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教流传中国记5:摩尼教(明教)在西方的兴亡,保罗派运动的失败

2022-12-16 02:40 作者:燕赵节度使  | 我要投稿

当时亚美尼亚的国教是基督教。

因为一神教的排他性,所以根本不允许其他宗教的存在,有着浓厚摩尼教色彩的基督教派别保罗派被他们视为异端,饱受迫害。

保罗派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但却有着浓厚的摩尼教色彩,深受其教义的影响,表现如下:

1.教义受摩尼教影响,相信善恶二元论:

善指精神世界或灵魂世界,为天父所创造的"国";

恶指物质世界,为恶魔所创造的"现世"。

2.耶稣基督是天父的义子,天父所派遣的天使。

3.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中的上帝耶和华,被保罗派指为恶魔。

这种大逆不道的教义,使得保罗派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亚美尼亚根本无法立足。


为了生存,公元660年保罗派在教主亚美尼亚人君士坦丁·西尔瓦努斯(Constantine Silvanus)的带领下,离开亚美尼亚,来到小亚细亚,希望寻找一块净土。

在小亚细亚是保罗派快速发展的沃土。

当时小亚细亚是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公有制的农村公社经济日益瓦解,许多自由民纷纷破产沦为农奴,被地主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广大农民农奴和奴隶们对自己的境遇强烈不满,怒火在心中燃烧。

保罗派看到了这一点,大力在农民农奴和奴隶中传教,宣扬善恶二神论,把拜占庭帝国、东正教会和地主阶级描绘成宗教中的黑暗王国,把教会、地主占有的土地和财富说成是魔鬼的产物,号召农民农奴们奋起反抗,拒绝向拜占庭帝国官府、教会和地主缴纳赋税,甚至还要夺取他们的财产。

保罗派成了小亚细亚农民农奴和奴隶们反抗拜占庭帝国官府、东正教会和地主的精神力量之源和领导组织。

在小亚细亚农民农奴、奴隶和城市贫民的支持下,保罗派建立许多据点,大力传教,势力扩张的很快,信徒遍布城乡。

保罗派甚至在特夫里克(今土耳其的迪夫里伊),建立了一个保罗派政权——保罗派共和国,与拜占庭帝国分庭抗礼。

土耳其的迪夫里伊位置所在


这是拜占庭帝国所不能容忍的。

在668~698年间,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三世和查士丁尼二世派出了两支远征军队来镇压保罗派。

因为寡不敌众,保罗派教主康斯坦丁·西尔瓦努斯被石头砸死,而他的继任者西门·提图斯(Simeon Titus)被俘后,被拜占庭活活烧死。

不过保罗派信徒并未屈服,而是推举新的首领,继续和拜占庭帝国对抗。

就在这时,拜占庭帝国突然停止了对保罗派的镇压,因为他们面临更严重更迫切的问题:阿拉伯帝国的进攻。

当时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崛起后,四处扩张,占领了中东广大的地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占领了波斯之后,阿拉伯帝国在中东的劲敌就只剩下了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大军三次攻打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军民的拼死抵抗,并且使用秘密武器希腊火击退了阿拉伯海军,阿拉伯人遭遇了惨重的失败,从此再也不敢窥视君士坦丁堡。


在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中,拜占庭皇帝为了筹措军费,把手伸向了财大气粗的东正教会,把许多修道院的财产充公,收归国库。

而保罗派的主张之一,就是谴责正统教会的豪富、奢华和教阶制,教会不得拥有财产。

其他还有反对崇拜圣母、圣徒、十字架和各种圣像、圣物,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正统教会所奉行的圣礼,也和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反对圣像”政策一致。

拜占庭皇帝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法,大力支持保罗派攻击东正教会。

保罗派有了皇帝的支持,便肆无忌惮的攻击东正教会,剥夺修道院的财产,破坏圣象,将财产分给农民农奴,势力得到了更大地扩张。


但到了九世纪初,等到拜占庭帝国击退了阿拉伯人的进攻,外来威胁消失了,皇帝的屠刀开始砍向保罗派。

因为在拜占庭帝国境内,东正教的教徒要比保罗派的教徒多得多,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为了获得教会和教徒的支持,拜占庭皇帝必须这么做。

于是拜占庭皇帝和东正教会重归于好,共同对付保罗派。


东正教为了打击保罗派,极力丑化抹黑他们,说他们是“二元论”的异端论者(即相信有一个善良之神和一个邪恶之神),并指控他们就是摩尼教。

这种指责当然并不正确 ,严格来说,保罗派是一个有着浓重摩尼教色彩的基督教异端。

拜占庭皇帝米凯尔三世在位期间(公元846~862年),大肆屠杀保罗派教徒,所用的方法极端残忍,如钉死、淹死、斩首等等,多达十万人!

保罗派遭遇到了和当年摩尼教一样的境遇:都是先被统治者利用,来对付另一个宗教,等利用价值没有了,便遭到了统治者的屠杀!

在波斯,摩尼教被波斯国王利用,对付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在拜占庭帝国,保罗派被拜占庭皇帝利用,对付东正教会。

但结果都一样,就是被统治者屠杀!

与波斯摩尼教被屠杀时毫无反抗之力不同,保罗派面对屠杀,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奋起反抗!

保罗派的反抗

五千名保罗派信徒在首领卡尔比阿斯的带领下,组织军队,开始武装反抗拜占庭帝国的血腥镇压。

公元858年,拜占庭皇帝米凯尔三世率领大军前去镇压保罗派。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甚至是盟军!

保罗派深知自己力量弱小,无法独自对抗拜占庭大军,于是向阿拉伯人求援。

阿拉伯人自从在君士坦丁堡城下三次大败之后,虽然不敢再次发动进攻,但依然对拜占庭领土贼心不死。既然不能攻克君士坦丁堡,但给老对手制造点麻烦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啊。

所以阿拉伯人很爽快的答应了保罗派的请求,派出军队前往援助。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拜占庭皇帝米凯尔三世正按照东正教的教规在军营中举行宗教仪式,全军疏于戒备。

保罗派和阿拉伯联军趁机杀进军营,拜占庭军队猝不及防,一片慌乱。

米凯尔三世仅仅带着少数侍卫逃走,其他一百多高级将领全部被俘。

保罗派打了一个大胜仗,沉重打击了拜占庭帝国的嚣张气焰。

公元860年,保罗派和阿拉伯联军再次大胜拜占庭军队,俘虏了七千名拜占庭士兵。

虽然保罗派连续打了两次胜仗,但拜占庭帝国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个庞然大物,失败一两次根本对战局没有什么决定性影响。

公元863年,拜占庭军队再次进攻保罗派,但这次保罗派被打败,首领卡尔比萨斯不幸战死。他的外甥赫里索希尔接过他的战旗,继续领导保罗派军队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战。

哀兵必胜。

保罗派战士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自由,个个斗志昂扬,奋不顾身,杀得前来围剿的拜占庭军队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连续多次军事胜利,令保罗派名声大振,整个拜占庭帝国为之震撼。

许多破产的农民、逃亡的奴隶纷纷逃亡,投奔保罗派,保罗派的势力更加强大。

保罗派开始反守为攻,频频进攻拜占庭帝国的城市、农村和庄园。

鉴于前几次派兵征讨失败,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在位时间867~886年)被迫遣使求和。

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


使者对赫里索希尔说,只要保罗派不再发动进攻,巴西尔一世愿意送给他大量金银、珍宝、丝绸等财物。

但赫里索希尔严词拒绝,他对使者说道:“如果他要和平,那就放弃他的东方,也不要统治西方。否则,贵族的奴仆们将把他拉下皇位!”

坦白说,赫里索希尔被保罗派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有意识到拜占庭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危险和可怕,以及保罗派面临的巨大危机。

因为,拜占庭军队可以输一次两次,甚至十次八次,也动摇不了国本。

但保罗派太弱小了,如果失败一两次,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如果他能利用这次和谈得机会,名义上臣服拜占庭帝国,暂时和拜占庭帝国和解,从而获得一块封地或者赢得长期的和平,或者获得公开传教的权力,然后不断积蓄力量,那么以后保罗派的命运将会改写。

但陷入宗教狂热中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是无法理喻的。


听到了赫里索希尔的话,巴西尔一世勃然大怒,亲自率领大军征讨保罗派。

公元871年,巴希尔一世率领拜占庭大军进攻保罗派,赫里索希尔率领保罗派大军反击,又一次大败拜占庭大军。这次拜占庭军队惨败,连巴西尔一世都险些被擒。

逃回君士坦丁堡后,巴西尔一世惊魂未定,提起保罗派就吓得魂不附体,终日躲在祈祷室不停的祷告,乞求神的保佑。


公元872年,巴希尔一世派自己的女婿克里斯托夫尔替他率军进攻保罗派。

克里斯托夫尔是个阴险狡诈的人。

他仔细分析了保罗派和拜占庭军队的历次作战,得出了一个结论:保罗派在战斗初期,因为占据了对地形的熟悉和宗教的精神鼓舞,所以斗志高昂,战力强悍,此时与之作战,一定会失败。

于是他适时调整战术,每当保罗派军队主动发起进攻时,克里斯托夫尔就下令撤退,绝不跟保罗派军队硬碰硬。

相反,他派出骑兵,跟踪、骚扰保罗派军队,对保罗派军队的动向了如指掌。

当保罗派军队向小亚细亚中部进军的时候,克里斯托夫尔率军尾随跟踪。

一天晚上,保罗派军队在平原地带宿营。

克里斯托夫尔抓住战机,立即派出大批骑兵进攻,很快就攻入了无险可守的保罗派军营。

保罗派军队乱作一团,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纷纷被杀。

赫里索希尔无奈,只好骑着马逃走,但半路上被身边的叛徒出卖,惨遭杀害。

叛徒拿着赫里索希尔的头颅向克里斯托夫尔请赏,保罗派的圣城特夫里克(今土耳其的迪夫里伊)也被摧毁,保罗派政权覆灭。

克里斯托夫尔率军凯旋,回到君士坦丁堡,把赫里索希尔的头颅作为礼物送给了老丈人巴西尔一世。

这场大战将保罗派的军队完全消灭,保罗派再也无力武装抵抗了,只能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进行传教活动。

拜占庭皇帝约翰·齐米希在位期间(公元969~976),想起保罗派的抵抗运动,认为保罗派在小亚细亚地区简直就是不稳定因素。为了防止保罗派死灰复燃,他就将保罗派信徒全部逮捕,流放到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和保加利亚交界处,远离小亚细亚。

当然在小亚细亚依然有少数漏网的保罗派信徒在秘密传教,一直到十字军东征之前。

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自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保罗派,但结果保罗派却在巴尔干半岛浴火重生,更加强大!


明教流传中国记5:摩尼教(明教)在西方的兴亡,保罗派运动的失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