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易岸教育:教师编制考试考点100个

2023-04-07 16:07 作者:易岸教育  | 我要投稿

1、我国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

2、教育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3、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4、我国新课改提出的背景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5、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

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7、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是衰退理论;

8、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

9、布鲁纳认为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

10、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具备研究能力;

12、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教学方法叫演示法;

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是教学事项;

1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5、班主任工作基本职责是根据学校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的发展;

16、运动员获得冠军后,国家对其教练的奖励直到启蒙教练,这说明教育具有滞后性;

17、与学生的知识学习显著相关的是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18、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9、说课的本质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

20、备课时,教师的三种教学计划顺序是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21、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

22、教师注意力的特点是注意分配能力;

23、早晨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因为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2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4岁;

25、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10-11岁;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26、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复述起重要作用;

27、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2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是常规管理;

29、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30、近代教育史,赫尔巴特首次试图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

31、小学生品的发展的关键年龄是9岁;

32、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商;

3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34、我国历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清朝;

35、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36、形式简单,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对知识联系的掌握情况,且易于积分的是匹配题;

3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38、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活动与交往;

39、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40、“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性格(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

41、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知识;

42、教师意志品质变现出选择教育决策的果断性、处理师生关系的自制性、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和坚韧性;

43、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意识到的动机;

44、学会写“石”后,有助于写“磊”。这属于思维的具体迁移;

45、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46、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47、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科学性和思想性;

48、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49、范例教学的提出者是瓦根舍因;

50、提出“四段教学法”并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51、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常用奖惩属于品德教育;

52、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的时间在辛亥革命以后;

53、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5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55、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德育过程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而提出来的;


易岸教育:教师编制考试考点100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