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故事背景设定
关于本次更新的篇章的背景故事。
字数颇多且无趣,仅供这个前缀都拦不住的小伙伴打发时间。
本设定中提到的一切背景均与剑网三游戏设定或现实世界无关。
——————————————————
如果大家看不懂,完全是我导致的,向大家道个歉。故事从小说改过来的时候,默认了很多剧情我亲友是知道的,就……本身剧情设定也很复杂,这里简要说一点本篇涉及的设定。
《知名不具》是本篇18年前的故事。《知名不具尾声后》晏清河离开药王谷后按照他想要一个新的天下秩序的想法,结合《知名不具》下(后篇)的主线故事,他最终选择了太子一方。在长达10年的事件中帮助太子稳住当时的皇帝,彻底打败势力最强大的二皇子,瓦解了六皇子赖以夺权的命脉。也因此十年来伤上加伤,最后命悬一线,不得不回到药王谷避世修养。本文是晏清河避世修养的第八年,也是他和花怜雪在一起之后的第八年。
六皇子穷途末路,发动兵变,太子获胜之后,又在宫廷政变中幽禁先皇,随后称帝。可是这个过程给了朝内关外派机会,边防情报泄露,里应外合,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战乱。战乱期间除了关外派,各地有异心的势力多达十多派。由江南士族和前朝旧臣组成的一派便是故事中晏清河提到的“两年前去藏剑”,已经在两年前那个时间点被打压。蜀地一派的首领就是这次故事中提到的平阳王。朝堂十面埋伏,朝不保夕,药王谷在此局势下对除了关外派以外的有势力的人多方下注,实属自保的无奈之举(药王谷百年前的大乱时中差点灭谷,是为了避免这个结局)。
平阳王的故事算是苗地线的支线。前朝为了平定乱世,从苗地带走了很多东西。苗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加之两朝都畏惧苗地的力量,所以对苗地打压愈甚。苗地想要拿回自己被带走的东西(包括一部绝学),同时想要过安稳的生活。百年前前朝委托昆仑以一派之力安定天下,苗地当时向昆仑求助,昆仑答应了。哪怕昆仑在近四十年前被武林围攻失势后,依旧在帮助苗地解决这件事,这一代的弟子就是李巫山和晏清河在负责。
苗地的激进派对昆仑近百年、前后五六代弟子都没能解决这件事感到失望,在动乱时期加入平阳王一派,与之联合谋反(苗地设定中可能更近湘西南,而不是剑三中的云南)。李巫山联合朝堂八皇子(现在应该是……八皇叔?),在唐门的暗探下解决平阳王的事。
这只是李巫山解决苗地故事的一个支线。在晏清河归隐后李巫山已经七入苗疆(到本篇两年后苗地故事的最终解决,总共是十入苗疆),涉及到绝学归还、圣女选举等多个剧情。在意识到平阳王和激进派的所作所为后,一方面维稳天下,一方面想把这个功绩作为苗地的投名状。李巫山已经查到了平阳王确切的把柄,以及他手下那么多奇怪的奇武人身上的蛊从哪里来。蛊一方面是万毒窟激进派提供的,另一方面就是由药王谷的药物辅佐。
这件事,花怜雪作为药王谷的掌事人之一不可能不知情,所以李巫山按兵不动,先把消息传回了顾墨宵和晏清河手中。但是因为李巫山七入苗地,已经给足了平阳王压力,才有了平阳王不按照约定,夜闯药王谷。平阳王的目的如剧情中所说,最低也要见到温世承拿到更多的支援;要么,就逼药王谷玉石俱焚谋反。药王谷作为江湖第一大门派,解决谷内住的贵客的亲兵是完全足够的,但是这一行为就意味着他们加入了平阳王一派,这是“保持中立、游走在权力钢丝上、至少看起来还是拥护朝堂”的药王谷绝不能接受的。
所以故事中的冲突是必然会发生的,不是一个偶然。可是这个必然的故事中出现了一个意外,就是当晚本应该由同样是药王谷话事人的、知道内情的孙寻苍守夜,却换成了一个普通弟子周妍。
如果当夜值班的是孙寻苍,那么孙花可以对好口供,乃至于彼此配合用武力解决很多问题,孙寻苍的话语权目前还不是花怜雪能比的。但是那晚孙寻苍恰好告病,导致花怜雪只能先把两边都打倒,再来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打晕周妍的时间,也耽误了让平阳王的人藏起来的最佳时机。
哪怕是现在的平阳王,也能用大军轻而易举推平药王谷,杀了这些来人、得罪平阳王绝对不可取(虽然可以通过事后谈判改变这一结局,但是当时的情况花怜雪没功夫想那么多)。杀了住在药王谷的权贵更是不可取,药王谷绝不可能和朝堂为敌。但是平阳王手下们制造的骚动让朝堂的人警觉,药王谷和苗人(打晕了也看不出是不是平阳王的人)有交易这件事已经瞒不住了。(但是哪怕不是平阳王,和万毒窟的交易也是足够朝堂起疑的)
所以花怜雪唯一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这件事不是药王谷做的,是我自己做的”。就是把他自己推出去当弃子。
《知名不具》篇章中提到了:第一,花怜雪本就是苗人背景,在药王谷内不受信任;第二,药王谷太素殿遭遇袭击的事情,花怜雪和晏清河为了维稳武林选择了隐瞒真相。花怜雪因此在药王谷弟子中受到怀疑。太素殿又是药王谷的绝对核心,绝对的根正苗红的药王谷的人。如果让太素殿继承人的封寻陌来抓住花怜雪的证据、坐实他和苗地的交易,让“药王谷的人来抓住自己内部的叛徒”,至少能在现在保住药王谷。
平阳王的手下被打晕后,由药王谷长老亲卫们负责看守,至少能够和温世承与长老们洽谈,他们这边也不会走漏风声。
花怜雪就是故意让自己看起来慌不择言、又故意说反话激怒封寻陌,他要的就是封寻陌对他的怀疑和最后的指认。
不过封寻陌又不是傻子。十八年来封寻陌一直在调查哥哥和嫂子的死因、太素殿惨案的真相。封寻陌、秦伊淳和孙寻苍同为这一代药王谷的掌事人,对药王谷背后进行的交易就算不完全知情、也绝不会不知情。所以封寻陌选择一拳把花怜雪腿骨打裂,防止他继续乱来,把他送回他家关着,再来趁着这个时间档口解决问题。
才有了最后晏清河去拜访封寻陌和秦伊淳一幕(孙寻苍和苏卿砚在加班.jpg,就是在处理这件事、安抚朝堂的贵客)。目前剧情就进行到这里。
这件事背后的真正推手是顾墨宵,从李巫山“什么时候给平阳王施压”开始,所有剧情都在顾墨宵的剧本里。在一个“分久必合”、“万众一心”的被顾墨宵在内的三位大佬营造的天下大势中,一个“能够和苗地相互合作”的药王谷,一定会比“和苗地相互对立”的药王谷更有价值、活得更久。所以顾墨宵的目的是药王谷的实际掌权者走马换过场,来达到四个目的。
第一,解决花怜雪的问题,让药王谷向着花怜雪年幼许下的愿望那样存在下去,远离权势的纷纷扰扰。
第二,解决晏清河的问题。晏清河为朝堂武部工作,统领江湖。如果江湖第一大门派药王谷是晏清河的坚实后盾,那么晏清河的地位会稳固很多(所以哪怕最后花怜雪不是掌门人也没关系,只要药王谷这份恩情欠的是晏清河的,就够了)。
第三,解决叛军问题,彻底断掉平阳王最后的念想,为两年后的清剿做伏笔。
第四,解决苗地的问题。以平阳王为投名状让朝堂看到苗地的忠心,由药王谷和苗地相互制约,以晏清河的名头为担保,至少晏清河在武部任职期间,苗地能过上舒心的日子。通过药王谷太素殿的事件,能把苗地被夺走的绝学归还一部分给他们。
大抵就是以上吧。
顾墨宵、江起云和秦娥三位大佬在苗地和药王谷的事件上态度完全一致,所以这件事、或者说花怜雪的所有故事,都没有进入晏清河故事的主线(主线是三位大佬的博弈,大主线是瓦解绝学)。
现在的《水龙吟》篇章中,改变药王谷、“让苗人的身份反而成为花怜雪的助力”等等的谋略,是十多年前,秦娥就和晏清河定下的约定,秦伊淳正是这个约定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也是晏清河立誓绝不违背花怜雪心愿的那个篇章,之后可能会做)。而这件事(秦晏之约),是顾墨宵和江起云默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