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创作形象理论第七课 探讨一下个体形象的分类问题

2023-03-20 09:39 作者:老迷路讲创作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老迷路。

  这一课我们主要是探讨一下个体形象的分类问题。

  第一种分类,就是大家最常见的,即按照时间尺度,把个体形象分为古老的原始的过去的形象,即原始形象(人格原型),及当下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个体形象,即当下形象,当然还有在未来诞生形成的个体形象,即未来形象。

  原始形象(人格原型如巫师士人等)

  当下形象(码农外卖员UP主等)

  未来形象(机器人保姆等)

  读过一些有关人格原型的书或者相关的神话或者人类学著作,比如荣格《原型与无意识》、弗雷泽的《金枝》、又或者浅显点的《经典故事人物原型45种》等的同学们,应该对这样观点是熟悉的,那就是:

  越是古老的典型的形象,代入性越强。

  这是有利于我们创作出代入感强的故事人物的。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当下形象或者未来形象是在原始形象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原始形象是我们这个人格运行程序的底层代码一类的东西。比如古老的巫师形象变化成祭司僧侣牧师形象,再接着变化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形象。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情境的缘故。并不是真的一个形象越古老越典型就真的越容易让观众代入,而是因为那久远的原始形象所诞生的情境还一直存在着,又或者与之相似的情境一直存在着而已。比如与家庭情境相关的古老形象,父亲形象母亲形象等还一直存在着,虽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而原始的典型的形象既然能够在我们共同的集体潜意识中存在那么久,那肯定是我们群体互动的结晶,是我们所有人的人格或形象的最大公约数。比如与性别相关的原始形象,我们每个男人身上都有女性的一面,我们每个女人身上也都有男性的一面。

  综上,越是古老的典型的形象(原型),就越容易被观众代入。当然这里我并不是说应该把人物按照原始形象去构造,而是要让人物深层次上与原始形象具有某种联系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时说不清楚,先放放。

  接着说回形象分类问题。

  第二种分类,就是从个体对情境的适应情况的角度来对个体形象分类。我们可以简单把个体形象分为某一情境下的负面阴影形象,普通平庸形象与正面魅力形象。负面阴影形象就是个体没有在某一情境中没有试练成功,而是失败了。普通平庸形象就是个体在某一情境中试练没有完全的失败也没用完全的成功,苟活着而已。正面魅力形象就是个体成功地完全地通过了某一情境的试练,且这一情境的问题永远不会再干扰到这个个体了。

  负面阴影形象(适应情境失败)

  普通平庸形象(勉强适应情境)

  正面魅力形象(适应情境成功)

  比如工厂工作的情境,有的适应的差,形成的是负面阴影形象,就跳楼了,这就是被内在负面阴影击中的缘故;而大多数则是好死赖活着,形成的就是普通平庸形象;而有极少数适应的比较好,从日复一日的生产流水线上参禅悟道了,形成了正面魅力形象。

  第三种分类,就是按照不同种类的情境来对个体形象进行分类。这个就比较多了,这里我稍微总结了一些,如下:

  性别情境形象:男人形象,女人形象,像女人的男人形象,像男人的女人形象等。

  年龄情境形象:婴儿形象、儿童形象、青年形象、中年形象,老年形象等。

  家庭情境形象:祖父形象、祖母形象、父亲形象、母亲形象、儿子形象、女儿形象等。

  集体情境形象:国王形象、王后形象、王子形象、公主形象、大臣形象、卫兵形象、民众形象等。

  生产情境形象:采集者形象、狩猎者形象、游牧者形象、种植者形象、手工业者形象等。

  未入人世或者初入人世的情境所产生的形象:饥饿的兽形象,惊恐的兽形象,残忍的兽形象,呆住的兽形象等。

  游离人世之外的情境的形象:流浪者形象、旅行者形象、拾荒者形象、乞丐形象、游侠形象、亡命徒形象、逃犯形象、强盗形象,世外仙人形象等。

  ……

  除以上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情境,比如地域情境、医院情境、法庭情境、学校情境等,而且不断有新的情境在产生,当然也有旧的情境在消亡。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再见。


创作形象理论第七课 探讨一下个体形象的分类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