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系统意识:心理学研究从深度到高度和宽度的实质性飞跃

2022-10-06 09:31 作者:心理学科普号  | 我要投稿

本书可以给系统意识作出如下定义:

系统意识也可以称作超意识、超个人意识、丛林意识、“大我”意识等,是由系统的客观存在方式所决定的、超越个体意识层面一种更高意识形态,主要由维系该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规则组成,影响并决定着一个系统的存在状态和效能,对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起着制约、规范和统领的作用。


从最初弗洛伊德对意识、前意识和个体潜意识的关注,到后来他的学生荣格对集体潜意识的关注,再到本书重点对系统意识(超意识)的关注,反映了心理学研究应用领域正在实现从个体到系统、从随性到秩序、从深度到高度和宽度的实质性飞跃。

系统意识(超意识)的研究,为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进而领悟生命的最终意义,提供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全新的视角。我们知道,潜意识是人类所无法自我觉察到的(所谓觉察到的“潜意识”,就不能称其为潜意识,而只能是意识);而系统意识(超意识)则不同——系统意识(超意识)是完全可以被觉察并可以用来造福整个人类的。

人对系统意识的觉察,称作觉悟。觉悟亦作“觉寤”,既领悟、觉醒之义,就是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方式——空间和时间及其内在规则——等的认识、理解和觉察程度。一个人的觉悟程度决定了他的心理行为机制和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心理和行为的效率和成果。

如果说,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智者运动,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代表着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而人本主义心理学追崇的“自我实现”,则把自我意识的觉醒发挥到了极致,那么,现在对系统意识(超意识)的关注和研究,引导人类跳出自身看自身,从关注个体到关注集体(系统),从关注小我到关注大我,从信崇“自我中心论”的主体说到信崇“人类非中心论”的主体间性说,则代表着人类意识的第二次觉醒。

系统意识对人类的最大意义还在于,人的本性不是个人主义的,而是集体(系统)主义的;人类不应该只去关注自身,更应该关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自我和谐(包括主体和谐、时间和谐、空间和谐)。因此,自我和谐应该是比自我实现更加高级的一种终极状态。所谓人的“觉悟”,代表着一种最高层次的、纯粹的利他行为,可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保全、增进系统及其成员利益,具有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境界。

人世间所有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都毫无疑问缘于对系统利益而非个人利益的信仰和维护。

吉尔特·霍夫斯泰德在跨文化研究领域中发现:个人主义是一种松散的社会结构,倾向于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非常松散地结成社会关系网,对本人的职业和个人酬劳尤为重视,并极大关注自尊。系统主义则是一种紧密的社会结构,人们一出生就结合在强大而紧密的集团之中,这种集团为他们提供终生的保护,而他们反过来也毫无疑问地忠诚于自己的集团。霍夫斯塔德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地区表现出较强的系统主义倾向。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达到这种“觉悟”状态的人自古有之、不计其数。由于他们对人类的生存和进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因此当之无愧地受到全人类世世代代的敬仰。其独具高度的意识和行为,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大放异彩的宝贵精神财富。

现采撷几朵浪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些深邃的人生哲理所带来的荡涤心灵的震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戴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戴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

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爱别人。(霍尔巴赫)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亚当·斯密)

人生在世上谁若是为百性康宁操心,他才是真正享受幸福的人。(萨迪)

人类永久的幸福不在于获得任何东西,而在于把自己给予比自己更伟大的东西,给予比他的个人生命更伟大的观念。(泰戈尔)

无论是谁,只要他促进了社会的公共幸福,他也就同时促进了他自己的个人幸福。这是因为:第一,如果没有家庭、城市或国家的幸福,个人的幸福是不能存在的;第二,一个人既然是家庭或城市的一部分,当然就应该根据他对公共幸福审慎考虑的结果来考虑他个人的幸福。(阿奎那)

只有人类的幸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狄慈根)

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巴巴耶娃)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理)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林清玄)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么伟大!(圣西门)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

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鲁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却重如泰山。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跟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

    ……

来源:李不言主编《让心回家:系统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系统意识:心理学研究从深度到高度和宽度的实质性飞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