深度了解孩子和自己的智慧家长

三、希望提升团队效率为小伙伴赋能的创业者

翻转人生寻找与生俱来的生命蓝图,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和迷茫,只要你想,在这里,一定可以获得!

相信和勇气决定你的明天在哪里!


很怕听到有人说要“做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