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髓质增生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
肾上腺髓质增生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利舍平(利血平)可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内颗粒囊泡膜上胺泵呈难逆性结合,使胺类递质和多巴胺均不易被摄取,终使囊泡内递质趋向耗竭,从而反射性地刺激与嗜铬细胞以突触形式相接触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儿茶酚胺合成酶活性增强,儿茶酚胺合成增加。由于要合成大量的儿茶酚胺,肾上腺髓质首先出现适应性肥大,继而发生肾上腺髓质增生(adrenal medullary hyperplasia,AMH)。
【造模方法】选用雄性 SD 大鼠,200~230g。大鼠适应性喂养 1 周后,开始皮下注射1.0mg/(kg・d)利舍平,连续给药4 周。给药完毕后每天测量大鼠血压;隔日以对硝基苯胺显色法测定大鼠 24 小时尿中 3-甲氧 4-羟基苦杏仁酸(VMA)的含量,荧光法测定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最后处死大鼠,取出肾上腺,置人 Regaud 氏液固定。切片用 Whiesel 氏嗜铬细胞特殊染色,显微镜下用测微器分别测量髓质和皮质的切面厚度,计算髓质百分数。髓质百分数=髓质切面厚度/皮质切面厚度十髓质切面厚度)×100%。
【模型特点】
1.模型大鼠 24 小时尿中 VMA 含量显著增高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显著升高,血压未见增高。
2.模型大鼠病理检查可见肾上腺皮质相对较薄,髓质相对增厚,多呈弥漫性增生未见结节状增生,亦未见出血,坏死等病理性改变。髓质细胞呈实质性片状或条索状分布,可见因增生而形成的细胞巢,有时可见髓质增生伸入皮质,将皮质分割成岛状。髓质细胞经Regaud 氏液固定后,细胞破裂而发生融合,可见染成浅绿色的细胞浆。可见大量的细胞核。核圆,呈增生活跃状态。在增生的髓质细胞团间可见构成窦状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有时可见到交感神经节细胞。正常大鼠肾上腺髓质细胞无增生,细胞核少,未见髓质细胞巢。
3.模型大鼠髓质百分数显著增高
【应用范围】本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 AMH 提供了实验基础,适用于人类 AMH 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相关研究。
【注意事项】人类正常肾上腺髓质百分数为 11.1%左右,而 AMH 患者肾上腺髓质百分数超过 16.7%,因而髓质百分数是诊断 AMH 的重要指标。但髓质百分数不是唯一标准,因为有些大鼠在肾上腺髓质增生同时伴有皮质增生,它们的髓质百分数并不增高,所以应结合肾上腺髓质病理改变综合判断才能确诊 AMH。
【模型评估】本模型制备方法简便,肾上腺髓质增生程度大,阳性率高,长期稳定性好。
本模型在生化检查(VMA,CA 测定)和病理改变等方面与人类 AMH 有较大的相似性,但缺乏人类 AMH 常见的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