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PA 3.19,放弃美利坚,放弃全奖,我去瑞士!

2023-06-25 10:28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北大数院

GPA:3.19

托福:104/22

GRE:159 170 4.5



录取:

Purdue 统计PhD offer

Florida 生物统计PhD口头offer

Columbia/UCLA/ OSU/NYU/Tulane/Emory生统master录取

UZH+ETH Neural Systems and Computation MSc offer



01出国留学想法的诞生

我想要出国的想法诞生于高中时期去美国参观几所大学时,包括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等世界顶校。那时候起,我意识到在一个更加开阔、开放,更高更多元的平台上进行学习、钻研和交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一上大学,我就开始了解出国相关的事情,并和GGU签约。

最初,我是想要读博士的。因为从小一直以来对于科研的执念。虽然小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具体对哪个领域感兴趣,但是看到电视上、书籍中科学家们为了一个理想而奋斗终生,他们孜孜不倦、淡泊名利、纯粹简单,让我非常向往他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接触具体的学科,开始逐渐了解到每个学科的科研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选择数学作为我的本科专业主要是受到了高中竞赛经历的影响。虽然竞赛数学十分有趣,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我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十分有限,并且也不具备很强的数学天赋。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十分困顿,处于中下游的成绩、枯燥乏味的课程,让我不断怀疑自己,感到沮丧。但也正是这段低谷时期,让我不断地思考自己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叩问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大二的时候,我去听数学不同分支的讲座,也去听其他领域的讲座和课程,在一栋栋楼之间辗转。这段时期的探索对我未来的人生规划来说非常重要。也正是通过这段探索,我了解到比起完全的抽象,我更喜欢具象一些的东西;我对人类的大脑和思维感到好奇,但更想从理科的角度探索;我不适应长时间纯数学的思考,而希望能真的了解一门自然学科,用这个学科的方式思考。由是,我发现神经科学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领域,由于自己的数学背景,打算从其更数学的分支——计算神经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领域。于是,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我找寻学校里做这个方向的老师,并于大三一开学加入了做计算神经和类脑计算的吴老师的课题组。在组里我先后参与了两个项目,并在大三暑假的时候,去往伦敦UCL做暑期科研。科研的过程中,有困难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我对这个学科兴趣的逐渐的加深,也更加坚定了在这个领域做科研的信念。



02选校选项目的经验

我是从2022年9月开始选校选项目的,个人感觉时间比较匆忙,因为一方面有很多学校和项目的网页需要浏览,另一方面还有课业和科研的压力。建议可以早点开始选项目,尤其是对于申博士的同学,一定要更早开始联系教授套磁。比如可以从大三下学期或暑假开始陆续浏览相关的内容。

在选择具体的申请方向的时候,我是打算硕博混申,但是神经科学方面美国没有硕士项目,只有博士项目。所以我的硕士项目,基本上就分为美国的统计和欧洲的计算神经。由于我对生物统计也有点兴趣,而且我的背景比较好申,就也申了生物统计的硕博项目。但我建议确定方向的时候,还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对于博士项目更是如此,一定要提前调研好有没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教授在招人。当然也可以为了让自己安心,选一些好申的项目。而且在选项目的时候,最好是能确认自己的兴趣究竟如何。我在等offer的时候,听了一些生物统计的讲座,在更具体地了解了它是研究什么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兴趣。这就导致虽然我拿到了很多生物统计的offer,包括硕士和博士,但纠结再三后还是不打算去。现在我认为应该把申生物统计的名额分一些给申神经科学的博士会更符合我的兴趣和发展。此外,也要在选项目的时候考察清楚这个项目是否符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虽然拿到了purdue统计的phd和florida生物统计phd的offer,但是随着我的了解,我发现这两个项目未来想要继续走学术的话会十分困难,主要的出路还是业界。所以我还是忍痛拒绝了。当然,要在选项目的时候把这些都考虑清楚是很难并且花费时间的,但好处是可以让自己申请的每一个项目都比较匹配。这个取舍看个人的选择。



03申请材料准备

申请材料按照GGU的建议来就可以了。一般是九月份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建议尽早准备好,这样可以尽早提交申请。即使有的项目的截止日期是2-4月,也要早交,这种一般都是按照交的前后审批材料发offer,早也方便办签证。注意要提前浏览项目的主页,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材料需要准备。尤其是申请博士项目,英国的博士项目会要求有一个research proposal之类的学术小论文,这个一定要早准备,并且和自己的科研导师交流。



04海外暑研和套磁

想要申请海外的phd和学术型ms,一个海外的推荐信都是很有助力甚至是必要的。所以至少在大三暑假要进行海外暑研。我看比我低年级的同学有的甚至大二就去做海外暑研,争取多段海外科研经历。感觉科研大家也是越来越卷了,所以一定要尽早准备,但也要量力而行。暑期科研一般在前一年的12月到当年的3月份套磁,最好尽早,毕竟暑研名额是先到先得的。提前进行套磁,了解教授当前做的科研和自己的兴趣是否相符,并且也给自己留够了选择合意的暑研的时间。有的教授的个人主页可能不会及时更新,所以需要通过套磁的方式了解到教授现在的课题是什么。

申请前套磁非常重要!尤其是导师选人的权利比较大的项目。我申请的神经科学的博士项目全拒了。因为我准备申请的时候没来得及套磁,是在1月份进行的套磁就比较晚了,也很少有教授回我。而且,套磁到了之后,也要保持和教授的联系,向他展现自己的科研能力。比如我一月份的时候套到UCSB的一个教授,但是我后来就忘了和他继续保持联系,最终还是被拒了。提前套磁除了提高自己被录取的概率之外,还能更清楚教授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教授和他的课题组里的氛围和特点是否适合自己。毕竟博士一读就是四五年,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非常重要。



05如何做好科研和暑研

我从数学本科走到计算神经的科研,其实是从一个学科到了一个交叉学科。也就是说我欠缺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神经科学、物理、计算机。虽然有种说法是需要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但是,如果想要真的对计算神经这个领域有想法,就需要对神经科学和计算神经有基本的知识框架和认知。我前期科研就感觉困难重重,因为知识不够,所以很难产生什么想法,也一直没能耐下心来读大部头的专著。我认为读基本的教材是必要的,因为我之前只是学了数学,但是数学的纯理论和具体实际的脑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也在组会上常常发现这一点。除此之外,也要多和师兄师姐、导师交流,而且不要担心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只要是经过自己思考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去请教别人。科研也是很需要思维的碰撞,多种视角的思考,所以一定要和别人交流讨论,闭门造车是很难的。

关于暑研,我的建议还是早计划、早准备。在套磁到教授之后,就可以开始线上的科研,提前读相关论文做准备,毕竟暑期的两个月是不够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的。到了线下暑研的时候,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去和附近的其他教授交流套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提前做规划,我当时就因为时间不够而没能实现这一点,令人遗憾。



06申请心得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想明白,边尝试边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究竟是什么,对自己人生的期望是什么。我们其实很难在刚上大一的时候,就确定好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所以确定不好也不要着急,利用好大学里的资源,多去听讲座多去尝试,找到会让自己快乐和满意的事情,并为之努力。想要出国并且走学术道路的话,大学四年也许都很难轻松,因为有学业,有科研,有人际,有申请,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才能做好。

但是要努力,也要劳逸结合,给自己精神和心灵喘息的机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要一昧地否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着心理韧性、有着精神世界的人。共勉。



07感谢世毕盟

申请之路上,GGU一直都给了我很多支持与帮助。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有一门课才刚刚及格,对我的打击非常大,而且非常担心以后能申到什么样的学校与项目。但GGU的mentor和培训师很亲切地与我交流,告诉我绩点还是可以提高的,让我加油不要放弃。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很有帮助。后来在大二的选课、暑研和申请季的时候,也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我很容易怀疑自己和焦虑,但GGU总能通过温柔的话语和事实来劝慰我安心。我也非常感激GGU在确定项目上给我的帮助,我改了好几版项目列表,GGU也耐心的一个一个地帮我分析申请到的概率如何。我当时很没有自信,倾向于低估自己,也多亏了GGU客观的判断,帮我摆正了心态,选校中既有保底的也有彩票的,最终拿到了令我满意的offer。

GGU也很耐心负责,会和我定期meeting,大多数meeting都会持续1h以上,mentor详细地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培训师也会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提醒我,给我提供各种资料,并且积极回答我在微信上问的各种问题。我尤其喜欢GGU的培训课程,让我对申请的总体流程有所了解,并且也补充了许多细节。总的来说,我对和GGU的指导团队的交流是很满意的。

GPA 3.19,放弃美利坚,放弃全奖,我去瑞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