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酷” 是一种自恋式的崇拜审美 (审美文化研究)

2022-08-11 19:33 作者:元凤鸣  | 我要投稿

“酷”的分析

•酷只有在感受中存在,并不能说有一个客观的酷的场景。所谓酷的场景不同于人们感受的酷。恰恰是通过感受到酷之后,去在头脑中组建出一个想象中的酷的场景作为一个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感受

而在现实中发生的“酷事”制造者不会感受到酷,因为他了解他自身行为的具体的付出、责任和代价


崇拜

•酷是消费主义的话语,使人欲望一个外面的、他人呈现给予的崇拜物。

酷的对象总是指向外面,作为一种想象和向往。

我不会说自己很酷,但说他者酷的完整话语是:我觉得我这样很酷。

酷永远是在处境之外的,代表着某种可能性

•认定一种酷,自以为是掌握了区别于当下环境和他人的审美优越,同时顺应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自恋

酷虽然是对他者的崇拜和欲望,但是标志着一种特殊性:区别于当下的某些情景(在此情景之外的)。那作为感受到酷的我不只是在崇拜还是在认同。

即使两个人面对对象的感受不同,但就是可以通过酷来在交流中得到共识

•自恋的另一方面,感受的酷的人感受到的酷不是来自他以为的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他给对象的投射,所以他酷的对象其实是对自身想象的崇拜,这种将自我在审美等级中自我确认的过程构成了酷。

二舅

二舅酷了一辈子,如果做直播的话就不酷了

该怎么做

把对象当做真正的他者去遭遇,不去惯性地投射自己自恋式的崇拜。酷的孤独和冷静不是要面对现实生活的孤独冷静,那是一种不真实的姿态,而是要孤独于消费崇拜的现状,不要沉溺于对酷的结果的追求中。

现实生活中的人需要在各种时候给予自身安慰和支持,很多亚文化青年通过各种审美符号包裹自身,甚至很多活在一种很酷的破碎美学中,在昏昏沉沉的自由幻梦中自我审美,凭借这些来遮蔽和抵消自身在面对现实的无力,以此来一再逃避现实生活的抉择和承担责任

“酷” 是一种自恋式的崇拜审美 (审美文化研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