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翻】斯坦福哲学百科:物质(Substance)
观前提醒
此文本由ai自动翻译生成,未经过人工校对,仅供参考。如需进一步学习,请务必阅读英文原文及其相关资料。

原文链接: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substance/

物质
首次发表于2004年10月3日星期日;实质性修订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
哲学家分析的许多概念都起源于普通的语言,或者至少是哲学以外的语言。知觉、知识、因果关系和心灵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实质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艺术的哲学术语,它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往往是以一种相当扭曲的方式从哲学意义上派生出来的。(Such“有实质利益的人”或“有实质理由”等字眼,便是这种情况。“非法物质”更接近于哲学上的一种用法,但不是主要的用法。)当哲学家们讨论“实体”时,有一个普通的概念在起作用,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就是对象的概念,或者当与属性或事件相对比时的东西。但是,这种“个别的实体”在哲学之外从来不被称为“实体”。
可以说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哲学上的实体概念。第一个是更通用的。哲学术语“实体”对应于希腊语ousia,意思是“存在”,通过拉丁语substantia传播,意思是“站在事物之下或基础上的东西”。因此,根据一般意义,在一个给定的哲学体系中,实体是那些根据该体系是现实的基础或基本实体的东西。因此,对原子论者来说,原子就是物质,因为它们是构成万物的基本东西。在大卫·休谟的体系中,印象和观念都是实体,这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在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形式是柏拉图的实体,因为一切都源于形式的存在。在“实体”的这个意义上,任何实在论哲学体系都承认实体的存在。也许唯一不这样做的理论将是那些形式的逻辑实证主义或实用主义,把本体论作为一个问题的公约。根据这样的理论,没有关于什么是本体论基础的真实事实,因此没有什么是客观的实体。
这个概念的第二种用法更为具体。根据这一点,物质是一种特殊的基本实体,一些哲学理论承认它们,另一些则不承认。在这种用法上,休谟的印象和观念不是实体,尽管它们是构成他的世界的“存在”的基石。根据这种用法,基本实体是物质还是其他东西,如事件或位于时空中的属性,这是一个活生生的问题。这种实体概念来自于个体事物或客体的直观概念,它主要与属性和事件形成对比。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对象的概念,以及根据正确的理解,它是否仍然是一个基本概念,或者必须用更基本的术语来表征。例如,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被认为只不过是一堆属性,或者一系列事件。
· 1.基本思想
· 2.关于实体的哲学争论的历史
o 2.1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实体
o 2.2.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解释
§ 2.2.1分类
§ 2.2.2形而上学
o 2.3中世纪对物质的描述
o 2.4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o 2.5洛克
§ 2.5.1洛克关于“一般的纯物质”
§ 2.5.2洛克关于“特定种类实体的观念”
o 2.6休谟和康德论实体
· 3.当代争议
o 3.1.物质如何区别于其他类别的事物
o 3.2捆绑理论与底层和“细细节”
§ 3.2.1 Bundle理论及其问题
§ 3.2.2.底层的概念或“薄特定”
o 3.3物质和分类
§ 3.3.1分拣标识纪律
§ 3.3.2宪法的“是”
§ 3.3.3威金斯和艾尔斯的可能和解。
o 3.4现代形质论
o 3.5实体与目的论
· 4.结论
1.基本思想
对客体概念的反思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中有第一个理论阐述,在那里他区分了个体客体和它们可能拥有的各种属性。他举例说明了各种类别:
每个[单独的术语]表示物质或数量或资格或相对物或在何处或何时或处于某一位置或具有或做或受影响。粗略地说,实体的观念是人、马;数量:四英尺五英尺资格;白色,语法;一个相对的:双,半,大;在哪里:在学园,在市场;时间:昨天,去年;处于一个位置:是-躺着,是-坐着;有:穿着鞋子,穿着盔甲;做:切割,燃烧;受影响的:被切割被烧毁(1b25-2a4)
个别物质是各种其他范畴中的属性的主体,它们可以在自身持久的同时获得和失去这些属性。亚里士多德指出了 个体对象和个体对象的种类之间的重要区别。因此,出于某些目的,对实质的讨论是对个人的讨论,而出于其他目的,它是对指定特定种类的此类个人的普遍概念的讨论。在分类中,这种区别是由“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这两个术语来标记的。因此,狗是一个主要的物质,一个个体,但狗或狗肉是次要的物质或实质性的种类。这种区别的每一个分支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关心的是物质的种类,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是什么让某个东西成为那种东西(例如,狗是什么)?”这就是实体种类的本质问题。但如果一个人关心的是个人,平行的问题是“是什么让某个东西成为特定种类的特定个体(例如,狗的存在和剩余的Fido涉及什么)?”这是个人本质和身份随时间推移的问题。亚里士多德主要(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关心的是第一类问题,但是,正如我们将在2.5.2节和第3节中看到的,后一个问题后来占据了重要地位。
物质与种类的这种联系延续到了这个术语的使用中,这个术语可能更科学,尤其是化学,而不是哲学。这是一个概念,根据这个概念,物质是各种各样的东西。它们不是 单独的物体,也不是单独物体的种类。这种用法的实例是 水 、 氢 、 铜、花岗岩或外质。
“物质”一词有一个内涵,反映在实质性的意义上,它意味着持久性甚至永久性。在这个意义上,事件,或者休谟的印象和观念从来都不是实质性的,因为它们转瞬即逝。原子、基本物质、神或抽象实体,如柏拉图式的形式或数字,可能被认为是不可摧毁或永恒的实体:它们至少和世界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就神或上帝或抽象实体而言,也许更长。
总而言之,似乎至少有六个相互重叠的想法有助于实体的哲学概念。物质的典型代表为:
1. 作为本体论的基础--物质是其他一切事物的构成或形而上学的维持;
2. 至少与其他事物相比,是相对独立和持久的,也许绝对如此;
3. 是谓词的范式主体和属性的承载者;
4. 至少对于更普通的实体来说,是变化的主体;
5. 被我们通常归类为物体或物体种类的事物所代表;
6. 被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代表。
稍后我们将看到,康德的传统增加了第七个实质性标志:
1. 实体是那些使我们的时空框架统一的持久的细节,而个体化和重新识别使我们能够在这个框架中定位自己。(It应该顺便说一下,至少有一个主要的解释亚里士多德(欧文:1988年,尤其是chs 1,9,10)属性一个非常相似的意图亚里士多德自己。
在 3.5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个以亚里士多德的叙述为基础的概念,但它在前面的讨论中没有自然地找到一个位置,即实体和目的论之间的联系。这可以表示为:
1. 一个给定系统中的实体是那些从该系统的目的论或设计角度来看至关重要的实体。“关键”意味着其他事物的存在,或者构成它们,或者为它们提供操作环境。
不同的哲学家强调不同的标准,从这个列表中,与他们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原因。人们可以振振有词地说,一个账户在直觉上更有吸引力,它可以找到更多的标准。也许,亚里士多德的传统最接近于这样做。
2.关于实体的哲学争论的历史
几乎所有主要的哲学家都讨论过实体的概念,试图涵盖所有这些历史将是笨拙的。所作的选择将集中于那些哲学家,他们在广泛的分析传统中表现出最大的兴趣。首先,我们将看看这个概念在古代世界的发展,最终在亚里士多德的工作。他的叙述主导了整个中世纪的辩论,直到近代早期。我们将考虑对这个概念的各种唯理论和经验主义的处理。洛克的贡献将被特别详细地考虑,因为许多当代讨论都受到亚里士多德-洛克关系的启发(我们将在第3节中看到)。
2.1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实体
事实上,许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都有一个物质概念,就像上面提到的化学一样:也就是说,它们强调的是上述标准(六)。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宇宙的存在(因此他们追求意义(i)中的实体)存在于某种或几种材料中。例如,泰勒斯认为一切事物本质上都是水,而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气的一种形式。对阿那克西曼德来说,所讨论的“物质”是不确定的,因此它可以转化为各种确定的物质,如水、空气、土和火。相比之下,像德谟克利特这样的原子论者把那些他们称之为“原子”的确定的特定物体当作宇宙的物质。原子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物体,尽管它们不是我们通常的物体:它们不是狗和猫,也不是桌子和椅子。它们是述谓的主体,但并不改变其内在属性。因此,经典原子是(i)和(ii)的强例子,但(iii)和(v)的情况有些偏离。
柏拉图拒绝了这些唯物主义者试图解释一切的基础上,它是由。根据柏拉图的说法,支配原则是可理解的形式,物质对象试图复制。这些形式不是物质,不是构成其他一切的材料或个体或个体的种类。相反,它们是驱动原则,为其他一切提供了结构和目的。就其本身而言,其余的最多是一片无法理解的混乱。形式满足标准(i)-本体论的基本性-但在一个稍微古怪的方式,因为他们不,在正常意义上,构成的东西。他们满足(二)-耐久性-在一个强大的时尚,因为他们是永恒的。它们在预定的意义上不是述谓的主体,也决不是变化的主体,所以它们在(iii)和(iv)上表现得很差。它们在(v)上做得不好,因为它们不是任何正常意义上的个体事物,尽管它们是个体,是一种非常不寻常的个体。(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形式的主要批评是,它们是普遍和特殊的混乱;参见Fine 1993。)它们不是任何东西,因此失败(vi)。但未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柏拉图的疏忽。它反映了他对标准(i)的强调,以及他对形式是基本的方式的特殊看法。
2.2.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研究有两个主要来源:范畴论和形而上学Z.这些将依次讨论。
2.2.1分类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一书中的叙述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达,但有些过于简化了。第 一实体是个别的对象,它们可以与其他一切事物--第二实体和所有其他谓词--形成对比,因为它们不能被其他任何事物所表述或归因。因此,Fido是一个主要的实体,而dog--次要的实体--可以被指称他。肥胖 、 棕色 皮肤、 比罗孚高也可以用来描述他,但与狗的描述方式大不相同。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谓词,即那些“说”对象和那些“在”对象。对这些表述的解释,正如通常对亚里士多德式的症结的解释一样,是非常有争议的,但下面是一个有用的看待它的方法。Dog 是 指 Fido,因为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描述他。脂肪 和其他人被描述为在,因为他们挑选出一个组成特征,可以说,在逻辑上,虽然不是物理意义上,一部分,或在他身上。菲多的个人是不属于任何进一步的事情。
这种解释是直观的,但也许不能被视为对第一实体或个体概念的形式上充分的定义。Fido这个个体可以说是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因此归因于某个东西,即一个地方。对此,我们自然会回答说,一个对象不是一个地方的属性,就像一个属性不是一个事物的属性一样:属性是作为主语存在于事物中的,但地点不是事物所归属的主语:场所并不像事物“构成”其属性那样构成事物的“基础”。虽然这可能是真的,但它的前提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属性属于对象的意义,以及这与对象属于事物或可以归因于事物的各种方式有何不同,并且我们可以在解释理论解释时调用这种非正式的理解。这是否合法可能取决于目标是什么。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诉诸性质在实体中而实体不在事物中这一事实,以一种完全非循环的方式来解释实体和性质之间的区别,那么这就需要把存在的概念作为原始的概念。如果我们必须区分性质在物质中的意义和物质在事物中的方式--例如地方--然后才能提出原始观点,那么就不存在非循环的解释。另一方面,如果目标只是区分已经在起作用的概念,那么范畴就达到了它的目标。
因此,也许最好不要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看作是对“实体”的定义,以便完全没有这个概念的人可能会理解它,而是把它看作是展示了一个原始概念的标志和特征,而我们对这个原始概念有一个直观的把握。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理解他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在范畴中提出了实体的各种标记。主要物质的标志是:
1. 作为述谓的对象,但自身不能被其他任何事物所述谓(至少,不能像其他范畴中的实体那样:参见上面关于归属于位置的问题)。
2. 能够接受相反(4 a10)。一种物质可以从热变冷,或者从红变蓝,但是一个物体中的蓝色实例不能类似地具有和失去广泛的属性。
3. 如果实体不存在,那么任何其他类别的事物都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物质来拥有属性,就不可能有属性的实例。
但这些标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狗”是一个次要的物质术语,而“棕色的东西”不是。所以我们需要标记作为第二实体,或实体概念。关于这一点,他说了两件事。
1. “在原始物质之后,它们的种和属应该是唯一被称为(次生)物质的其他东西。因为只有它们,在被断言的事物中,才揭示了主要的实质”。(2 b28-30)
2. “在次级物质中,种比属更是一种物质,因为它更接近初级物质。因为如果要说第一实体是什么,它将更倾向于给出种类而不是属。(2 b8-11)
这两点中的第二点比第一点更无争议,因为毫无疑问,物种术语比通用术语更精确地关注特定事物。然而,第一个问题又是直观的,但并不令人信服。它诉诸于基本的直觉,即“狗”告诉你什么菲多比“棕色的东西”做得更好,但并没有真正给出这种说法的理由。只有在3.3节中,当我们讨论威金斯的理论时,我们才能找到更正式的理由来处理物种或分类概念,因为它们比其他术语更能揭示“某物真正是什么”。
被说 成是和存在于之间--也就是实体概念和其他属性之间--的区分在直觉上似乎足够清楚,直到人们记得实体概念是复杂的,可以用其他属性来定义。因此,“人”被定义为“无羽毛的两足动物”或“理性动物”,似乎“无羽毛”,“双脚”或“理性”是属性,因此是物体中的事物。亚里士多德否认这一点,当他们进入一个实体的定义。使一个物体成为某种物质的特征,被称为差异,亚里士多德说
差异也不在对象中。因为有脚的和有两脚的都是说人是主体,但并不属于主体;人既不是有足的,也不是有两足的。(3 a23-5)
当这些属性是定义的一部分时,它们属于对象的方式似乎与不属于定义时不同。问题是什么构成了物种或次要物质的统一性:为何它不只是一个物业的集合?如果它只是这样一个集合,为何它与其他物业的集合如此不同?为了开始了解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我们需要形式和物质的装置,这在《范畴论》中没有出现。(We然而,在3.1节讨论当代理论时,我会看到,即使现在我们也不清楚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完全非循环的实体解释。)
2.2.2形而上学
《 范畴论》阐明了不同种类属性之间的重要逻辑区别,但它并没有进入对实体本身的形而上学分析。这主要发生在《形而上学》,第Z卷。在后者中,根据形式和物质对实体进行了分析,而这些概念在范畴中没有位置。这种区别导致一些评论家谈论亚里士多德的“两个体系”,包含两种根本不同的实体概念(格雷厄姆1987)。在早期的范畴中,实体只是个体;在后来的作品中,它们是形式和物质的复合体。这是否代表了观点的改变,或者范畴的目的是否只是不需要参考对实体的形而上学分析,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然而,考虑到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背景,他的早期思想似乎不太可能忽视形式在实质中的作用。无论对亚里士多德思想发展的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引入实体形式才是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充分发展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用形式和物质来分析实体。形式是 物体是什么样的东西,物质是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亚里士多德所使用的“物质”一词并不是一种特定物质的名称,也不是物体的某些最终组成部分,如原子(亚里士多德拒绝原子论)。“物质”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名称,指的是任何东西,对于一个给定种类的物体,满足一定的作用或功能,即构成物体的东西。相对于人体来说,物质是血肉之躯。斧头的物质是制造它的铁。相对于元素,土,火,空气和水,物质是一种本质上没有特征的“原始物质”,它构成了所有元素的性质。
亚里士多德承认有三个候选者可以被称为实体,并且这三个候选者在某种意义上或某种程度上都是实体。第一是物质,第二是形式,第三是形式和物质的结合。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可以是一个述谓和变化的主体,从而符合《范畴》(1028 b35ff)中设定的一个主要标准。这表明在《范畴》一书中的叙述是不充分或不完整的,因为在那里,他似乎假定作为述谓的主语只属于实体,而且主语是一个适当种类的个体--他称之为“这类”:物质不是个体,而是构成个体的物质。上文导言中提出的两项实质性标准是:(v)是个人和个人的种类;(vi)是事物和事物的种类。亚里士多德承认,在(vi)项下的事物--“自然体,如火、水和诸如此类的一切”(1028 b10-11)--是或被认为是实体。但是,似乎没有给太多的争论,他强烈赞成(五)超过(六)。
排除物质作为实体的一个很好的候选者,留下的要么是形式,要么是形式和物质的复合物。复合体似乎更符合范畴学说,因为复合体就是个体。然而,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形式作为更典型的实体。这让一些评论员感到困惑。威金斯(1998年:232ff),例如,认为在范畴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学说变化是完全无益的。选择形式作为实体会引起困惑,因为形式似乎是普遍的,等同于次要实体,因此不是实体的最基本情况。但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体形式是否是共相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解释者不同意是否在Fido中的doghood最好被视为普遍的,或者作为普遍的doghood的特殊实例,其他狗例证了同一普遍的数字不同的实例(例如,Lloyd 1981,Irwin 1988,Woods 1991,以及Bostock对Aristotle 1994的评论)。按照这种观点,把个别实体看作是形式和物质的复合物(虽然这并没有错),而看作是在物质中个别化了的形式,这是最清楚的方式。物质仍然是实体中的一个基本成分,但可以说,它不是作为形式的平等伙伴,而是作为催化剂,通过它形式成为一个单独的实体。然而,很明显,如果一个人认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是共相,那么形式就不是实体,因为,在他对柏拉图的攻击中,亚里士多德清楚地表明,共相不是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是个体,但它们是个体化的形式还是形式和物质的复合物是有争议的。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形式,至少有三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1)这种形式是共相还是特殊。其他的是(ii)实体形式和进入其定义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在讨论类别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iii)这种形式的本体论地位是什么?这是与第二个问题相联系的,因为它是与实体形式是什么这个问题相联系的,而实体形式又是什么,是什么超出了实体形式的本质属性。为了论证的目的,让我们同意,人是一种实体,理性和动物性是定义实体的属性。毫无争议的是,这些属性意味着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特征。但是,实体形式和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人的实体形式的存在只不过是这些属性的存在,还是形式更进一步,在某种意义上负责这些属性的存在?我们在前一节中看到,物质被定义所依据的差异不像其他性质那样被视为“在”对象。这似乎表明,把一个物体称为某种物质,并不仅仅是一种赋予它所定义的属性的方式。亚里士多德无疑是实体形式的实在论者,因为他认为实体形式不仅仅是属性的集合,但我们如何理解这种“更多”?
学者们普遍认为,实体形式是实在的,因为它们在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事物的行为中起着不可约的、不可消除的解释作用。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似乎与现代科学相容,另一种则不然。首先是相容性。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家过去常常认为,在更高层次的科学概念可以减少,无论是通过还原定义或通过“桥接定律”,那些在更基础的科学(见,例如,内格尔1961)。通过这种方式,一切都可以用最基本的科学来理解,假设是物理学。因此,其他科学中的概念只是物理学语言中费力描述的一种简写。现在很少有科学哲学家相信这一点。他们同意,即使世界是“封闭的物理学”-每一个事件都有一套完整的物理原因-其他科学的概念是不可约的,并做自主的解释工作。即使狗完全是物理对象,即使狗身上的所有原子都遵循非常精确的物理定律,但在研究狗的生物学时,人们需要的概念在物理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不仅仅是为了速记的方便,而是因为生物学家或兽医科学家感兴趣的事情。有些亚里士多德的解释者认为,这种不可还原性,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全部意思,或者说,他需要的意思,通过假设实体形式的解释作用。他的理论至少在基础物理学水平上是否存在一个封闭系统的问题上是中立的(Nussbaum 1978,1984)。
更强有力的不相容解释是,亚里士多德不相信复杂实体的行为遵循支配其部分或物质的定律(Gotthelf 1987,Robinson 1983)。相比之下,物质的行为受到它是什么物质的影响。物质的性质限制了被赋予物质的事物的行为--动物只能由活的组织构成,而不能由石头或火构成--但物质的行为取决于存在于其中的实体形式,因此,实体形式不仅在某些科学解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基本的有效原因。无论哪一种解释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正确解释,第二种解释都是经院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科学”的核心,而正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这一方面引起了17世纪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最大反对。他们坚持认为,物体的行为是由构成它们的物质的性质的机械结果决定的:该物质不是被“推来推去”或由实质形式组织的。17和18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拒绝这些影响,就是拒绝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最后,让我们考虑一下亚里士多德是如何根据我们在引言结束时所用的实体标准来进行研究的。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无论被解释为个体化的形式还是形式与物质的复合物,都符合(i),即本体论基础性的标准。它也满足(ii),相对耐用性,虽然在一个相当温和的方式。单个物质比其他类别中的属性的实例更持久,因为是物质可以接受和失去那些其他属性。然而,个体并不长寿,在这个标准上,亚里士多德做出了可以被视为对柏拉图让步的事情,因为形式是普遍的,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实体,这是最持久的。至少在两种意义上,实体形式是永恒的。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所有相同的物种都永恒存在。因此,即使特定的物体会退化和腐烂,物种本身是永恒的。第二,生成和衰减取决于复合材料中的材料组分。任何形式,不需要物质的活动将是永恒的性质。这适用于活跃的智力,这是所有人类智力的基本特征,也适用于《形而上学》第λ卷中描述的宇宙的非物质推动者。(对这些主题的进一步思考将把我们带入亚里士多德的心灵哲学和他的神学。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实体是述谓和变化的范式主语,因此(iii)和(iv)都得到了满足。正如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是个别的事物和事物的种类(v)是满足的。在物质和物质种类的方向上点头,但亚里士多德没有发展这个思想,所以(vi)几乎没有满足。
亚里士多德传统在现代面临两个主要问题。它们是:(1)解释和证明实体形式具有因果或解释力的意义,特别是根据发达的机械化学或物理学;(2)难以理解实体形式与性质的关系,特别是那些用来定义给定物质的性质。这些是有联系的。正是因为实体形式具有真正的因果力,所以它被亚里士多德设想为一个独立的统一实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用来定义它的属性搭配的名称。
(One没有讨论的主题是实体论和目的论之间的联系。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关系很重要,但在本条目中,它将有自己的一节,见下文3.5节。)
2.3中世纪的物质记述
中世纪对这一主题的处理标准是S。托马斯·阿奎那是唯一重要的人物,他的话与亚里士多德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使事情更加严格和正式。然而,很明显,这是一种严重的过度简化。更细致和复杂的观点,请参阅Lagerlund(2012),本节将广泛借鉴。
我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最后回到了实体形式的统一性问题上--“本质”属性的集合与作为统一实体的形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中世纪的哲学家们对实体形式的统一性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很关注。根据阿奎那的观点,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形式,它的物质本质上是无特征的原始物质。换句话说,一个物体的被告知的部分--在一个生物的情况下,它的器官,以及构成它的各种物质(最后,大量的土、火、空气和水)并不拥有自己的形式,而是被整体的实体形式所告知。其他人不同意。一些分歧是内部的hylomorphic系统。例如,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认为,一个死人的身体与这个人活着时存在的身体是同一个身体。灵魂已经离开,所以不死之魂的形态,不可能和身体的形态一模一样。这个论点似乎专门针对人类不朽的灵魂,但是,据推测,类似的问题也适用于死鹦鹉:它失去了知觉和植物性的灵魂,但它的身体是一样的,即使它不再是一只鹦鹉。
这条思路被证明是一个滑坡,而且,正如经常发生的那样,下滑是由奥卡姆的威廉领导的。一方面,奥卡姆致力于质形论,即物质是由形式和物质组成的。但他颠倒了阿奎那和司各脱的优先顺序,说部分本身就是现实的,而不是从整体中获得现实性:相反,整体不过是各部分的总和。这一思想路线为原子论和把整体的统一作为一种惯例或程度的问题开辟了道路。布里丹代表了这一方向的进一步发展,他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和昨天的我不一样,因为有些东西是我昨天的完整性的一部分,它已经用完了,有些东西不是我完整性的一部分,它同时通过营养增加了。(Buridan,PhysicsI,q.10,f. xiii;引用Lagerlund 2012:(476)
很明显,这种思维方式为原子论及其相关问题在早期现代哲学中出现铺平了道路。
2.4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实体概念在理性主义哲学家那里以一种肯定的方式占据中心地位,而在经验主义哲学家那里却不是这样。然而,理性主义者的实体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对象。
笛卡尔只相信两种物质:物质的身体,由外延来定义,精神的实体,由思想来定义,在这里,思想或多或少等同于意识。笛卡尔(像亚里士多德,但不像他的大多数同时代人和直接继承者)不是原子论者。他不相信物体之间有空隙,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只有一种物质实体,无论是数字上还是具体上。因此,对笛卡尔来说,物质实体更自然地归入物的范畴,而不是物的范畴。精神实质的情况则不同。“我思”表明,笛卡尔绝对相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精神实体。
笛卡尔和原子论者一样,认为物质以完全机械的方式运行。因此,实体形式不起因果作用,因而也不需要这种形式。他的两种实体都是根据一种性质(物质的外延和精神的思维)来定义的,因此,实体和它所根据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没有物质作为由各种材料构成的个体,所以个体与材料之间没有冲突。
在斯宾诺莎看来,只有一种实体,它的存在被本体论论证的一个版本所证明,即被认为既是上帝又是自然。斯宾诺莎究竟是泛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因为自然是唯一真实的实体,必然存在,所以称自然为“上帝”,这是一个无休止的争论。其他一切都是这一实体的模式。这种观点类似于宇宙是时空整体,物质是时空的扭曲,如果这是真的,物质物体就是时空的模式。如果人们也认为自然法则等同于自然界内在的神圣智慧,那么这个类比就会更加准确。斯宾诺莎的观点代表了强调实体作为基本存在物的地位的极端,这种存在物被认为是完全必要的和自我存在的:也就是说,原始列表中的标准(i)和(ii)开始具有最大权重。只有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才完全符合这个标准。
莱布尼茨对这种神圣实体的概念并不满意,至少部分是因为它将上帝限制在实际存在的东西上。在莱布尼茨看来,上帝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现实世界:后者只是他有最好的理由去实现的最大可能性集合。莱布尼茨承认创造的物质,尽管它们非常密切地依赖于上帝。在《论形而上学》(第14节)中,他说:
很明显,被创造的物质依赖于上帝,上帝保存它们,实际上,上帝通过一种发散不断地产生它们,就像我们产生我们的思想一样。(1998:66)
与思想的类比很难强调实体的独立性!然而,受造的实体确实构成了受造的世界,并且在这个意义上,确实满足了成为实体的标准(i)。它们也是述谓的主语,所以它们满足标准(iii)。然而,莱布尼茨的实体是变化的载体(准则(iv)),其方式与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实体非常不同。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个体拥有一些本质上的属性和一些偶然的属性。一个物体的偶然属性是那些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和失去的属性,它可能根本就不具备这些属性:它的基本属性是它必须拥有的唯一属性,并且是它在整个存在过程中拥有的属性。莱布尼茨的单子(monads)的情况就不同了--单子是他给个体物质的名字,无论是被创造的还是未被创造的(所以上帝是一个单子)。然而,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一个物体必须拥有的属性和它在整个存在过程中拥有的属性是一致的,而对于莱布尼茨来说,它们并不如此。也就是说,在莱布尼茨看来,一个对象只在其存在的一部分中具有的性质对它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单子都具有作为其性质的一部分的每一个性质,因此,如果它在任何方面都不同,它就会是一个不同的实体。
此外,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单子彼此完全相似,因为它们都反映了整个世界。但是,他们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这样做。
因为上帝,可以这么说,把所有方面,并认为在所有方面的一般制度的现象,他发现它很好地生产......他认为所有的面孔,世界上所有可能的方式......结果的每一个意见的宇宙,因为看起来从一定的立场,是......一种物质,其中表示宇宙符合这一观点。(1998:66)
因此,每个单子都反映了整个系统,但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单子在时间t处在地点p,它将包含宇宙在任何时候的所有特征,但与它自己的时间和地点有关的特征最生动,而其他特征则大致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逐渐消失。因为对现实的看法是连续的,所以这些物质的数量是无限的。然而,单子有内在的变化,因为它的内容生动的方面随着时间和行动而变化。事实上,时间的流逝正是单子内容最生动的变化。
这是不可能调查莱布尼茨的原因,这些显然非常奇怪的意见。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莱布尼茨的实体是否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是变化的主体。人们可以说,只要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反映了整个现实,那么它们就不会改变。但是,就它们比其他部分更生动地反映现实的某些部分而言,取决于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置,它们可以说是变化的。
2.5洛克
根据洛克的观点,我们有两个实体概念。一个是“ 概念的纯物质一般”(论文二二十三2),其他“想法的特殊种类的物质”(二二十三3)。这两种实体概念都给解释带来了困难。他们也都涉及到当代哲学的问题的实质,其中洛克的影响几乎是一样重要的亚里士多德的。
2.5.1洛克关于“一般的纯物质”
洛克将这一思想表述如下:
我们所拥有的观念,我们把它统称为实体,它什么也不是,只是那些性质的假定的、但未知的支持,我们发现它是存在的,我们想象它在无实体的情况下不能存在,没有东西来支持它们,我们把这种支持称为实体,根据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在简单的英语中,它是站在或支持之下。(II xxiii 2)
洛克“一般实质”学说的传统理论基础如下。财产--或者用洛克的话来说--必须属于某个东西--“如果没有东西来支持它们,它们就不能生存”。当然,它们属于对象,但在它们的属性之上的对象是什么呢?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发现的实体形式的特殊范畴被拒绝了。似乎剩下的只是一个光秃秃的“某物”,在倒退的痛苦中,它本身没有任何属性,除了作为其他属性的所有者或支持者的属性。
然而,这种对洛克“一般实质”概念的解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洛克是否真的相信实体是一种无特征的底层,这是有争议的。虽然上面的第一段引文似乎肯定了这一点,但洛克在同一节中也轻蔑地谈到了这一观点,将其与世界依靠大象,大象依靠乌龟等概念相比较:换句话说,根本不构成真正的解释。迈克尔·艾尔斯(1975年,1991年b:39-50)认为,唯一的底层,洛克承认是未知的,洛克认为,不可知的,我们的结构分钟部分。这就是他在其他地方所描述的真正本质。从文本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洛克至少对“一般纯粹实体”的观念感到不安,但不太清楚的是,他是觉得有义务接受他不喜欢的观念,还是拒绝它(关于他接受它的观点及其原因,见Bennett(1971)和1987)。
有迹象表明,洛克对他所说的“基质”的含义感到困惑。他认为精神实体的概念并不比物质实体更糟糕,因为
我们对精神的实体有着和对肉体一样清楚的概念:肉体被认为是我们从外部获得的那些简单观念的基础(尽管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而另一个(同样不知道它是什么)被认为是我们在自己身上实验的那些操作的基础。“很明显,物质中的物质实体的概念与我们的概念和理解一样遥远,就像精神实体或精神一样。(II 23 v)
这个论点似乎把作为纯粹逻辑支持的底层概念与作为微小部分的底层概念混为一谈了。如果他指的是微小的部分,那么,尽管我们确实不知道,而且在他看来,也不能详细地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们有一个他所赞同的理论,即它们可能是原子论者所设想的微小的部分,这意味着它们具有与宏观物体所具有的性质在种类上相似但在规模上不同的主要性质。这给出了一个连贯的,尽管是推测性的,物质实体的概念。关于精神实质,我们没有类似的假设。另一方面,如果他指的是纯粹的逻辑基础,那就没有什么可知道的了,因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它都只是作为基础的作用。他似乎把我们对微小部分的无知与纯粹基础概念的逻辑空虚混为一谈。
事实上,有三个问题,关于洛克认为神秘的事物的物质基础,他似乎漠不关心地从一个转向另一个。第一,存在着特定种类的对象的微小部分的组织,这是负责这些对象的明显属性,他认为这将永远超出我们的知识。第二个问题是,是什么把这些微小的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呢?在一个只理解影响力的系统中解释吸引力的问题(xxiii 23)。第三,是实体作为一个裸露的底层的想法,这是“一个假设,我不知道什么,以支持那些我们称之为偶然的想法”(二十三15)。
也许,用洛克自己的话来说,问一问他是否应该接受赤裸裸的底层更有益处。如果我们接受是什么把宏观物体的性质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可以通过诉诸微小的部分来回答,那么问题就变成是什么把原子的主要性质结合在一起了。一个特定原子的大小、形状、质量和坚固性是否需要一个裸露的底层来固有,以便它们构成一个连贯的物体?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他们会不会只是一堆品质,一个没有任何东西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纸牌屋?洛克在书中似乎没有任何地方明确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即原子的相干性与复合物体的相干性相对。一个可能的办法是把坚实性作为核心或主要品质,把其他所有品质都作为它的特征,人们永远不会问是什么把一片颜色和它的形状结合在一起,因为形状就是色块的形状,虽然某种东西的形状可以改变,但它的形状不能离开它,就像一个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一样。也许原子的形状、大小和密度也是固体的类似特征。这样,质的坚固性就等同于物质的东西或物质实体的概念,洛克没有表现出想要以这种方式省略质和实体的观念的迹象,尽管应该指出,这正是笛卡尔对外延所做的。因为他不相信虚空,所以外延就带有物质的其他基本属性作为它的特征。
2.5.2洛克关于“特定种类实体的观念”
特定种类的物质的观念--所谓的分类--形成了
通过收集简单观念的组合,就像通过经验和观察人们的感官一样,注意到它们是一起存在的,因此应该是从特定的内部结构或这种物质的未知本质中产生的。因此,我们来有一个人的想法,马,黄金,水,等等...
因此,对洛克来说,真正的本质是一种未知的原子结构。我们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类型取决于我们碰巧能够感知到的属性,而种类或种类是根据这些可观察的属性来定义的。用这些术语定义他称之为“名义本质”。我们关于自然物质的概念预先假定,名义上的本质隐藏着一个真正的本质,也就是说,所有的水、金、马等在微观层次上都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他既否认这些真正的本质在我们的概念的形成中起任何作用,又深深怀疑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们是什么。他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态度在后面引用的段落中有所表述:
......一个哲学家......无论他谈论的是什么实体形式,他对这些实体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而只是由这些简单想法的集合所构成的。
洛克的分类学说在某些方面是现实主义的,在某些方面是概念主义的或约定主义的。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现实主义的。
1. 定义分类所依据的属性[观念]确实与世界上的真实性质和力量相对应。这些现实的基石是我们概念体系的产物,这是毫无意义的。
2. 由名义本质调用的属性是“应该从特定的内部构成流,或未知的本质,该物质”(二十三3)。这种内部宪法“使整个生存本身”(二十三6)。
因此,洛克是完全现实主义的个人机构和他们的财产。然而,他对它们在特定分类下的分类更是墨守成规。对于我们所分类的特定实体,他有四种方式是一个概念主义者。
1. 除了与我们的实体概念相对应的对象的属性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于世界上,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实体形式一样存在。分类完全是由我们的头脑根据世界上所感知的属性形成的。
2. 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划分的界限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任意的,是相对概念的。
我不否认,但是自然界在不断地产生特殊的生物时,使它们彼此非常相似和亲属:但我认为,人类对物种进行分类的界限是由人类划定的,这一点是正确的...... (III vi 37:斜体为原文)
3.
4. (ii)中的情形由于我们对真正本质的无知而大大恶化。如果我们能更准确地知道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知道在哪里划定界限。
5. 自然界中的属性的配置不一定是它现在的样子,实际上可能包含与我们的任何分类不相对应的奇怪事物。排序,不像亚里士多德的物种,没有对个体对象必须或应该如何设置限制。
因此,洛克的贡献是三方面的。他把财产是否需要某种基础或纯粹的特殊性才能固有或归属的问题提到了中心位置。他断言,物质世界的实体本质是原子部分的未知结构,而不是反映我们通常概念的实体形式。第三,他发展了一种关于实体的理论,这种理论对于特定的对象及其属性是实在论的,但是对于我们的分类却是概念论的或约定论的,这是在关于细节和属性的事实所施加的限制之内的。
然而,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洛克似乎并没有以一种约定主义的方式谈论分类认同,而是以一种似乎让人联想到实体形式的方式。这是他在讨论生物个体化的时候。他把普通物体理解为原子的局部总和。因此,粒子的任何变化都构成了一个新的对象,因为一个部分论的总和是由它的部分个体化的,而部分的变化意味着由这些部分构成的对象的变化。把普通的、非生命的物体当作复杂的、持久的物体来对待,是一个由我们碰巧拥有的概念所决定的惯例问题。然而,生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统一原则。
因此,一种植物在一个连贯的身体中具有这样的部分组织,参与一个共同的生活,只要它参与同样的生活,它就继续是同一种植物,尽管这种生活被传达给与活植物紧密结合的新物质粒子。( 论文II.27.4)
人们可能会想知道这种“共同生活”应该是什么,特别是鉴于他拒绝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形式”。此外,人们很容易认为,所有连贯的固体,如一块岩石或橡皮泥,都有一些通过变化而持续存在的组织原则。生物就是最戏剧性的例子。(尽管Peter van Inwagen(1990)为只有生物和原子才是真实实体的观点辩护:无生命的复杂物体不是真正的个体。尽管如此,尽管对“生命”的诉求似乎修改了洛克的约定论,但它仍然留下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我们在不同物种之间所做的划分是约定,因为,尽管我们可以认识到生命(或“持续的组织原则”)本身,它仍然是相对任意的和概念依赖的,一种生命(或“组织原则”)结束,另一种生命开始。因此,我们将事物划分为物种,尽管以我们的非生物(或非自然)概念所不具备的方式建立在真实连续性的基础上,但仍然是名义上的。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休谟批评并拒绝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存在着一种通过对象的生命或通过任何组织原则而传递的真正的统一性。
洛克更强的现实主义的潜力已经被普特南和克里普克在他们的自然类术语的现代本质主义概念的发展中所利用。洛克在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持悲观态度。首先,他怀疑科学是否有可能发现真正本质的本质,即原子或分子的结构,这些本质是我们日常分类中挑选出来的各种物质的基础。第二,他怀疑由我们实际的实体概念所挑选出来的对象是否真的像我们假设的那样共享一个真正的本质。他并不自信,也就是说,我们称之为黄金、铁或猴子的一切,实际上在非表面层面上都是有趣的相似。事实证明,这两种形式的悲观主义基本上都是没有根据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有可能把真正的本质和最初由名义本质挑选出来的各种概念结合起来。我们现在知道水是H2O,铁是原子量为56的元素.我们的实体概念至少经常追踪世界的真实本质。这涉及到重新解释我们的实质概念的基本原理。洛克认为,我们对黄金的概念可以恰当地表达为“任何有金色、有延展性、可溶于王水的东西”。他认为我们加上了乐观的假设,即在微观水平上会有相似性。在普特南的影响下,许多哲学家现在认为他应该说的是,黄金是一种由一种特殊的微小结构所个性化的东西,这种结构构成了黄金的颜色,延展性,可溶于王水。换句话说,我们相信这些种类具有真正的真实本质,这是建立在概念中的。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我们普通的“自然种类”概念,如水和黄金,已经在它们中建立了比表面特征所提供的更深层次的统一性的暗示,即使它与关于这种统一性可能包括什么或我们是否可能发现它的完全不可知论相关联。
那么,洛克如何评价在导论中建立的六个实体标准呢?为了这些目的,我们接受洛克相信底层,我们可以将这些检验既应用于底层,也应用于他的“特定种类的实体的观念”。
首先,考虑底层。(i)本体论的基本性。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本体论的基础,但这是一种相当空洞的意义:它是一切事物的实体,而不解释任何事物的本质。(ii)耐久性。同样,它符合标准,但以一种空洞的方式。很难想象它是如何被摧毁的(就像亚里士多德的物质一样),但它没有积极的性质。(iii)(iv)谓词的承担者和变化的主体。就像亚里士多德的物质一样,它很好地满足了这些标准中的第一个,但是,就它只是原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它不是变化的主体。(v)和(vi)个人和事物的种类。虽然在一切事物中,它本身不是一种事物,因此也不是一种个体或东西。然而,底层的实体性并不在于它本身满足了这些检验,而在于它是什么使特定种类的物质成为了物质。根据底层的信徒,正是由于它们内在地存在于一个底层中,一个属性的集合才能构成某种持久的、持续变化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支持,属性的单个实例(如果它们确实存在的话)也只不过是短暂的事件。
我们已经看到,洛克的特殊实体是事物的种类,因为它们是种类,所以它们对应于亚里士多德的次要实体。但我们也看到,这些种类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而亚里士多德的次要实体却不是这样。就它们的个体化依赖于人类惯例而言,它们本身并不是最终真实的。但是,尽管它们不是真正的种类,我们以这些方式分类的单个物质包是完全真实的。就我所知,洛克并没有把这些个体称为“实体”。物质,被认为是种类,或种类的实例,可以维持变化-生物,例如,在其一生中大小的变化。然而,大多数单个的物质块,如果改变了它们的任何部分,就会变成不同的个体;虽然我们已经看到,这并不适用于生物,那里似乎有一个形而上学的组成部分,称为生命的同一性。
一般来说,洛克的特殊实体不是本体论的基础,因为它们的本质是名义的,尽管这对于命名生物种类的分类来说不是那么明确。洛克的概念主义关于这种物质使大多数的测试无关紧要,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框架内铸造。洛克的“特殊实体”是按照惯例被个体化的种类,因此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标准,它们不是真正的实体种类。但是洛克并非没有物质基础,因为他的真实本质--即原子及其结构--是他的真实物质,我们上面所说的关于原子的实体性也适用于洛克。
2.6休谟与康德论实体
有理由坚持这样一个总的论点,即休谟在许多问题上是怀疑论者或虚无主义者,但他的遗产更多的是还原论而不是怀疑论者或虚无主义者。这个一般性的论点可以通过考虑他对实体的处理来解释和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有问题的案例。
休谟在《人性论》中认为,我们对实体的信仰是错误或幻觉的结果。
当我们在一个对象的连续变化中逐渐跟随它时,思想的顺利进展使我们对这个连续性赋予一种同一性......当我们在一个相当大的变化之后比较它的情况时,思想的进展就中断了;因此我们就有了多样性的概念为了调和这些矛盾,想象力倾向于假装某种未知的、看不见的东西,它假定这种东西在所有这些变化中继续保持不变;而这种难以理解的东西被称为物质,或原始的和第一的物质。(1978:220)
休谟的目标是任何假设一个统一的“东西”的基础上的变化,无论这是一个无特征的底层,一个实质性的形式或(虽然这是没有明确提到)的东西,如“持续的生命”洛克认为通过生物。关键的一点是,一系列非常相似的事物并不构成任何事物的真实延续,而只是真实延续的幻觉。
因此,休谟对实体的处理就像他对因果关系的处理一样,因为他认为两者都是我们的思想倾向在世界上的投射,这种倾向要么从一个事物传递到另一个事物,要么以某种方式将它们联系起来。他要么怀疑存在实质或因果关系(怀疑论),要么甚至肯定地否认存在(虚无主义)。从休谟非常直率的否定态度中,发展出了两种更微妙的变体。其中一个变体是经验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修改了休谟的方法,将其发展成一种还原论的形式。通过习惯而导致错误信念(例如,在实体或因果关系方面)的经验被呈现为信念真正肯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休谟认为是幻觉的经验基础,被重新解释为对概念的还原性解释。因果关系于是变成了恒定的结合,或者说实体是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一束属性的名称,或者是某些感觉的可能性的延续。
康德发展了另一种变体。他把休谟的“心灵的倾向”从一个观念传递到另一个观念,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构建世界,并把它们奉为先验的知性范畴。休谟的经验主义强调心理学。这关系到我们习惯于做什么。由于他的经验主义,他不会把非心理学的必然性带入其中,然而,这意味着进行这些转变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康德抛弃了经验心理学,使它成为一个先验心理学的问题,即只有通过使用某些范畴,我们才能有作为物理世界的经验。只有通过把世界理解为拥有持久的时空对象,这些对象彼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应用实体和因果关系的范畴),我们才能拥有可理解的经验。实体,即一个稳定、持久的对象框架,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必然性的根源不在于世界本身,而在于我们不得不强加的框架。
在P.F. Strawson(1959,1966),这种必然性的框架是在一个更常识和现实主义的精神。世界必须拥有这样持久的对象,才能为我们所理解--事实上,我们才能成为它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本质上是其他稳定体中的稳定体。对斯特劳森和康德来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有实体,才能有一个连贯的经验的时空世界。实体 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心重要性的形式概念,即在我们的概念图式结构中具有特殊中心作用的概念,而不是世界上某些重要事物的名称。然而,这种区别必须小心处理,特别是在现实主义的康德框架内,如Strawson提供的。当我们在下面讨论威金斯的理论时,这一点应该会变得很清楚,威金斯的理论既是亚里士多德的,也是斯特劳松的。尽管如此,它还是为增加引言中提到的第七个实体标记提供了基础,即实体是那些持久的细节,它们使我们的时空框架统一起来,并使我们能够在这个框架中定位自己。
3.当代争议
有两个主要的争议领域需要注意。首先,存在着关于如何将实体与性质和其他范畴相区别地加以定性的问题。这里至少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问题涉及实质性概念的定义。特别是,关于实质是否可以用其特殊的独立性来解释,有很多争论。另一个问题是,物质性是否需要一些超越属性的额外成分,(如果是,是什么?)或者物质的“属性束”理论是否足够。第二,物质与我们的个体化和重新认同的实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我们将研究对象是否必须在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相对应的那种分类表达下个体化,或者一个更一般的概念,如物理体,是否就足够了。后一种关切将导致对实体与目的论之间联系的考虑。
3.1.物质如何区别于其他类别的事物
对于物质与性质的区别问题,一个自然的回答是,性质的存在依赖于物质,因为它们是对象的性质(即个体物质的性质),但物质的存在并不同样依赖于性质。然而,这一点不能说得这么简单。没有作为属性的对象,属性就不可能存在,但没有属性的物质也不可能存在,因此这种依赖性似乎是相互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更仔细地表达这一点来克服,清楚地表明我们不是在谈论一般的性质和一般的实体,而是在谈论一种性质的特定实例或情况以及它们所属的特定对象。一个特定的属性实例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在没有它作为属性的实体的情况下存在,但是这个特定的实体可以存在,也可能在没有这个属性实例的情况下存在。因此,一个特定的颜色实例,如果没有它是其颜色的对象,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存在,但是对象可以没有颜色实例而存在,因为它可以改变颜色而保持相同的对象,或者它可以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颜色。
对于这个帐户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最明显的一点是,它并不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区分物质和事件。一些属性实例属于事件而不是实体。例如,交响乐的演奏是一个事件,它可能在其中一个乐章中具有快板的性质。这似乎是合理的,这个特定的情况下,一些东西的快板不可能被另一个表演所例证,但表演可能会继续在另一个乐章行板,所以事件可以继续存在,没有原来的属性。然而,以这种方式将事件与物质同化似乎有些勉强。说同一个事件首先是快板,然后是行板似乎并不自然,因为更自然的是将不同的属性归因于事件的不同部分,这些部分本身就是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动作)。这就引出了实体和事件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即事件的时间部分本身就是事件本身,但是对象的时间部分--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意味着对象存在的时间阶段--本身不是对象。事实上,谈论对象的时间部分是不自然的,尽管一些哲学家(由David Lewis(1986)领导,但也可参见Sider(2001),Hawley(2001)和关于时间部分的条目)认为这样做有令人信服的哲学理由。在我们的普通概念中隐含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对象在其存在的所有时间点上都是完全存在的。我说“内隐理性”,是因为说一个对象“在它存在的所有时间点上完全在场”,似乎并不比说它有对象作为它的时间部分更自然。尽管如此,人们并不认为一个长寿命的物体是由一系列短寿命的物体首尾相接地堆叠而成的,但人们确实认为,将一个旷日持久的事件看作由一系列较短的事件组成是很自然的。如果认为对象具有对象作为它们的时间部分是不自然的,那么这似乎使人认为对象在它们存在的所有时间都是完全在场的,尽管这种表达形式也可能是奇怪的。
物质、事件和属性之间的区别现在可以表达如下。实体和事件与属性的区别在于,属性是这样一类事物,其实例的存在依赖于它们被实例化的特定实体或事件,而实体和事件的存在不依赖于属性的特定实例。物质与事件的区别如下:事件是那些属性实例化符,当它们随时间存在时,在时间上由相同类别的其它事物组成(即,事件):实体是那些属性实例,当它们通过时间存在时,在时间上不是由相同类别的事物组成(即,(指物质),但在整个时期内单独存在。
Lowe在他的(1998)中对本节讨论的所有主题进行了非常透彻的讨论,他捍卫了对实质的“独立性”解释,他从同一性的角度陈述如下:
x 是一个实体当且仅当 x 是一个特殊的且不存在特殊的y使得y不等同于x且x的恒等式依赖于y的恒等式。
他考虑了两个反对他自己的帐户,似乎适用于所有的独立帐户。一个是它不能处理本质属性,因为它似乎暗示,对于任何给定的属性实例,物质可以没有它而存在,这对于本质属性是不正确的。另一个是,它不能处理个人身份起源的必要性。
罗威对前一个反对意见的回应是,本质属性与实体是同一的,因此不能被引用为满足他的实体标准的实体以外的东西。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会奏效。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与实体是同一的,但不清楚这如何适用于个别的本质属性。在我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看到,作为某种统一体的本质与似乎构成它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他通过否认起源对身份的重要性来处理第二个问题。不幸的是,他通过引用人类受试者来论证这一立场:例如,苏格拉底,即使他有不同的父母,他仍然是他。当然,这在人类身上是有争议的,但正是我们的笛卡尔直觉使它在这种情况下是合理的。例如,这张桌子可能是同一个物体,即使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也不具有相同的合理性。
这些反对上述版本的独立帐户是否可以回答尚不清楚。Hoffman和Rosenkrantz(1994和1997)发展了一个不同的,但可能不是不相容的概念,即物质与其他类别相比的相对独立性。他们说,实体是唯一一个在至少一段最短的时间内可能只有一个实例的事物类别。因此,举例来说,不存在在给定时间段内只有一个事件的可能世界,因为任何非瞬时事件都将由作为其部分的事件组成。类似地,对于属性或比喻来说,永远不可能只有一个,因为任何一个都需要其他属性的存在,例如,红色属性(实例)的存在需要属性颜色(的实例)的存在。相比之下,在一段时间内只有一种物质存在,只要它是原子。
正如Mackie(2000)所指出的那样,这一理论的完整陈述涉及各种相对特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并没有解释是什么统一了物质的范畴,因为它并没有说,对于任何物质来说,它都可以被认为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唯一物质--事实上,它不能适用于非原子物质,因为复杂的物质只有在其他物质--那些构成它们部分的物质--也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存在。它只意味着实体范畴中的某个东西可能如此存在,而任何其他范畴都不可能如此。人们可能会问,是什么使那些不能单独存在的物质能够算作物质呢?
如果上述两种解释中的任何一种是成功的,则物质、性质和事件被区分开。然而,问题仍然是,这些区别在多大程度上是名义上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之间的区别已经明确地被证明了,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不同的事物,即属性和实体呢?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存在实体概念,如果这些概念被实例化,那么现实中就存在实体。猫 、 桌子 、 人 ,按上述说法都是实体概念,有猫、桌子、人,所以现实中有实体,也有属性。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是可能的,并不罕见,为某种概念被举例说明,但它是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如此,实体直接回答这些概念不包括在最经济的陈述一个人的本体论。这就是还原论,它可以以两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运作,即分析还原论或人们可能称之为事实或“只有”还原论。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可以从性质或事件的角度分析实质的概念(例如,'是一种物质=df是以W'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属性的集合)。但是,人们可能仍然认为,尽管实体的概念是不可精确分析的,是不可缺少的,但实体实际上不过是性质的集合。后者是事实上的选择。因此,实体的存在并不表明,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概念是重要的,或者,如果它有某种意义,这是否只是作为我们的概念体系的必要部分,或者作为现实本身的不可消除的特征。
3.2捆绑理论与底层和“薄细节”
3.2.1 Bundle理论及其问题
我们刚才已经注意到,对于物质的性质,可以有分析上的还原论或事实上的还原论。同样的情况是,这些属性可以被设想为共性,也可以被设想为个体,即属性实例,有时被称为“比喻”。因此,对于捆绑理论家来说,有四种选择。
1. 实体的概念可以根据被设想为共相的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来分析。
2. 物质的概念可以根据被认为是个体的属性来分析,例如,作为属性实例或比喻。
3. 物质实际上不过是被设想为共相的一捆性质。
4. 实体实际上不过是被设想为个体的属性的集合。
对该理论的“共相”形式的主要反对意见,在于它显然致力于不可分辨的同一性,因为如果一个对象只不过是一束性质,那么如果a和b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它们就是同一束。它是否真的具有这种承诺,可能取决于除了普遍的属性之外,是否允许空间点作为特殊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共相理论就不需要不可分辨的同一性,因为相同的共相可以通过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而分成两束。
如果性质被设想为个体--或者被称为比喻、性质例或个体化形式--那么就不可能有关于完全相似的丛的区别性的问题,因为差异是建立在丛的元素的同一性中的,而如果丛是由共相构成的,则不是这样。这个版本的束理论的问题似乎是,它是很难个性化或区分的方式,使他们适合的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物质,从对象(阿姆斯特朗1989年:115ff)。例如,如果一个物体有大小、质量和运动,那么大小和质量是不同的比喻吗?把大小单独看作是一个真正的特殊的东西,适合于作为整体的“原子”组成部分来对待,这难道不奇怪吗?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可能是求助于洛克在关于底层的讨论中(第2.5.1节)所援引的主属性的概念;也就是说,求助于一种属性的概念,所有其他属性都是模式,就像视觉形状是颜色的模式,或者扩展是笛卡尔的物质的主属性。在牛顿模型中,固体可以扮演这个角色,因为形状只是构成物体核心的固体的轮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理论不是普通的束理论,因为一个性质被选择来填补底层的角色,因为其他性质固有于它,或者是它的模式。在现代后牛顿物理学的基本性质中,是否有任何东西可以扮演这个角色,比如魅力,能量,自旋和质量,这是不容易判断的。
一个反对意见经常反对的理论是,束是部分的总和,而不是像洛克的“物质的质量”,因此,任何性质的变化是在对象的身份的变化。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形式的本质主义解决方案,例如Simons(1994),Barker和Jago(2018)。我必须承认,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说物体完全由属性实例构成的观点会使人相信部分论的观点,正如说物体完全由物质粒子构成的理论不会使人相信部分论的观点一样,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丛理论的一个特殊问题。
3.2.2.底层的概念或“薄特定”
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物质的束理论,以至于认为一个单独的物质不仅仅是一个属性的集合,那么如何理解这个“更多”呢?这个问题可以给出一个通货紧缩或实质性的答案。通货紧缩的答案是,物质是一种具有属性的东西,这就是我们需要说的(例如,参见Crane and Farkas 2004,143f,以及Chisholm 1969)。一个对象不是由属性和一些更进一步的成分组成的--“东西”位--一个对象只是具有属性。当然,它的任何特征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象只是属性的集合。在这一点上,关于什么是有意义的,似乎有一种直觉的冲突。通货紧缩观点的反对者会说,无论如何理解属性,从概念上或形式上讲,属性都必须是对象的组成部分。如果它们不是这个意义上的唯一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必须对其余部分的性质说些什么。紧缩论者认为,这种思路在处理组件概念的方式上体现了某种类别错误。反通货紧缩论者会争辩说,我们只是在概念意义上讨论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一旦开始,就有义务提供一个完整的、区分各种要素的解释。
班尼特提供了一种方法,让我们不必假设一个神秘的底层:
当我说“这是一个橙子”时,我的意思是这里有某些属性的实例,例如橙色,球形等,我指出,我是在以某种结合的方式对我关于这些实例的想法进行操作。(1987:202;斜体字为新增)
正如班尼特所认识到的那样,这种解决方案使实体成为我们如何对我们所感知的属性进行操作的函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像康德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由于它所承认的世界上存在的只是一堆财产,它并没有以通货紧缩论者所要求的方式解决问题。
实体理论严肃地对待关于另一个成分的思想,尽管它们似乎没有被普遍区分,但对于这个额外的成分有两个主要的概念,我将称之为“具体的”和“底层”概念。“Thin particular”是D的一个表达。M.阿姆斯特朗的。它是从其属性中抽象出来的特殊性。当考虑到它的属性时,它是一个厚的特殊。重要的一点是,微不足道的细节确实是细节。“伯特兰·罗素可能是一个煎蛋”:也就是说,与一组属性相关的细节,因此与一件事物相关的细节,可能属于另一件事物。不同的属性可能挂在这个钩子上。相比之下,洛克所认为的那种底层,或者像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物质,在这个意义上是特殊的,这一点就不那么清楚了。它更像是一种东西--属性所依附的实体性。根据这个概念,认为在客体a中的“一片”底层或“原物质”可能一直存在于客体b中的建议似乎缺乏内容。
在这一点上,注意薄的特殊或底层可能实现的三种不同功能是有用的。它的作用可能是(i)将属性绑定到一个统一体中,以便它们不会“分开”:(ii)如果它们是共性,则将它们个体化:(iii)跨越从财产到物质的类别障碍;也就是说,成为使某物成为实体范畴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认为存在一种“主属性”,而其他属性是它的模式,或者如果一个人认为统一性可以来自某种因果或组织的联系,那么第一个角色就不是必要的。(ii)将不适用于向性理论,或者如果一个人认为位置会起作用。(iii)这是基于这样一种直觉,即没有任何性质的集合本身可以构成实体:观念本身就是一个范畴错误,只有一个特殊的“实体化”元素的存在才能做到这一点。有人可能会说,这种直觉回避了反对束理论的问题。在目前的辩论状态下,似乎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接受底层。
3.3物质和分类
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将实体的概念锚定,至少在自然界中,主要是自然对象的物种的实例。康德的传统将它与那些持久的身体联系起来,这些身体的个体化为我们的时空框架提供了意义和结构。大卫·威金斯(David Wiggins,1967,1980,2001)一直在努力证明这两个目标必然是一致的,并使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甚至包括它对生物的偏见,成为我们个体化对象的实践的核心。
威金斯假设,个体化一个暂时持久的对象涉及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描述下重新识别它。这一假设使得有可能使用同一性的语言来陈述实体个体化。在这个假设的范围内,他提出了两个主张。第一个是身份的相对性:也就是说,当任何a和b被断言为相同的事物时,它们必须是相同的某物或其他,并且某物或其他必须是回答“它是什么”的那种概念。问题。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裸身份”这样的东西--没有任何概念下的身份。此外,相关概念必须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或分类。更正式地,这可以表示如下:
如果 a = b ,则(a)存在排序F使得:
1. a 是 F
2. b 是 F
3. a 和b是相同的F。
第二个主张是,如果由' a '挑选出的对象也属于另一个排序G,那么由' b '挑选出的对象也将属于另一个排序G,并且它将是与a相同的G。这被表示为莱布尼茨定律的应用,因为如果 a 与a是相同的G(因为它必须是),那么由于a=b,b必须与a是相同的G。
(b)对于任何排序G,
1. a 是 G 当且仅当 b是G,
2. 如果 a 是 G ,那么 b和a 是同一个G。
这个结论是惊人的,因为它否定了a和b在一种识别形式下可能相同,但在另一种识别形式下可能不同。事实上,它意味着每一个个体的对象只属于一个最终的排序。(Wiggins在2001年承认:67 n. 7.最终排序的含义将在下文中出现。)因为每一种终极分类都有其自身的个性化原则,如果一个对象属于不止一种分类,那么可能有一个时间它满足了一种分类的标准,而不满足另一种分类的标准。威金斯的论点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主张,显然有一个强有力的论据支持。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主张,因为它旨在证明任何具有个体对象的世界都必须由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构成。这个论证是有力的,因为它遵循简单的逻辑,给出了关于同一性的看似可信的主张,以及莱布尼茨定律。
另一方面,似乎有许多物体的情况,可以在各种概念下识别,导致不同的生活史。这被称为同一性的相对性。例如, a 和 b 可能是同一个人,但不是同一个孩子,因为b已经长大,不再是孩子了。或者 a 和 b 可能是同一块粘土,但不是同一个雕像,因为b是从雕像形状重塑后的粘土块。这些都是最典型的反例,威金斯对两者都有回应。他通过调用阶段排序的概念来处理第一个问题。一个阶段分类是一个,根据它的意义,表示某个事物的生活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由另一个分类表示。因此, 儿童 是一个阶段分类,适用于人类完全指定的事物的一个阶段。这阐明了排序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F是终极分类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每当它适用于某事物时,它以现在时态的方式通过它的整个存在适用于该事物。
通过否认泥块和雕像是相同的来处理雕像和泥块:泥块构成了雕像,但并不与之完全相同。请注意,他本可以争辩说,雕像只是泥块的一个阶段,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雕像就其本身的意义而言,并不是一个阶段分类:雕像,不像孩子,并不表示其意义上的一个时期,在存在的东西。
因此,威金斯主要通过两个区别来处理异议。一种是在对象存在的整个过程中适用于对象的分类和仅适用于对象存在的一个阶段的分类之间:另一种是在身份的“是”和宪法的“是”之间。相应地,批评集中在我们挑选事物所依据的概念是否像威金斯所要求的那样以一种严格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及宪法的“是”与同一性的“是”是否有足够的不同来完成他想要的任务。
3.3.1分拣标识纪律
有些反例维金斯没有在书中讨论。例如,可能有一根剑杖,它的刀刃被去掉了,手杖的内部充满了树脂,这样它就不再是一把剑,而仍然是同一根手杖。手杖 和 剑 是挑选物体的完美概念,如果有任何人工术语的话,而且,在过度人工的痛苦中,剑杖既是剑又是手杖。这种例子似乎不会出现在自然物体中,但是,由于剑杖是一个完全好的可重新识别的物体,关于自然物体的这个事实似乎是关于它们的偶然真理。当然,自然界以这种方式运作并非偶然,但这也不是一个概念上的要求。威金斯的原始证明是先验的,不应允许任何例外。威金斯对这个例子的回应(在个人交流中)是,当剑杖失去作为剑的功能时,它就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手杖。但这种反应也是临时性的。它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即如果任何东西既是 F 又是 G ,其中 F和G通常是普通的分类,那么它就真的是F/G,并且如果它失去了它的F或G特征,而被仅仅是F或仅仅是G的某个东西所取代,它就不复存在。
一种可能的方法是说,这种情况下,剑是一个阶段的手杖,从而引入特设阶段排序。我所说的“特别阶段分类”是指这样一种分类,它有时可以用作阶段分类,只通过一个对象存在的一部分来指定它,有时可以用作最终分类,通过它存在的全部来指定一个对象。当然,即使是一个正常的阶段排序可能,偶然地,在一个给定的实例中,通过它的存在的整个过程来指定一个对象。有人可能会说,sortal婴儿阶段可以通过其整个存在来指定某个东西,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六个月大时死亡,因此从未超越婴儿期。但是,根据婴儿这个术语的含义,婴儿仍然是人类(或者,也许是其他动物)的一个阶段,即使某个特定的生物未能超越这个阶段。然而,就“剑”这个词的意义而言,剑并不是任何事物的一个阶段,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这个术语来命名某个事物的一个阶段,当它适合时,是特设的。允许这种分类会使分类的概念处于压力之下,因为终极分类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必然地表征一个对象在其整个存在过程中的现在时态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有时这样有时不这样的概念。如果一个给定的分类,例如剑,有时可能是一个最终的分类,有时可能是一个阶段的分类,那么就不清楚这样一个表达与一个表达,例如棕色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它可能会或可能不会通过它的存在的整个特征。但是,如果分类的概念要服务于任何形式上的目的,那么明确地保持分类、阶段或最终分类与诸如棕色事物之类的表达之间的区别是至关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存在相对同一性这样的东西的形式证明的重要性来说,没有特别的分类是必不可少的。在逻辑和莱布尼茨定律的应用中,“a是F”通常等价于“a曾经是、现在是或将来是F”,否则该定律将不适用于“是棕色”这样的偶然性质。这也是阶段排序的工作方式:一个人现在曾经或者将来是个婴儿反对相对恒等式的论证是这样进行的:如果允许相对恒等式,就会产生矛盾,也就是说,我们会得到a是G,a=b而b不是G的情形。为了使这成为矛盾,“是G”在两种情况下都必须是单义的,因为“曾经是、现在是或将来是G”或“在任何时候都是G”。因为在 a 是、曾经是或将是 G 、a=b和b不是在所有时间都是G中没有不一致。但是,如果每当产生矛盾时,一个人认为其中一个排序是阶段排序,因此属于“是”,“曾经”或“将是”的标题,另一个是始终适用的最终排序,则永远不会出现矛盾。所有假定的相对同一性的情况都可以通过将其中一个排序视为在这种情况下的相位排序来与莱布尼茨定律相调和。
另一条可能的线索是,剑杖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两个物体,它们共享一些物质。这就引入了一个可以称为连体物体的类别。然而,可以说,允许这种实体削弱了威金斯对艾尔斯等人的反对,艾尔斯等人认为,重新识别对象的概念是,或者经常是,比排序概念更通用的东西;类似于物质身体东西。要了解这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必须考虑艾尔斯理论的基本原理。
分类似乎并不遵循威金斯所希望的规律,这一事实可能被用来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物质可以在更一般的概念下个体化,例如同一个身体或同一个物质(Ayers,1991a)。根据这种观点,物质凝聚力是挑选出典型的物理事物的东西。维金斯认为这些想法太笼统,不能单独适用。这样的概念不能被“理解为除了在其确定性中具有狗、马、球等的可确定性之外”(1997:417-8)。
艾尔斯,另一方面,认为威金斯把身体的概念太松散,因为他[威金斯]归类为“块状术语”一切从肥皂和黄油块的水池和锅炖肉(艾尔斯1991 b:229-30)。换句话说,威金斯对真实物体的凝聚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太容易将它们与松散的物质质量混为一谈。一个自然的想法是,我们可以重新识别具有相当稳定性质的中等大小的物理体,而不管它们是否属于任何有趣的分类项。这并不是说,如果没有明显属性的连续性,它们可以在纯粹的一般概念身体或物理事物下重新识别。
这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批评威金斯的观点可以看出,考虑的概念,暹罗对象,这似乎是必要的,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的剑棒。同时容纳剑和手杖的物理质量可以独立于任何一个来识别。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很难理解人们怎么会犯把它当作一件事的错误。复合材料的连体实体形式是相当可识别的,但该实体不应该属于一个排序在自己的权利。
复杂物体和“物质的质量”(洛克的说法)的本体论地位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将在下面回到它。
3.3.2宪法的“是”
一尊雕像和一块粘土在特定的时间占据同一个地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面上的选择是(i)它们是相同的(ii)它们不相同,但粘土构成了雕像。(i)似乎被排除,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条件。(ii)在许多哲学家看来,这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自然办法,但它也面临着困难。首先,它具有直观的缺点,即它将两个固体物理对象分配到同一个位置。他们每个人的重量,说,十磅,但他们的总重量只有十磅。在给定的时间,在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固体物质,这似乎是很自然的想法,这在以前是一个公认的格言。有些人对两个物体不可能同时在同一个地方的观点印象深刻,他们可能会认为,在那一点上,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概念化物质存在,而不是有两种物质。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两个10磅重的物体放在一起时不需要加起来20磅。
第二,如果以某种方式描述情况,而不是以其他方式描述情况,那么宪法的语言会更自然。可以很自然地说,这座雕像是用粘土甚至是一块粘土做成的。但是,假设我们用特定排列的特定原子来更精确地描述粘土的特征。严格地说,在模态的基础上,这个结构化的集合和雕像是不同的。雕像可能是由至少有一些不同成员的原子集合组成的,但被定义为只包含这些原子的实体却不能。这个实体--原子A1……An在给定的空间排列S中--不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物体,但它是一个真实的物体,在某种程度上,由这张桌子的一半和布什总统左脚的两个脚趾任意组成的东西不是。这个结构中的原子集合就是研究所显示的真正存在的东西。虽然说雕像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很自然的,但说原子和结构合在一起是雕像的组成部分就不那么自然了:相反,说它就是这样似乎是很自然的。用亚里士多德的术语来说,有很大的压力要说,原子和结构一起是物质和形式,因此是完整的个体。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争议的,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直觉(例如,参见Rea 1997)。但是,如果我们得出结论说,雕像和肿块既不相同,也不符合宪法关系,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一种策略是以身体或物质对象的概念为基础。在下一节中,将这种可能性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
3.3.3威金斯和艾尔斯的可能和解。
正如我们在上面看到的,对威金斯来说,“身体”这个概念总是通用的,它本身永远不足以维持认同,需要通过诉诸一个更确定的分类来填充,比如“狗”或“桌子”。称之为“sortalism”。
另一方面,艾尔斯认为,一个连贯的、统一的物体或物质对象的概念是个体化对象的基本概念,并且是分类概念的前提。只有在狗和桌子是统一体的情况下,这些概念才能用来使物体个体化。我们称之为“躯体化”。
在3.3.1节中,我们简要地看到了威金斯和艾尔斯为什么这样思考。虽然范·因瓦根的立场与两者都不同,但他认为复杂体的概念本身是一个不充分的概念的理由与威金斯的主张是一致的,即这个概念太可确定而不能以其自身的权利起作用。因此,范因瓦根更直接地挑战艾尔斯。(For对van Inwagen的论证的简要讨论,见下面的3.4节。)
我们如何在sortalism和somatism之间做出选择?他们之间的争论似乎很难确定。或许,一个和平的妥协是可能的。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妥协有利于躯体主义者,但似乎给了索达主义者他应该想要的一切。妥协的原则是,威金斯的正式论点是正确的:因此,相对同一性是不可能的,这必然是真的。但是,在他的形式证明中,可以替代F的项一般(但不总是)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排序,这只是一个偶然的事实。任何东西都可以代替F,把物体挑选出来作为一个统一体。
以威金斯的公式 a = F b为例,假设F是一个物质对象(不是上帝或精神等)。下列论点似乎可以维持。
1. 对于任何可识别和可再识别的对象,必须有某种谓词F,它以现在时态的方式贯穿其存在的全部,并且,根据其意义,将对象作为统一的物理整体挑选出来。
2. 所有自然的终极分类都以(1)中所规定的方式指定统一的物理体,因此非常适合作为F的替代物。然而,从逻辑上讲,这可能不是这样的(从逻辑上讲,可能有像剑杖一样工作的自然分类),但是它们确实遵循这个模型,而不是像剑杖,这是关于我们的世界以及任何具有与我们世界相似的自然法则的世界的一个非常深刻的事实。
3. 人工分类通常指的是不同的、统一的物体(就像在普通情况下的“剑”和“手杖”一样),尽管例外情况(如上面考虑的剑杖的情况)比自然情况更常见,也不那么神奇。
4. F有一些可以接受的替代 品,它们通常不被归类为分类,而是使用诸如piece、hunk或lumpof stuff之类的概念。在这些情况中的至少一些中,不存在可用的分选。
5. “[统一]体”总是可以做F的工作,因为其他更具体的术语之所以有效,只是因为它们所指的东西是统一体。就其本身而言,“同一个身体”并不是很有解释力。
在这五点中给出的说明有一个优点,即它与这样一个事实是相容的,即大多数涉及重新识别的身份都可以归类在分类之下,但也有其他情况,如“一片......”,“一大块......”,在这些情况下并非如此。它还避免了使用“宪法”的“是”来联系分类和细节的需要,比如块和大块,而不仅仅是质量术语,比如“粘土”或“黄金”。块和分类个性化对象不一致的情况仅适用于一些有问题的人工制品情况,并且在这些情况下,人工制品的分类名称将不适合替代F,但是“块”表达将适合替代F。以这种方式,将有可能避免在同一地方具有两个物质对象的需要。
3.4现代形质论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一场与威金斯和艾尔斯争论的领域相似的辩论,但有着不同的根源。它声称是广泛的亚里士多德质形论的复兴,但它主要来自部分论的争论。
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无限制合成”(Unrestricted Composition)理论:即,世界上事物的任何组合构成另一事物(例如,1986,211)。因此,我的左脚和海底任意的石头构成了一个对象,尽管这个对象没有描述或解释的兴趣。在另一个角落,彼得·范·因瓦根(Peter van Inwagen,1990)否认有任何合成这样的东西,至少对于无生命的物质对象来说是这样。
范·因瓦根的主要论点是,不能给出将原子结合成复合物的部件的凝聚力的必要和充分(特别是充分)条件。没有一个标准的候选人-接触,紧固,粘合,融合,也没有任何可接受的分离他们-将足以。他们都有反例。因此,这个概念不能很好地定义。这些论点微妙而有趣。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范·因瓦根是否充分考虑了采取类似于普特南对自然物种所采取的路线的可能性。一个修正了假定的非生命复合体的范例,并说所需的凝聚力是在这些情况下保持的任何类型的结合。似乎不太可能没有一个合理的整洁,科学的帐户如何原子键。然而,范因瓦根的部分虚无主义有一个停止点,即他相信他虽然是一个复合的物质对象,但确实存在。所以生物是存在的。
凡·因瓦根不愿意(不像早期的昂格尔(1975))将虚无主义应用于他自己和其他像他一样的人,促使其他哲学家认为,可能有一种基于正确种类的事物的限制组成学说的方式-即具有正确种类的结构-并且这种想法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概念和他的形质论学说。遵循这一思路的哲学家包括Fine(1999,2010),Johnston(2006),Lowe(2011),Koslicki(2008),Rea(2011)和Jaworski(2011,2012)。很难对这些哲学家的立场提供一个简洁的解释,因为他们的共同点似乎是相信某种形式的限制性组成,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标签“质形论”有助于给他们的理论一个谱系。我在这里的策略是主要使用Jaworski和Johnston的例子来说明现代形质论,然后引用任何这种一般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并通过参考Marmodoro(2013)来说明这一点,在那里可以找到Lowe,Koslicki和Rea的良好讨论。
如果说有一个概念在构成限制的基本原理中起作用的话,那大概就是结构。Jaworski可能以最直接的方式部署了这个概念。他和Rea都使用了下面的例子。如果你把一个人压缩在一个机器或防水袋里,你保留了同样的物质,但失去了人,因为你破坏了结构。因此,在许多或最复杂的物体中,结构是一个真实的和基本的元素。他解释他的理论如下。
Hylomorphism声称......结构是一个基本的本体论和解释范畴。(2011:169)
结构也是一个基本的解释原则,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或那种成员能够从事他们所做的行为。正因为人类是有组织的,例如,他们能够说话,学习,从事一系列活动,使他们有别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2011:172)
我想所有的人性论者都会同意这些说法,但他们各自有自己陈述理论的方式,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不容易。庄士敦的中央帐户如下。
一个项目的真实部分和统一原则的陈述......采用以下规范形式:
它是为 ...(此处指明该项目)...而设的是为...(此处指明某些部分)... 在关系中具有这种性质或地位……(这里具体说明了统一性原则)。
就像这样: 这个盐酸分子是这样的,这个正氢离子和这个负氯离子结合在一起。...的想法,每个复杂的项目将有一些这样的规范声明真的,它可能会被公平地称为'hylomorphism'。因为它是这样一种观念,即每一个复杂的项目都有一个真正的定义,或者说它的本质,就它的物质而言,它被理解为部分或组成部分,它的形式被理解为统一的原则。(2006:658)
但约翰斯顿的“统一原则”的概念是如此慷慨,以至于他的理论几乎崩溃成刘易斯的理论。
那么,考虑一下从与其他项目有引力关系的项目中构建假定整体的所有无数方法。它们都是真实的整体吗?鉴于Hylomorphism,似乎没有任何快乐的方式来坚持它们不都是整体,即使它们中很少有物质对象或稳定的物理系统......一个由你的眼镜和冥王星组成的整体在紧凑性和极大性方面与[正常的物理对象]范式相距甚远,不能算作普通意义上的真正整体。但它是一个整体,这是完全、完全和真实的。(2006:697)
人们可能会问,这样一个装置是否保留了人们可能想从常识性的构图概念中拯救出来的东西。
对形质主义方法的普遍担忧可以表述如下。现代hylomorphists并不声称是解释亚里士多德,但他的形式概念的启发。这意味着,仅仅争辩说他们没有以学术的方式解释他是不合适的。然而,如果他们完全误解了他对形式概念的运用,指出这一点是有意义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正在假装解决他们不具备的组成问题。有些人对他们的解决方案持怀疑态度,他们可能会首先指出,所有现代人都拒绝接受“传统”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形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原因发挥作用,实际上改变了物质的行为方式。他们否认这一点,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理论与物理学下世界的封闭性相一致。与此同时,他们似乎打算他们的复合材料有充分的本体论的重量,并有因果效力。
Jaworski特别清楚地强调,他是一个因果多元主义者,结构层面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副现象或仅仅是较低属性的逻辑构造(见他的2011:174)。但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是否与接受物理学下闭合的可能性相一致。这样的封闭自然提出了对形式或结构的因果性主张的问题,因此也提出了对它们的本体论意义的问题。在 复杂结构层次上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是没有争议的,但这些是否只是我们通常无法达到的基本层次的概念化方法,则是另一回事。Johnston提出了这个问题(2006:660- 662),但让它悬而未决。Jaworski坚持因果多元论,但承认“所有的力量都在基本的物理水平上运作”:这后一种说法似乎承认,人们实际上拥有的是一种解释的多元主义,因果关系包括在解释的领域中,但所有的蛮力都局限于物理学。约翰斯顿极力否认解释是一种主观或心理现象,但承认这一点并不能将解释置于世界之中,也就是说,实际上使事情发生的力量就在世界之中:它只给了他们柏拉图式的命题或理论的客观性。
看来,现代质形论面临着以下困境。下面的论点有吸引力。
1. 结构的概念对所有或大多数自然科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2. 如果某样东西对于一个有效的解释或理解模式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它应该被现实地构思。
因此
1. 世界上有真实的结构。
但以下内容也有吸引力。
1. 要使结构的概念适用,元素在世界上适当地排列就足够了,并且这些排列可以在不使用结构的概念的情况下被表征。这可以通过指定元素的时空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影响来完成。
如果(4)是正确的,那么看起来,尽管我们的结构概念在现实中有很好的基础,但结构并不是世界基本家具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与Kim的不相容原理是否适用于特殊科学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物理学对所有物质的位置都给出了充分的因果解释,那么其他科学是否仅仅是启发式的,而只是严格的副现象呢?(see Kim 2005和Robinson 2014)。在现代语境中,如果不解决排斥问题,也许形式和结构的地位就无法得到解决。
Anna Marmodoro(2013)认为,现代hylomorphists误解了亚里士多德在一个激进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直接与他们的关注的统一性,因此现实的复合材料。她声称,在文本的有力支持下,形式不是结构,因为它不是部分的组合。形式的本质是它的统一性,而它的统一性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物质失去了它以前的同一性。相反,在任何一种部件结构中,这种同一性都不会丧失;这些部分仅仅以某种方式组织。
在这种解释上,亚里士多德必须否定(4)的核心,即复合物的行为必然源自元素及其空间关系的原始因果力--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原子论原则并假定部件在复合材料中保持其特性。但是,如果没有(4)中的这个核心思想,就很难看出“物理学下的封闭”,因为如果原子不保持它们的同一性,那么依赖于它们的诺米结构又怎么能保持呢?
因此,在现代人性论者似乎想要保留的两个原则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紧张关系是在形式作为复合材料中真正的、非传统的统一体的创造者的角色与对物理学下世界封闭的现代信仰的开放之间。
Marmodoro对亚里士多德统一性的关注也表明了质形论和实体的实际性质之间的差异,即关于我们大多数实体概念的模糊性。对于我们的大多数概念来说,有范式案例,也有边缘案例。这几乎是认真对待物体的原子构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对它们如何组合没有非常明确的限制。关于人们应该如何应对模糊性有很多理论,但最常见和最直观的一种是说这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现实本身不可能是模糊的。这倾向于反对实在论,而赞成对我们的实体概念采取概念主义的方法:如果我们的宏观实体概念倾向于模糊性,如果模糊性是一个信号,表明所讨论的概念不应该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来理解,那么洛克是对的,我们通常认为的实体只是我们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式。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所谓的埃利亚原理,即只有当某个东西具有自己的因果能力时,它才能成为一个真实的、具体的实体,并且物理世界“在物理学下是封闭的”,那么这种概念主义的方法就会得到加强。后者意味着只有物理实体影响物质的分布和运动,因此,高阶实体虽然可能以基本的解释形式出现,但对一切物理所附的东西没有影响。将埃利亚原理应用于此,宏观“实体”并不是真实的,在亚里士多德传统中,任何值得称之为质形论的东西都需要(Robinson 2016:第二部分)。
3.5实体与目的论
有一个对亚里士多德很重要的实体标志,我们没有讨论过。这就是实体与目的论的联系;也就是说,事物是什么与其自然目的、目的或功能密切相关的概念。与目的论的联系并不自然地向现代人推荐。例如,威金斯说,“亚里士多德将[他对实体的解释]与他对终极原因的关注分开是可能的,也是有利的......”(2001:80)。对目的论的关注可能被认为与亚里士多德的神学联系太紧密,或者认为是神的设计或智慧赋予自然物体目的的想法。然而,对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来说,要完全脱离目的论并不容易。目的论是区分为目的而行动并具有功能器官的生物与肿块和岩石的东西,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将前者视为范式物质。因此,通常由其功能定义的人工制品经常被引用为物质的良好例证(即使不是范例),这并非偶然。所以我们的关系紧张。一方面,肿块和岩石是我们关于自然持久物体概念的很好范例。但它们是有目的或目的的对象的坏例子。人工制品是有目的的事物的好例子,并且是合理持久的,但不是自然物体。生物接近于两全其美。它们是自然的和持久的,它们有目的,在他们行为的自然目标的意义上。(虽然,根据现代的观点,它们不像人工制品那样拥有最终的目的:刀是用来切东西的,而狗却什么也不是,尽管它有许多目的。
这种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待实质的做法可以表述如下。
1. 一个给定系统中的实体是那些从该系统的目的论或设计角度来看至关重要的实体。“关键”在这里意味着其他事物的存在,或者构成它们,或者为它们提供操作的背景。
实体的目的论标记与我们已经考虑过的其他标记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有助于区分描述性本体论优先权和目的论本体论优先权。前者感兴趣的是对存在的事物进行纯粹的描述性的说明,因此,它把那些纯粹描述性的科学认为是基本的实体列为实体。然而,后者把那些因其在世界上所起的作用或功能而被认为是基本的东西算作实体。这种对比在人工制品的情况下最为明显。人工制品是由它的部件组成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比人工制品更基本,因为它们构成了人工制品。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种类的人工制品,这些部件就永远不会存在:如果没有汽车,就不会有方向盘和油门踏板。因此,像亚里士多德的断指(《形而上学》1035 b 23-5),后者不算作实体。但是,如果我们把部分一直分解到制造人工制品的自然元素和原子,那么没有整体,部分就不会存在,这是不正确的。然后,在描述性标准和目的论标准之间,人们对什么被认为是基本的产生了冲突。为了避免这种冲突,亚里士多德拒绝了原子论,他承认没有真正的实体,只有比他想要根据目的论意义的标准作为实体对待的东西更基本的东西。他避免了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一组事物是基本的或实质性的描述,即构成一切的原子,另一组事物-我们日常生活的宏观对象-是物质的目的论的重要性标准。因为物质是东西,而不是个体,所以在目的论上重要的对象也是描述性的基本对象,因为构成它们的东西根本不是对象。
可以说,只有当人们认为原子的存在只是为了构成对我们有意义的事物时,原子论才能与把这些事物当作实体来对待相一致。如果上帝创造原子是为了用它们来构造宏观物体的话,情况就会是这样,就像我们只是为了人工制品而创造人工制品的部件一样。有人可能会说,同样的目标可以达到没有有神论,如果有不可还原的目的论的性质,使意义的休息。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在他的(2012)中的观点要么采纳要么接近这一立场。但内格尔的立场似乎是在挑战自然科学本身的领域,而“神学人工制品”模型则不然。毫无争议的是,人工制品,如时钟,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根据其功能定义为某种东西。将这个模型应用于自然整体,将涉及将神学更直接地带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而不是他,或者实际上是阿奎那的意图。海德格尔(1927 [2008])认为,一个对象之所以是它,是因为它的用途,但这是我们把对象的用途,而不是一个神圣的目的论;海德格尔的理论引入了现象学中隐含的主观视角,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客观主义是背道而驰的。然而,如果人们把目的论纳入创造,这种主观主义就被消除了,如果人们认为目的论是实质同一性的关键决定因素,就像人工制品一样,那么人们就保留了实体学说,而不是用单纯的功能理论来取代它。这将产生的后果是,如果设计师可以改变对象的目的,同时保持物理不变-就像我们使用刀作为螺丝刀一样-那么它的实质身份将改变(Schillebeeckx,1968,Dummett,1987,Robinson,2016)
4.结论
所有非相对主义的哲学体系都承认实体这个术语最一般意义上的实体,因为这只是承认在它们的体系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实体。大多数哲学家(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承认,如果不使用狭义的实体概念,我们就不能发挥作用,因为持久的特定或个体实体概念对于我们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描述这些持久的事物是有争议的:它们是丰富多样的传统或“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还是将各种方法识别的东西只是作为物理体与某些特征的工作?其次,我们的实体概念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真实的或想象的),而不是构成其可理解方面的一系列属性,这一点仍然不清楚。第三,一个事物是什么和它做什么之间的联系不清楚,这就没有解决实体概念与目的和最终因果关系概念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