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百图万字评测 / 配件 / 软件,带你种草Macbook Pro 2019(上)

2019-08-02 09:56 作者:Geek研究僧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作为前前后后用过接近10台笔记本的深度用户,我已经对windows的系统产生了审美疲劳,打算转向投入苹果的怀抱。


除了审美疲劳外,促使我入手Macbook Pro 2019的重要原因还是之前对比测评过Macbook Air 2018 和 XPS 13-9370,Macbook过硬的屏幕素质和优异的系统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前在用众测的HP本,屏幕仅有14英寸,尺寸稍小,如果进行左右分屏,那基本上是看不清字的。所以我就选择了15.4英寸的版本。奈何苹果的定价策略让我只能考虑15.4英寸版本的入门款型。


本文的内容不仅仅是Macbook Pro 2019的测评展示,更包含了配件和软件的推荐,所以图文会比较丰富,感兴趣的用户针对性的阅读即可。


一、Macbook Pro 2019测评

◇【外观设计】:首先我们来聊聊正主——Macbook Pro 2019 15.4英寸基础款,在windows系统笔记本百花齐放的时代,它依旧延续了前辈们Unibody铝合金一体机身的外观设计。明明是15.4英寸的身形,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轻薄,实际重量为1.83kg。


在A面的升级中,自上代就剔除了广受好评的Logo灯,转而改为了镜面金属,于我而言是更加倾向于呼吸灯的,毕竟有灯就有生产力嘛。


在屏幕方面,Macbook Pro 2019相较于上代并无升级,依旧支持P3广色域,最大分辨率2880 x 1800,最大亮度500nit,搭载原彩显示(True Tone),根据环境自动调整屏幕色温,堪称笔记本电脑中的显示效果最出色的屏幕之一。


在屏幕的边框处理上,Macbook Pro 2019没有跟风全面屏的节奏,不过整体的观感上仍然较窄,至少在四个边的观感上做到了均衡性。


Macbook Pro 2019在键盘部分升级到了第四代蝶式键盘,根据iFixit的拆解,主要是在按键开关的硅胶薄膜材质上进行了升级,从聚乙炔(Polyacetylene)升级到了聚酰胺(Polyamide,俗称尼龙)。同时更新了按键开关的金属合金材料,旨在增强按键耐久性和弹性。不过苹果依旧把新款产品放在了键盘延保的范围内,表明苹果对其耐用的信心也有些不足。


关于Macbook Pro 2019我个人最喜欢的亮点就是TouchBar了,虽然有时候容易误触到右上角Siri键,但是这款分辨率为2170 x 60的副屏为用户提供了可供触控的多场景操作辅助,虽然不能显著提升效率,但可以更加多样的实现微操和调节。除了TouchBar外,最下方的触控板就是Macbook Pro的灵魂所在,通过多指联动控制可以实现诸如程序最大最小化、切换应用等复杂操作,真正可以脱离鼠标完成巨量的精细化操作。


至于Macbook Pro 2019的侧面和背面就不做介绍了,主要是左右各俩Thunderbolt™ 3 (雷霹 3 接口),最大带宽40Gbps,每个接口均可以实现设备的充电、数据传输、视频输出、显卡渲染输入等功能。D面依旧是4个黑色硅胶支撑,不过15.4英寸版本在左右两侧还各设计了一条散热进气孔,排气部分则位于笔记本的夹角处。

◇【系统亮点】:


此前,我在体验Macbook Air时未能详尽介绍macOS的系统,本文给有意了解的同学抛砖引玉一番。


目前macOS历经多个版本迭代,已经到了Mojave,目前电脑的系统耐用性是一流的,同时软件的兼容性也在不断优化。


macOS的系统偏好设置与Windows的系统设置类似,但在功能上更加细化且富有逻辑。


在系统偏好设置还可以通过右上角检索框快速寻获所需设置的选项。


同时在文件管理系统上更加完善,除了左侧的快捷菜单可以快速切换应用、分类等。


还可以通过标签化的预设实现常用软件、文档的归类处理。


显示器设置是macOS的亮点,原彩显示、夜览功能都让其同windows系统拉开了显著的差距。


同时macOS中针对触控板的优化到了极致,涵盖了光标与点按滚动缩放更多手势,从双指、三指到四指的向内、向外、向上、向下、旋转等多种操作可以完全替代鼠标实现精细化的操作。

此外,macOS搭载了全局检索功能,可以通过Commad(⌘)+空格调出,可以直接检索应用、文件、邮件,如果在windows系统下则可以使用Everything。


此外,macOS为用户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时间机器,可以进行定期的备份和还原功能,不过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作为时间机器的硬盘有一定概率在windows系统下无法读取,所以建议选择一个不常用的硬盘用以备份。


既然提到硬盘,还不得不说一句,macOS的文件读写同windows有所差异,windows系统常用的是NTFS,而在macOS系统下建议修改为exFAT,否则只能读取无法写入,当然也可以使用付费软件Tuxera NTFS for Mac。

◇【屏幕素质】:

为了解Macbook Pro 2019×15.4英寸版的屏幕素质,这里请出了红蜘蛛五代,本来应该用X,我没带回家。首先我们来看看色域,Macbook Pro 2019的色域实测为100%sRGB≈89%AdobeRGB。


伽马曲线方面几乎完美贴合光度2.2的曲线范围,输入100%RGB的色温为7330K。


亮度对比度方面最大亮度408.5nit,最低亮度3.6nit,对比度1190:1,白点为7300k。关于最大屏幕亮度为什么不是宣称的500nit,我电话咨询了苹果的客服,她们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个人猜测500nit可能是最大外部光源下的激发亮度。实际体验下来400nit已经是非常亮了,如果再高到500nit,长时间使用可能真的要去看眼科了。


预设的OSD下,亮度为408.3nit,对比度为1220:1,白点为7300K。


在屏幕色度均匀性上,7号区域最接近D65,3号区域色度差值最大为4.3。


屏幕亮度均匀性方面,5号区域亮度最大为409.8nit,1号区域亮度最低为374.5nit。


屏幕色准方面,48种颜色测试下来,最大△E=1.51,最小△E=0.07,平均△E=0.57。


最后,通过显示器额定值的评分可以看出,这块屏幕在色域、对比度上都是最好的,其次是色调响应和色彩精准度、再次是亮度均匀度和色度均匀度,最次是白点。总之,Macbook Pro 2019×15.4英寸版本的屏幕是比较完美的,可以满足我日常使用和修图做视频的需求。


◇【性能表现】:


我所上手的事15.4英寸的基础款,搭载了最新一代i7-9750H处理器,主频2.6GHz,最大睿频4.5GHz,六核心十二线程,TDP45W。内存方面是板载的16GB 2400MHz 双通道内存,硬盘为256GB Nvme固态硬盘,核心显卡为Intel HD630,独立显卡为AMD Radeon Pro 555X(4GB显存)。


使用GeekBench 4跑分测试,可以看到单核性能为5370分,多核性能为24296分。



使用GeekBench在OpenCL测试中得分42963分。


CINEBENCH R20测试中得分为2040pts,稍弱于i7-7700k。


使用Disk Speed Test进行硬盘测试后,可以看到连续写速为1220.8MB/s、连续写速为2558.7MB/s,但是这还是在256GB空间已使用190GB的情况下进行的测速,效果较为出色。


◇【场景体验】:


实际体验中,文本编辑是Macbook Pro的强项,优化过后的第四代蝶式键盘敲击起比较安静,但由于键程较短稍微使劲还是有些生硬,对于我这种常用机械键盘的用户而言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图片编辑和视频处理场景中,个人最不喜欢的是macOS自带的图片管理,完全不如windows系统那般便捷,所以只能借助Adobe Bridge来弥补。


在使用Adobe Lightroom和Adobe Premiere时,最大的感觉是软件优化极为到位,同我1.5万元的主机体验相比也不遑多让,在照片畸变调整画面或者剪辑视频轨时都有极佳的流畅感,这点在windows系统上都不易实现。


在网页浏览方面,safari的性能表现无出其右,甚至在TouchBar中还能显示网页预览,相当残暴。但是它左侧的书签管理和基本没有的扩展能力,让我义无反顾的投向了chrome的怀抱。


搭配后文推荐的MOS鼠标增强软件,在chrome浏览器上也有非常流畅的使用体验。


在chrome中,只要登录了账户,之前windows系统中所安装的扩展程序也会一并同步过来,例如我常用的油猴、比价、去广告、下载辅助等插件都可以全部保留使用,这算是使用macOS系统后最大的亲切和慰藉了。


在影音场景方面,Macbook Pro搭载了双扬声器,配合500nit、P3广色域的视网膜屏幕,能够给予用户较为专业的影音效果。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用它来播放网易云音乐,音效的定位感较好,中高频优势较为明显,低频的质感出色,但量感稍弱,总体来说听人声、高频器乐都算得上不错。


在游戏场景当中,因为macOS兼容性的原因,许多我所喜爱的LOL、PUBG、APEX都是无法安装的,但是还有CS:GO可以消遣一下。


从实际的流畅性来看,视网膜分辨率或者扩展至2k显示器状态下,全局最低画质可以基本稳定在60FPS左右,但是部分复杂场景下帧率会有所波动。如果将分辨率进一步降低至1080P,帧率就会更加稳定了。


最后肯定有人会问Macbook Pro 2019 15.4英寸款的续航表现如何,实测1小时文本编辑耗电量26%,1小时在线视频播放耗电量21%,果然是续航尿崩的节奏,Magicbook或成最大赢家。

二、配件推荐

前面测评完了Macbook Pro 2019后,接下来就是配件的推荐板块,主要涵盖了键鼠配件、充电配件、扩展配件以及收纳配件。

1.键鼠配件

(1)罗技MX Anywhere2S

首先推荐的Macbook 配件是鼠标,虽然苹果笔记本电脑自带的触控板已经异常便捷,但总归在特定的场景下会捉襟见肘。所以还得有一个鼠标以备不时之需。


我作为手小的用户,比较推荐罗技MX Anywhere2S,这款鼠标有点在于拥有次顶级的商务能,同时兼具了小巧的身形。实际握持起来非常贴手,外材的亲肤质感也较为出色。


内置的可充电的锂电池支持70天的续航,Darkfield光学传感器可以让罗技MX Anywhere2S无需鼠标垫,也在任意表面进行使用。


滚轮部分可以切换逐级滚动模式和疾速滚动模式,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发挥效用。


罗技MX Anywhere2S也支持罗技FLOW功能,可以实现在不同电脑间的鼠标控制衔接,提升办公效率。


(2)斐尔可(FILCO)67键迷你啦机械键盘

第二个推荐的产品是机械键盘,众所周知Macbook系列的蝶式键盘都是饱受诟病的设计存在,虽然官方已经愿意进行缺陷售后。但对于广大的用户而言,日常的呵护也必不可少。


我在办公室就为Macbook Pro配了一个斐尔可(FILCO)67键迷你啦机械键盘,没有上到无线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它是一款US ASCLL键位的机械键盘,键帽为ABS材质,轻微打油,做工还算精良。因为仅有67个键位,因此在键位布局上采用了复合的功能设计。


此外键盘的正面右下角有FILCO金属标志,提升了产品辨识度。



数字小键盘、上下左右键位都被隐匿到了左侧和右侧,在键帽的侧面印出标识。


轴体方面,此次我选择的是Cherry青轴,敲击起来清脆有劲,真是久违的快感,


因为键盘身形的收缩,所以在空格键位上同样精简了键帽,初次使用时需要将拇指伸远一些。


在键盘右上角还设计了大写、数字小键盘的蓝色LED指示灯。


因为斐尔可(FILCO)67键迷你啦机械键盘通过Miniusb接口连接电脑,同时还配备了一个USB接口作为扩展。


在机械键盘的背面设计了4块防滑垫片和2个键盘支架,此外还有个可自定义调节键位组合的DIP开关,便于用户自行设置。


支架方面是单段式开关,接触面为软胶,一方面增大摩擦,一方面保护桌面。


斐尔可67键迷你啦搭配罗技MX Anywhere2S,看起来还真是般配。


在使用斐尔可(FILCO)67键迷你啦机械键盘进行文本编辑时,那种久违的青轴敲击感。


因为键帽较大,间距焦段,所以文本敲击的准确性和效率性都能够得到保障。


在玩游戏时个人感觉斐尔可(FILCO)67键迷你啦机械键盘整体不错,但在CS:GO中的下蹲键(ctrl)和起跳键(spacebar)由于键位和键帽大小的变动还需要一定的适应周期,熟悉之后还是非常方便。

2.充电配件

(1)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C to C数据线

我的Macbook Pro 2019的原装充电器是额定87W的充电功率,奈何Anker的100W电源适配器无货,所以推荐一个60W的版本——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它要比同功率的Macbook Pro原装充电器要小15%,更别说我的85W规格充电器了。


其次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搭载了GaN(氮化镓)半导体材料,可以实现更高效率、更优温控、更小体积。


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的金属插脚部分可以折叠开合,便于日常收纳。


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共有两个USB-C接口,都支持PD快充协议,单口最大功率60W,如果双口同时工作可以分别输出30W。


在充电规格方面,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单口支持5V/3A、9V/3A、15V/3A、20V/3A的规格,双口同时工作时,15V和20V档位的充电规格降至15V/2A、20V/1.5A。


充电工作时,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顶部的蓝色环状指示灯会亮起。


线材方面,Anker C to C数据线很早就上市了,本来此前C to C的线材普遍定位尴尬,但得益于小尺寸PD充电器上市,它们开始大放异彩。


我之所以选择的是90cm版本,考虑到了已经有一根2m的原装线,正好可以入手一条短线给Switch使用。


单从做工上来看,Anker C to C数据线采用了编织工艺,插头部分进行了强化,同时还附赠了收纳袋,要比原装线材做工扎实不少。


搭配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一次充俩效率翻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线材支持最大电流为3A,因此如果搭配85W或100W的电源适配器器需要更大电流的数据线了。


最后,我用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配合Anker C to C数据线进行了充电测试,测试结果如下。从Macbook Pro的整体充电效率来看,原装充电器耗时90min,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耗时120min,这也符合二者功率的差异。


从Macbook Pro的单位充电效率来看,原装充电器波动较大,Anker GaN 60W双C充电器会稍显平滑一些。


百图万字评测 / 配件 / 软件,带你种草Macbook Pro 2019(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