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临帖中的具象与意象

2021-08-06 18:45 作者:丛帆原创书道文化  | 我要投稿

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莫过于临帖了。骡子和马它们一辈子同样走了很多路,但马也许一日千里,而骡子却只能原地打转。有些人临帖进步飞快,有些人则停滞不前。关于临帖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但这里我们只聊具象和意象。

一名好的书家离不开“三品”:人品、学品、书品。

同时书法也有两个层次——技法、道法,此两者均离不开“三品”,而

具象(技法层次):顾名思义是指具体的现象,是古人字帖上所留下的墨迹线条。

意象(道法层次):通过古人所留下的线索,去探寻线条背后作者书写的方法、心情、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也就是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所写出的这个线条,还原的是三维动作。

这个对于新手来说比较难,我们来通过一些图片理解: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很多人都在临习,而走出来的却是寥寥。这是为何?无论“三品”中哪一品,我们都是望尘莫及,更何况王右军是王导的侄子。当年“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如此官二代,他的政治地位、生活环境、文化教育程度等,岂是现今随随便便一个小老百姓就能触到的?更何况超越他的高度?

一个人书法线条的高度既是他的人生轨迹所决定的。然而现今有些书家却认为人们的书法早已超越古人,hehe

《兰亭序》临帖局部,来自网络


以上是一副来自网络的临帖局部。猛一看,似乎临得很好。可仔细看,技法方面线条软弱无力。很明显这是一幅为了临帖而临帖的内容,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具象临帖。

现今社会书法教学,离不开具象临帖。其目的是学习古人笔法、间架结构。所以不得不一笔一划,甚至写一笔看一遍字帖。然而这样子临出来的字是气运不畅、节奏平均,线条自然软弱、呆滞。因而这样的临帖当达到一个程度后,就很难再进步了。

而我们最终目标则是出帖。要想出帖就要改变观念,按以下的前进方向:

想必大家听说过古人临帖,往往把字帖贴在墙上反复观看。很长时间后,当逐渐感受到字帖内的气韵时,方可下笔,一气呵成,再如此反复临习,这就是意象临帖。

古人也常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临帖不是只为了像,但也不是为了不像,具体大家还要细细品味这句话。

“观”与“看”是不同的,看是用眼,而观则用心。古人在观什么?从技法层面,必然离不开笔法结构。找到字帖的大致风格、书写感觉等。从道法层面,观其气韵、节奏、章法、阴阳、五行等等。

以《兰亭序》为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作者是在什么条件下写的?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故事背景?能否从字里行间中的某个笔法或细节把它找出来...

何为“意”,意是一种感觉、情境。每个人的意都会不同,尤其女人对意的感受天生就比男人强,她们喜欢罗曼蒂克的爱情,幻想着一切的美好,这也是意的一种。

而王羲之他们呢?阴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是一个祭祖踏青的日子,此时正感春意萌发,绿意盎然,鸟叫虫鸣,花草芬芳,水流潺潺,一片美好。更重要的是同行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快乐,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到,这就为后来书写兰亭时的心情打下基础更何况羲之当年还喝了小酒,我们似乎可以浮现在眼前流觞曲水令人激动的游戏过程,以及他那走路一摇一晃红着脸哈哈大笑着对友人说:“没作出诗,罚酒!”的画面,这就是意。连他自己都说酒醒以后反复临写也没有这篇草稿写得最好,更何况是我们临呢?如果我们心里没有这个感受就硬临帖,就像最开始提到的骡子和马,一个原地打转,一个一日千里。

最终,出帖这个问题,其实与我们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关系,身边曾有个同事说:“古代书家基本都是当官的,不是随随便便老百姓能玩的...”真是这样么?并不是老百姓不能玩,而是那些当官的社会地位高,他们见多识广,笔下的线条自然带着人格魅力。尤其王羲之为何会被李世民推为书圣?和他的家庭和王导有绝对关系。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导致线条的高雅,这里不得不提到毛主席和小平爷爷的书法高度,那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你没有为人民作出那样的贡献,这辈子也就更不可能写出那种高度的线条!颜鲁公《祭侄文稿》,东坡先生的《黄州寒食帖》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我曾在黑板上画的三根线

上图就是为了给学生为了更好理解所做的一个实例。我随手画了一个线条。我们自当它代表原帖,中间儿的是意象临帖,右边是具象。我们可以看到意象临其实和原帖也有着诸多不同,但大感觉比较接近。虽用同样的办法再临也会出现与原帖不同的线条,但他们整体的感觉是一致的;而最右边的具象临帖,我当时在黑板上很认真地在观察它的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心里想着尽量临得越像越好,然而写出来的结果却感觉差很多。线条软弱无力,没有粗细变化,没有节奏感,线条呆滞死板,没有生命力。上边的那张临习《兰亭序》的网络图线条就是这样的。

以上基本思路已经分享出来,接下来就靠大家自己参悟吧,就不再做深入讲解了。

 


临帖中的具象与意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