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or the 23rd——喜欢红楼梦

2023-08-25 16:13 作者:Aestic  | 我要投稿

等待是“人类古老的消遣方式”,一切被等待之物注定会被“等”成一个耗材,其全部价值必然在过程中被消耗殆尽。去年到现在生活的主旋律就是等待。 高中时我提出一个问题:“等待的人痛苦,还是被等待的人更痛苦?”彼时彼刻的回答是求而不得都痛苦。现在关于等待我有了新的理解:它是杀死时间的手段。 生命的长度用时间来衡量,等待双方皆为耗材。而生命苦短,所以等待必然是痛苦的。某种意义上说,生是为了等死。但我们可以主观能动地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寻求生的意义。 等待这个行为的一方一定是人,另一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事件。这一年里我考公失利,去了银行。其间经历了几乎是gap year的等待,这是持续的、无其他事可做的。焦虑从脚趾攀爬到大脑,挥之不去。从2021年开始各种失败的求职经历让我对职场只有失望。逐利的市场并不会在意个人的死活,所以我并不能确定能被视为底牌的银行录取。 2022年的8月到今年的2月,未知的考公,等待。2月到7月,未知的银行,等待。现代人总是太忙而没时间思考,幼稚地以为生活会线性发展。而我有了去思考等待的意义的时间。 我疯狂吮吸智慧的津液。《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卡拉马佐夫兄弟》、《他人之颜》、《独立时代》陪伴了我这段gap year,它们足以改变我的价值观。《卡拉马佐夫性格》、《复刻回忆》、《我看不见你的脸》已成文,透露出了我微不足道的思考。 尤其是生与死。《哈姆雷特》中的台词可以诠释:“谁料如今岁月潜移,老景催人急于星火,两脚挺直,一命归西,世上原来不曾我 。”生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愿意相信存在不是为了死亡,人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价值。好好活下去未尝不是一种伟大。 我这种人成熟的标志或许是不再写这种伤春悲秋的文学,就像我去年被迫改掉“杀猪佬”的网名一样。今年我有了新的名号“喜欢红楼梦”——正因为陶喆的音乐给了我这段时间莫大的鼓励,正因为《讨厌红楼梦》的律动,正因为我所热爱的《红楼梦》。

For the 23rd——喜欢红楼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