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医用膜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简版)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节能、设备易放大、同时污染较小的分离技术。在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变问题,同时二次污染发生率低,这使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其中微滤、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已经成为医疗、制药行业中的主要技术。微滤法可除去提取液中的大分子或固体颗粒杂质;超滤法可减少核酸、多糖、蛋白质及其他杂质;纳滤法可对提取液进行脱盐、浓缩等,得到富集的低聚糖。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在制药,医疗设备中使用的这种膜和膜材料。
生物医用膜行业发展趋势
1、在预测期内,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供应商将在定价、用户友好界面、增值收益和服务组合的基础上竞争以在市场上提供竞争优势。在预测期内,我们预计这种竞争将随着产品扩展的增加而加剧。
2、技术创新在推动市场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供应商应该开发新的想法和技术,并与先进技术保持同步。
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制药、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行业正在经历巨大的增长。此外,预计新兴经济体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将在预测期内提供机会。
生物医用膜行业主要驱动因素
1、医疗技术的进步、制药和保健行业的发展、对高纯度材料和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
2、现代营销技术不断进步。除了传统营销,网络营销也逐渐普及。
3、肾病发病率高。肾病和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增加了对透析器的使用量。同时中国血液透析的普及率也在逐渐的提高。
4、膜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医疗应用中,用于广泛的救生治疗方法。例如,医用膜在血液透析、药物输送和组织工程等各种用途中的应用广泛增加。除此之外,医用膜还用于人工器官,包括氧合器和人工胰腺。除上述应用外,医用膜还用作医疗器械的涂层。
中国生物医用膜市场规模总体分析

据QYR最新调研,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膜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285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可以达到到529百万美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3%。
生物医用膜产品主要有PTFE, PVDF, PP, PSU&PESU和其他。其中,PSU&PESU的占比最大,在2021年,市场占比达到了34.13%, 销售额97.23百万美元。
生物医用膜产品的下游应用市场主要为制药过滤, 血液透析, 输液器无菌过滤和其他。其中,制药过滤的占比最大,在2021年,市场占比达到了36.72%。
目前中国主要厂商包括Pall Corporation,Sartorius,3M,Merck Millipore,Asahi Kasei,杭州科百特,思拓凡(Cytiva),Repligen,Parker Hannifin等,2021年top 5厂商份额占比超过61.03%。
生物医用膜行业供应链分析

【上游情况】上游原材料主要是PTFE, PVDF, PP, PSU&PESU等,市场供应比较充足。
【生物医用膜行业情况】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膜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285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可以达到到529百万美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3%。中国市场核心厂商包括Pall Corporation、Sartorius、3M、Merck Millipore、Asahi Kasei和杭州科百特等,按收入计,2021年中国市场前三大厂商占有大约46.3%的市场份额。
【下游情况】下游应用主要是:制药过滤,血液透析,输液器无菌过滤等,生物医用膜主要消费与国内各地区工业化水平有较大联系,主要消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中部等地区。
延伸报告:【2022-2028中国生物医用膜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本报告研究中国市场生物医用膜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重点关注在中国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全球及本土生物医用膜生产商,呈现这些厂商在中国市场的生物医用膜销量、收入、价格、毛利率、市场份额等关键指标。此外,针对生物医用膜产品本身的细分增长情况,如不同生物医用膜产品类型、价格、销量、收入,不同应用生物医用膜的市场销量等,本文也做了深入分析。历史数据为2017至2021年,预测数据为2022至20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