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芬底特星生态系统系列]吞噬小鱼——吞噬复颌鱼

参考原型:鲢鱼,肉鳍鱼等
名称:吞噬复颌鱼
成体平均体长约0.5米,极限全长0.9米
成体平均体重6公斤
分类:泛动物界,异脊索动物超门,曲脊索门,泛脊椎动物类,鳍叶高纲,肉鳍超纲,强椎纲,拟鲶目,复颌鱼科,复颌鱼属,吞噬复颌鱼
同属近亲:6种

这种长相并不友好,但也不算“有害”的鱼,我不得不说......真的很好养活,无论是含有弱毒性的水草,还是毫不设防的小鱼,抑或沉底三周以上的腐肉,它们都来者不拒。

它们可伸缩的口部带来了极高的抢食、捕猎效率,它们只需要进行一次“弹射”便可以发动强而有力的“万象天引”。这也就导致了三个月从小鱼苗长成成体的奇迹。从大家的观察来看,这种鱼或许有望成为本地区最为常见的中型鱼。毕竟作为食谱中少量为肉类的杂食鱼,它们算得上是效率极高的产肉机器,而仅仅是微腥却咸淡适中的,富有弹性的鱼肉也使得它们成为了泥沼中层乃至底层那些大家伙们所偏好的美食。

作为运动能力较差的半底栖鱼,我们一直对于它们如何逃脱捕食者的追逐不甚了解,但是这些胖头鱼似乎拥有着对于电场极高的反应能力以弥补其相对较差的运动能力。与此同时,成年的雄性个体会通过改变自身的微电场以提高自身在雌鱼眼中的“存在感”,但这似乎也给了一些沼泽中的电感掠食者可乘之机。另外,这种游速缓慢的鱼类很容易会被一些伏击型猎手偷袭,绿水巨舌虫和部分水生肉食植物对这种运动能力差劲的肉罐头简直是天克,它们的体型也远远没到可以无视这些偷袭的地步。为了应对这样大量捕食者的威胁,它们的策略是更加大量的繁殖, 它们通过体外集群繁殖体外受精的模式,单群单次产卵数量可能上亿。再多的意外,再低的受精率和成活率,都可以通过这样绝对的数量进行弥补。也正因如此,它们成为了非常成功的鱼类,在当地淡水中有相当高的占比。当然,速生一般也意味着速死,它们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只能满满当当参加两次繁育期,并且为了确保自己的摄食需求,完全不会去抚育后代。它们坚信不疑:就它们这种肉罐身材只能给孩子陪葬,并不足以保护孩子,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多吃多长,下次多生一些。因此很多这些幼体就成为了其它同胞成长路上的祭品填饱了如束翅蜉蛉幼虫这样的猎手的肠胃。

它们在黑暗森林沃鲁目的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至今大家都还没搞清楚,这种并不耐盐的鱼类是怎么扩散到到处都是的。不过无论如何,它们的数量代表了它们的成功,也为当地的各种更大的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为了这个壮观的生物群的奠基献祭了自己的无数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