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思 | “觉也吃不下,饭也睡不着”
◎宗守云
四川卫视综艺节目《天下笑友会》曾播出过一个小品《王保长》(主持人版),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
(1)王保长:三嫂子。
三嫂子:啊。
王保长:屋里只有我们两个人。
三嫂子:啊。
王保长:我是说,这么大个屋子里,只有我们两个人。
三嫂子:你要怎么嘛?我说就是。
王保长:三嫂子,现在而今眼目下,你还是很漂亮的。
三嫂子:讨厌。
王保长:我王保长对你,历来,那是觉也吃不下,饭也睡不着。
例(1)“觉也吃不下,饭也睡不着”显然是口误现象,所谓口误,就是说话人编码的内容和发送的内容不一致的现象。根据信息交流原则,说话人先把要表达的内容在头脑中进行编码,然后把编码的内容发送出来,经过传递,到达听话人那里,听话人接收所听到的内容并进行解码,信息交流就完成了。如果说话人编码的内容与发送的内容不一致,就会出现口误现象。例(1)说话人编码的内容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而发送的内容是“觉也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这就是典型的口误。
从语言看,口误往往和语音干扰、语义干扰、结构干扰有关。有个流传很广的报幕员口误笑话,报幕员本来想说的是“请欣赏笛子独奏《当枫叶红了的时候》”,结果口误为“请欣赏独子笛奏《当红叶枫了的时候》”。“独子笛奏”是由于“笛”和“独”声母相同,语音干扰而导致口误,如果是“钢琴独奏”就不可能出现类似的口误;“当红叶枫了的时候”是由于“枫叶”和“红叶”意义相关,语义干扰而导致口误,如果是“当枫叶掉了的时候”也不可能出现类似的口误。“觉也吃不下,饭也睡不着”则是结构干扰的结果,由于“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结构相同,容易出现错位而导致口误,如果是“饭也吃不下,真是痛苦不堪啊”则不会出现类似口误。
从心理看,口误往往和潜意识有关。例(1)王保长并非善流,只是利用权势偷鸡摸狗,想占三嫂子便宜,于是出现口误。桂诗春在《新编心理语言学》中引用弗洛伊德的观点,说明口误是无意识中被压制的意念入侵到有意识的言语输出造成的。比如,美国总统布什对一演说进行评论说“I don’t want to run the risk of ruining what is a lovely recession”,其实他想说的不是“recession”,而是“reception”,因为当时布什总统正在为经济衰退而困扰。再比如,有个学生解释他为什么要推迟参加考试,“Last night my grandmother lied”,他把“died”说成“lied”,是潜意识里透露了自己的愿望。
口误不仅包括语言成分的错位,也包括语言成分的超出。例如:
(2)忽然间,谢安玉嘴里蹦出一个词:“⋯⋯十八!”
这是奇了,经文中没有这个词,是念了十八遍?数数纸上划的“正”字,却又已不止,已念了五十六遍了。
老向问:“什么十八?”
谢安玉却一声不吭,有些被吓住似的望着天花板,嘴抿紧了,不准备交代的意思。
⋯⋯
她推说饱了,让珍珠扶她回到了卧房躺下来,手不由伸向了床单下一个夹层,那里,藏着个小药瓶,里面的安眠药已经攒了十八粒。攒这些药时,她也没有什么清晰的想法,只是觉得可以多掌握点主动权,至少不用等到屎尿缠身时才去死,从活到死都能清清爽爽的。出了院后,攒药并不那么容易,这事也就放下了。未曾想到,诵经时,这个数字竟然会忽然从她的嘴里蹦出来,不是故意不跟老向说,而是她被自己吓着了。(莉莉陈《回向》,《野草》2022年第3期)
例(2)谢安玉在诵经时突然说出一个“十八”,这是经文之外的词语,属于超出式口误。这一口误也是由于潜意识造成的,谢安玉自己偷偷攒下十八粒安眠药,本来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告诉他人,但在诵经时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这也是“无意识中被压制的意念入侵到有意识的言语输出”。
从语言运用看,口误是消极的,是交际中应该极力避免的。但从语言研究看,口误又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好材料,通过探究口误的成因,不但可以了解语言本身的情形,还可以知晓说话人的心理状况,甚至可以洞察说话人内心深处的隐秘世界。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12期《语言哲思》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