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年7月自学考试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答案
1、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分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配置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的原则是()。
A、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分配公平
B、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高
C、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D、充分就业
参考答案:B
2、下列不属于宏观劳动力配置研究范围的是()。
A、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B、研究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行业间流动的内在变化规律
C、影响宏观劳动力配置的因素
D、研究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3、在使用价值生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越低,所需劳动力数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确定
4、决定劳动力交易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
B、劳动力资源的充足供给
C、在劳动力市场上如何安排劳动力的投资收益权
D、明晰的产权
5、针对当时的就业形势,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
B、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C、计划配置
D、“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6、1979年以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
A、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公社内部进行配置
B、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家庭内部进行配置
C、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乡镇内部进行配置
D、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始在全国进行配置
参考答案:B
7、明确了劳动关系和各个主体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保证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使劳动力市场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的法律或法规是()。
A、《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B、《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法规
D、《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
8、乔根森认为,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
A、城乡间工作环境
B、城乡间生活水平
C、城乡间工资率
D、消费结构的变化
9、美国经济学家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的劳动力转移模型认为,从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必要前提条件是()。
A、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
B、降低工业劳动生产率
C、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D、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
10、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1958年-1978年大体是()。
A、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B、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C、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D、劳动力“三结合”就业配置
11、按照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的划分方法,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活动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参考答案:B
12、引起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前提是()。
A、技术的发展水平
B、劳动的性质
C、劳动资料的个人所有
D、社会分工
参考答案:D
13、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工具是()。
A、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C、价格-工资信号
D、政府政策
14、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农业劳动生产率
B、社会总人口规模
C、农业政策
D、农产品贸易
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的指()。
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B、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
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
参考答案:A
16、根据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土木建筑业和供电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17、根据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
A、流通部门
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
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18、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
A、行业垄断特点
B、从业人员的素质
C、劳动力工资
D、投资政策
19、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是()。
A、生产资料个人所有
B、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
C、劳动力的个人所有
D、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
参考答案:详见作业无忧
20、现阶段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是()。
A、小城镇
B、向大城市转移
C、发展高科技
D、跨国劳务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