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二十八、再谈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本文转载自—— 仅供学习参考】
二十八、再谈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423页上说,“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社会主义能在国家工业化实现以前,就在所有制方面(包括农村在内)取得胜利,是因为有强的社会主义阵营存在,有苏联这样高度发展的工业国家的援助。”这种话讲得不对。在东欧这些国家同我们一样“都有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存在,有苏联这样的高度发展的工业国家的援助”这样两个条件,为什么不能在工业化实现以前完成所有制方面(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主义改造呢?至于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问题,实际上,苏联也是先解决了所有制的问题,然后才实现工业化的。
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也不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而是在工业革命以前,也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有了国家机器,然后进行宣传取得实力,才大大推动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搞好了,走上轨道了,也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先是简单的协作,然后发展为工场手工业,这时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工场手工业还不是用机器生产,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创造了条件,在英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17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法、美、日也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以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大发展起来。
首先造成舆论夺取政权,然后才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也是一般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同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不同(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前,不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中初步成长起来)但基本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