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笔记/马原部分/重点知识点
1. 平均利润率————不同行业竞争。
相对剩余价值———同一行业竞争(因为都想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垫付资本之比。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
3.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是紧密联系的,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也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职能的。
4.平均利润:
①利润平均化后,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将达到稳定状态。
②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③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④利润平均化后,等量资本将获得等量利润。
5.①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②为什么说货币的出现加深了这种矛盾?
货币的出现导致商品交换不再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方便了商品的交换。这也使得买卖双方脱节使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盲目性更大。商品经济的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它这种矛盾运动是有阶段性的,因此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以,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之一就是货币出现了使原来的生产方和消费方彻底脱节。
6.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空气,土地也有价值,但不是劳动产生的。剩余动劳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不是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注意是源泉和是唯一源泉。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枢纽:劳动二重理论。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两大基石:剩余价值、唯物史观。
7.①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②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
③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唯一来源】
④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
8.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剩余价值/全部垫付资本。
9.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10.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对于垄断利润具有决定作用。
垄断利润的源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