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切都是频率 一切都是潜意识在做主
这是第二次提到精神酵素,上一次说的是叶绿素。某一种方式形成了刺激,而在这刺激的作用下,受到刺激的主体产生出可明显觉受到的情绪变化,这样能形成刺激并引发响应的刺激源就是精神酵素。
叶绿素进入体内,能激发能量的礼花,这是一种刺激;不同强度与颜色的光也能让人莫名地形成各种心理感受;同样地,不同频率与节奏的声音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愉悦、压抑、恐惧、悲伤、亢奋、沮丧。光与声,都是频段上的频率,只不过一个是光子的抖动频率,一个是原子的振荡频率。
其实一切都是频率。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颗粒子,都在意识的主频率下工作,而你的意识频率决定了你自己的感受。有句话说,“我激动得都抖起来了”,这不是玩笑话,而是一种真实的身体状态描述。当然这和帕金森的抖是不一样的。当自我意识进入高维高频状态时,内在的颤抖是无法抑制的,犹如不停地寒颤一样。
频率存在场域共鸣的特性,最明显的就是温度。温度也是一种频率,是空气中微粒抖动的频率形成了温度。而导致空气中微粒抖动频率增加与降低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阳光。光在我们的认知中代表着安全、温暖、有生机,因为我们本身是趋光性的、趋暖的生物形式。没有光的地方总是让人感到不安。
最明显的是抑郁症患者。天阴沉的时候他们会明显感受到更深沉的压迫感。但过于强烈的光线也让人不安,因为我们无法在高温中生存。过于高频的光,例如激光会洞穿我们的身体,强烈的持续的阳光也会让我们因为中暑而感到不适。所以光也是有频率区间的,犹如声音的音量与节奏,过高或过快都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但有些在岩洞或深海的生物,终其一生没有见过一丝的光,眼睛都退化消失了。对于它们来说,水中的一个气息的味道、一个波动的激荡,都意味着附近有食物出现了,或有捕食者在靠近中。这些会让其内在陡然间形成亢奋,或伺机而动,或逃之夭夭。
。。。。。。
比如一个餐厅,经营者会把就餐区的温度放低,这样客人就会点肉类的食物;把薯条做得咸一点儿,饮料就卖得快;把墙壁的颜色做得鲜艳,顾客的就餐速度就会提高;放古典音乐,客人会点葡萄酒;而放爵士乐,啤酒的销量就会上升。
人们觉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我的人生我做主,其实都是潜意识在做主,而潜意识非常容易被其所在场域内的场频所诱拐。

细雨《已知的实相II》 第16节选
由于B站审核原因,请点击下面的链接前往官网 阅读或收听 全文,谢谢。
https://mkxy.online/?p=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