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川西行记Day8&结语

2019-10-12 19:55 作者:居AC  | 我要投稿

第八日

第八日是整个旅行的倒数第二天,实际上也是行程真正的最后一天。今晚就会回到成都,再到明日,就要打道回府了。

这一天大多是归途,没有什么特别辛苦的景点了。路过折多山,远眺一眼。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于一些人,比如我这样的人来说,山,尤其是雪山,是看不够的。永远那么美丽,永远那么神秘,我仿佛总是能听到它呼唤我的声音。

我小时候总怀疑人是由鸟进化而来的。因为我做过好多年飞翔的梦——脚轻轻点地,就可以腾空而起。站在高处俯瞰,我总有一跃而下的冲动——好像那望不到底的深渊吸引着我,召唤着我。

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很熟悉。

“大渡桥横铁索寒”,即便是在盛夏七月,这桥、这河,还是令我胆寒。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河。这河面无比宽阔,流速却极快,快得令人头晕目眩。河面像传送带一样,飞速向前平移;仿佛没有明显的波涛,但却让人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条可以轻易吞噬生命的河。

如今的泸定桥还是铁索桥,只是铁索上已经铺上了稳稳当当的木板。然而,走在桥的中央,我却只敢目视前方和注意脚下,丝毫不敢向远处眺望,或者是看河水一眼。时而有人停下拍照,我却不想在桥上耽搁一刻;恨不得催促他们赶紧向前,却又紧张得只顾得上呼吸,仿佛连说一句话也成了危险的事。

好不容易走到了河对岸,倒是另有一番天地。看上去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小镇,火锅、KTV还有移动、联通或是电信的营业厅。我和妈妈买了两个煎饼,一盒凤梨和一盒哈密瓜,吃上了近日来最舒服的一顿饭。只是,不得不再战战兢兢地走回去确实令人头疼……

这条泸定桥,曾经连接汉藏,承担“一统山河”的重担;也曾经浴血,燃起国家重生的希望。如今它成了游人观光、缅怀的地方,而不必为了生计担忧了,不远处钢筋水泥铸就的大桥,让这里再也不存在什么天堑了……

这么多年,真的换了人间。

 

结语

第八日晚抵达成都,我们在小馆子里吃龙虾、烤串(之前从没听说过“猪鼻筋”,居然烤起来非常好吃),别提多“安逸”。龙虾烤串的余香,隔了好几个月还飘在我的身边,那我也就在这种“余香”里,给这篇游记作个结。

我向往祖国的西南,但从不是因为什么“荡涤灵魂”的原因。我喜欢那里的山水,因为奇险。带着危险气息的东西,天然地吸引着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人们。我好奇那里的文化,汉、藏、羌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多姿多彩,让人不由驻足。截然不同的面庞在我眼前闪烁,高深与伧俗,神秘与平白,这儿什么都有,张力就在冲突之中。

我是个脑子里有着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的人。这次旅程的途中,我看到江对岸、山壁上有一间废弃的房子,一下子就想了很多很多。我想那会不会是一座曾经香火旺盛的庙宇,因为它立在那里,看上去很孤独,看上去默默承受了很多的风雨。我想那会不会曾是间民居?那谁曾住在那儿呢?为什么又离开了呢?是不是这间屋离人烟太远了,还是屋子的主人离开了故土,去远处谋生了。可能那间房子并没有故事,但我看到它,总觉得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生太漫长,竟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物什没有故事呢?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大抵是相同的。

还有一些东西得写写。这篇游记一直拖,拖到国庆前夕才写完。所以有些原本偷懒略去的东西,在祖国母亲七十大寿的日子里,却是非得写写不可了。

在那些苍茫的大山上,除了佛祖的七字真言之外,还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宣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画着这个国家要成为的样子,人们向着目标,迈着坚实的步伐。

公路旁的宣传标语,有扶贫的、有教育的、有护林的、有妇幼保健的……汉藏双语,写着许多基层的小事、实事,也是人民实实在在的大事。

云巅的村庄,因为旅游业的发展繁荣致富;在从前与世隔绝的地方,我刷着微博喝奶茶。路过的一个县政府,电子屏上骄傲地打着该县脱贫摘帽的消息,将将是去年。

我总觉得路过的一切很新,兴起了不到十年的景区,脱贫攻坚战里取得崭新胜利的县市,深山里开起民宿的居民……这个国家真年轻!真好啊,这个国家这么年轻。

中国人民总是那么值得信赖。从神话时代开始,中国人民遇到困难,仿佛从来不知道“逃避”二字怎么写。他们一定行,他们一定能。他们如何伟大,如何万万岁都不为过。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中国啊!“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我看到街道都装点上红旗,我听到欢歌响在每一寸土地,我感到热血澎湃在人们的胸膛。

我的国家啊,她曾经在世界的巅峰站了很久很久,也在苦难的泥淖里挣扎了很久很久。可是她深爱的孩子们,她忠诚的儿女们,没有一刻与她分离。

我的国家啊,祝你永远康健,永远繁荣。

 

其实想说的话有很多,但写下来,又删掉了。深情难言。

不再多说了吧,我只祝未来更好。


川西行记Day8&结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