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Research:2028年全球医药包装市场规模将超过2,192亿美金
一、医药包装行业发展概述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世界经济产业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人口总量的进一步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各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推动了全球药品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根据IQVIA数据,2021年全球药品支出达到约1.52万亿美元,在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及全球经济封闭衰退的背景下仍实现了增长。全球医药消费量的持续扩大,带动了医药包装领域的技术进步及市场规模扩张,IQVIA预计全球药品支出到2026年将突破1.8万亿美元。
医药包装,主要是指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也包括功能性次级包装材料、表面印刷材料、组件和给药装置等,是药品商品化的载体,在药品生产、贮藏、运输、流通、使用全过程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是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技术发展,药品包装领域的需求不断革新,推动着医药包装相关领域内的技术发展及产品创新。在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21年全球医药包装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且未来仍将具有8-9%的年复合增长率。

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在惠民生、稳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未来,作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药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创新药及创新制剂剂型研发不断深入,我国医药包装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精密给药装置领域发展概况
根据疾病种类和轻重缓急的需要,药物可以以不同的剂型、通过不同的途径给药。如果期望局部作用,可以将药物直接应用到局部作用部位,如眼部、鼻腔或皮肤。药物由于剂型不同,用药部位及给药途径不同,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吸收速度、起效时间、达峰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
近年来,伴随着医药创新发展、用药结构升级、剂型的技术创新,对医药包装的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医药包装产品的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更多地不只是承担保护的作用。例如,可用于大分子生物药的预灌封注射器、自动注射器,核酸药物用的适应低温甚至超低温的包装,结合手机APP进行用药管理的智能包装,适宜社区医疗、居家治疗、自我治疗的包装等。
其中,喷雾泵、多剂量点滴剂给药装置、挤瓶、吸入器等精密给药装置产品随着鼻喷、吸入剂、眼药等终端医药产品消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制剂剂型的不断改良,成为精密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测算,2021全球精密给药装置市场规模约为26.83亿美元,未来有望以6.8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5.00亿美元。

在细分市场方面,目前精密给药系统中,以常用的喷雾器为主,同时随着近年来吸入剂制剂产品的持续上市,其终端市场不断放量推动了吸入器的市场需求。2021年全球精密给药装置市场中,喷雾器占比57.97%、吸入器占比22.22%、滴剂给药装置占比12.05%,其他包装占比7.76%,预计未来随着我国国产吸入剂制剂产品的不断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吸入器市场规模的增长,其市场占比有望提升。

在细分市场增速方面,随着新冠疫苗等药品的不断推出,以及精准给药需求的不断提升,喷雾器及吸入器细分市场规模预计未来增速较快。其中,在吸入器领域,一方面随着哮喘和COPD是主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需求持续增长,领域方面受益于健康元、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制药、长风药业、仙琚制药等一系列医药企业在吸入制剂领域的大力投入,未来我国国产品牌吸入制剂有望进入上市密集期,将进一步带动吸入器的市场规模,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根据测算,预计到2021-2025年滴剂给药装置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约为5.27%;喷雾器为5.73%;吸入器为11.61%。

三、医药包装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引导医药包装企业高质量发展
精密给药装置是医药包装产业的高端细分领域,也是我国医药包装产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医药包装产业技术差距较大的领域,是我国未来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根据我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要求,精密给药装置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医药产业技术攻关工程的重要方向。
在化学药物制剂领域,要求重点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长效缓控释等特点的复杂制剂技术,包括微球等注射剂,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口服制剂,经皮、植入、吸入、口溶膜给药系统,药械组合产品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开发超大规模(≥1万升/罐)细胞培养技术,双功能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肽偶联药物、新型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型生物药的产业化制备技术,生物药新给药方式和新型递送技术,疫苗新佐剂。2022年9月,康希诺开发的全球首款采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新冠疫苗获批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该疫苗通过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的颗粒,经过口腔吸入到上呼吸道、支气管、肺部,来产生免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更强的免疫性,有效体现了精密给药装置在生物医药制剂创新中的重要意义。
(二)包装材料不断创新,塑料包装材料应用前景良好
随着消费者对药品的安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药品包装材料得到不断应用。例如,药泡罩包装由于具有较高的美观性、良好的阻隔性以及使用、携带方便等特性,在片剂、粉剂、胶囊、凝胶剂等剂型的剂型包装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考虑到成本因素,传统的医药泡罩包装中多使用PVC塑料,但由于其对人体及环境有所损害以及阻隔性不高等原因,近年来行业内开始采用PP、PET、PA等材料替代PVC作为泡罩材料。此外,应用BOPA薄膜等塑料包装材料能够与流延聚丙烯薄膜(CPP)、铝基材料(Al)等复合后制成医药泡罩包装材料,从而达到高阻隔、避光、美观、便携等包装要求。根据测算数据,2021年全球医药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7年增长至1,249亿美元,其中塑料包装材料市场规模将由440亿美元增长至816亿美元。

(三)自动化需求不断提升,将有效提升包装效率
在医药包装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具有许多显著优势,例如提升生产效率、易于调节生产计划、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占用空间少且易于移动等。从前,机器人系统通常只用于提升重物,或被部署在危险区域内工作。如今机器人的使用已随处可见,因为机器人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产品和包装形式,实现将产品和包装材料装入包装线、拾取并将产品放到包装之内,贴标签以及组装包装等一系列功能。
于我国而言,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存在着效率低,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控制水平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包装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医药包装具有产品形式和层次多样、批量大、生产速度要求高、程序化、连续化并且大批量质量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采用自动化技术赋能我国医药包装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四)监管环境不断完善,推动提升行业集中度
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包装行业的监管发展与医药行业的监管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全球特别是我国医药行业的改革的不断突进,产业监管制
度日益完善,将有效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从而推动医药包装产业的集中度提升。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先后颁布、修订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政策文件及管理办法,同时推开“两票制”、“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措施,从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医药包装领域,为配合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化学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关联审评审批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审评审批药品制剂时,对化学原料药一并审评审批,对相关药用辅料、药包材一并审评,推动制药企业和药包材供应商的关系由以前简单的供需关系转变成长期的战略协作关系,增强了制药企业对医药包装企业的粘性,行业内具备产能规模、创新力及质量产品品质稳定的医药包装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在生产方面,2022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引导药包材生产企业规范生产行为,指导MAH履行好药包材供应商审核职责。目前,相对于我国医药产业而言,我国医药包装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市场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年收入规模上亿元的企业相对较少,与Amcor、Aptar等全球医药包装巨头相比较,还具有显著的差距。通过监管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升对行业内企业实力的要求,从而推动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升,为行业内领先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断提升,绿色节能技术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了较大冲击。于我国而言,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核心设备短缺,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同时,集采带来的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进一步挤压医药包装行业利润,医药包装行业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我国双碳战略实施背景下,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要求,推动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努力降低成本并提高产量成为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以上内容节选自《QYResearch | 全球医药包装市场》,详细内容请联系发布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行业报告研究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