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群书治要》之余,谈“读书”和“码字”这两件小事儿!

作为1篇活动作品,内容肯定要先符合规则。
所以,首先是书评和关于书的故事。

如果记忆没出错,《群书治要》是学生时代啃过的一部“古文书”,几年后在书店闲逛,猛然瞥见,又端了一本实体版回去继续啃。
魏征当年曾在序中言“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事实上,作为当年的【皇家御品】,此书可谓是汇“古今之大成”——当然,是指唐太宗之前的那个【今】。
据豆瓣读书的简介——《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我也没细查这里的【65部】与实体书中的【50卷】是否是对应关系,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读懂《群书治要》,我觉得应该和读懂《易》一样,虽然智商不见得能有10倍的增量,但悟性肯定会有提升。不过,【卷一】就是《周易》治要,所以,也算是一脉相承。

考虑到硬核文字肯定没有【吹牛逼】(如游戏彩蛋),看的人多,但该说的还是要说的——但这里可说,又不可全说,更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首先,《群书治要》主要是给皇家和统治阶层看的,核心就是【御国之法】,而这里又牵扯到【道】与【术】的关系。举例,【道】就是集权,通过【礼法】来维系稳定;而【术】就是制衡。
古代帝王常玩的方式(术)就是“党争”,这里的党可以是皇家子嗣、后党、阉党、士大夫保守派、士大夫激进派等。这样,皇权受不到威胁,自然可以稳坐钓鱼台。
近现代欧美的“三权分立”、“多党制”、“上院下院”也算是这种概念的脱胎,但这种分权和制衡的模式也有它的弊端。

其次,《群书治要》能治大国,亦可治家。毕竟,家至大则为国。
治家与企业管理也是相似的,恩威并施也是常态。但如果专栏写成洋洋洒洒的【企业管理心得】,那就纯粹是扯淡,【杰克韦尔奇】著作中的心法如果真有那么神奇,纵观全世界,似乎也没出第2个堪比GE的公司吧?
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杰克韦尔奇】的书没有价值,而是说,他认为的【道】与【术】只是基于成功之上的【提炼】。对比起来,我更好奇GE在发展过程中的那些【衰败点】(失败点)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因为成功之后的说辞总是冠冕堂皇,但失败的契机却值得沉思。

这也是我为何越发偏爱类似《群书治要》这种古书的原因——因为历经千年传承,多少先祖让它流传下来,说明肯定有它的独特。
说个不中听的话,很多欧美的“现代管理学概念”,在中华古文化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类似的言辞,精华其实都在咱们自个儿这儿——没事儿别老是崇洋媚外。疫情爆发后,某些欧美言论是怎么诋毁咱中国的,自己没点儿【哔】数?
说回来,这本《群书治要》我自己读的也是一知半解,如果让我解剖一番此书的深度,可谓是自不量力,我只能说这是本好书,值得学习、工作的摸鱼时间翻一翻的【典籍】。
当然,如果你能从中读出【帝王术】的高深莫测,恐怕你也悟性非凡。
大概就这些吧!

接下来,谈“读书”和“码字”这两件小事儿!
《圣痕故事》临近阶段性收尾阶段,各路私信倒也多了起来,甚至有不少是问“如何写出精妙的文案”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我当然不敢像科比那样抛出“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一般,回答“你试过为了1篇文案接连几天熬夜吗?”
但有2个技巧的确可以试一试,就是【写日记】+【读书笔记】,我大概是从2007年10月末开始每天写日记,每天800字-1000字,坚持到2019年9月初——12年。

现在已经不写了,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我觉得已经不需要再用日记去记录生活中细碎引发的慨叹和抒情。虽然不写日记,但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还是会写的,不管是写成专栏还是用笔记本;第二,是因为2019年下半年,我的现实生活出现了一连串变故,包括我自己和我亲妈那儿(她老人家被电动自行车把手给撞断了),而我至今感觉还没彻底恢复,同时,这些事儿把我过往的认知体系彻底撕裂,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魔幻现实世界,于是,写日记这种似乎缺少逻辑的事儿就放弃了;第三,以前写日记是为了练字,但由于前述原因,练字的意义也不大。
所以,文笔这东西是要练习的,不是说找几本参考资料随便抄抄写写洗洗稿就一夜升华的。

当然,我还是觉得“读书”和“码字”就像双人舞,需要齐头并进的。书籍的质感决定了你码字(马子)的质感,当然,我很少去推荐书,因为我喜欢的不一定是大家喜欢的——《圣痕故事》的流量有时还没别人搬运的高,这就很说明问题。
所谓舞文弄墨,还不如多去看看唐诗宋词,甚至经典歌的歌词(罗大佑写的《追梦人》),华丽的辞藻是需要韵律的——很隐晦的说法,有节奏的靡靡之音也能销魂,就是这么个道理。

反正我觉得“读书”和“码字”就是苦事儿,如何让读书帮助自己成长?不读烂书就可以了,但每个人心中的烂书标准又不同,我怎么给你建议呢?如何让码字帮助自己成长,坚持5年甚至10年以上的练习就行了,可能你连读书笔记都不愿意写,写条140字的胖友圈都费劲,我又怎么给你鼓励呢?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天赋,那就只能靠后天的磨砺弥补了。反正我就自觉是个笨蛋,之前的直播我聊过,小时候家里没钱,人小又瘦总是被人欺负,唯一的乐趣(救命稻草)或许就是读书,那时候就是什么书都读,但纵使这样,开窍还是比同龄人晚,融不进团体的还是我,你说这是性格还是命运?谁知道呢?who care?

你可以理解为【所谓的文采】只是一种【弥补】,但背后的【创伤】是根植在灵魂中的。你可能体会过呼朋引伴的快乐,我却没有,孤独的代价是与自己交流;你可能感受过家庭富足的踏实,我却惶惶度日,看似自负的背后是极端的自卑。
这个世界过于现实又过于魔幻,我只不过用这些“横折竖捺撇”,去扯一些古今多少年被人吟诵过的风花雪月、纸醉金迷。我不是模板,更不是榜样,我的经验和过往没有任何借鉴和学习的意义——如果吃苦与吃亏算的话。
这些,就是对之前若干私信和私聊的统一回复。


闲话半晌似有聊 这聊那聊 实则好无聊
忙身满夜笑傲娇 东娇西娇 啼亦坏纵娇
浮梦惊世一轮 恍然大悟了了
慧愚之辨 浊定自清 或因小小惹纷扰
大肚能容 厚耳易饱 尘里不过烟云客 只见袅袅
铜镜映身略显容 岁月已苍老
忆念往昔二十载 峨眉起皱哼小曲 原来我可笑可笑

噢,对了,抽空给我点个赞,好像赞数达标是能获赠心愿之书的!谢谢抬爱!(^U^)ノ~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