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识疑】曹雪芹的雪,从李煦谈起

2022-01-10 17:05 作者:pengo2025  | 我要投稿


前言

考证是科学的方法,然而当史料不足时,人物事件之间缺失的那些拼图如何补上,让整幅图景完整,中间的历史断层如何衔接,的是件无米之炊的难事。壮胆贸然运用逻辑的推理和想象,也依然存在索隐之嫌,然而这里的索隐,仅局限于作者、成书时代和史料范围内。我将尽可能在可能性和合理性之间,构建一个自洽的场域,至于确定性,是没有把握的。在相关史料的直接证据出现前,只能算作猜想,因此,这里没有确切答案,只有推理和想象。

 

引子

戚蓼生读红楼梦,干了两件事儿,1,删除批语,2,把读后感写成序。书中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实录其事,一种是似是而非。这正是红楼梦由男女共同著作的结果,理性与感性交织、平实与跳脱呼应、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同在、成熟和青涩共存,它是“权力的游戏”下的“青春之歌”,也如“低俗小说”和“盗梦空间”,给人留下时空错乱却又顺理成章的奇妙感觉。

然而历史永远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的。

石头=曹頫=畸笏叟=曹,空空道人=李黛玉=脂砚斋=雪,曹雪芹=曹霑=芹溪=芹,这种大胆的推论,已在之前发布的【红楼识疑】系列中文字中进行了讨论。(:李黛玉是我给李煦女儿,红楼梦作者之一雪起的代号)

在清朝那个时代,历史是男人写的,是为男人写的,也是为皇室、官僚写的,因此史料中女人留下名字的几率很小,这无形中给李黛玉的定名增加了难度。然而,女儿起名,与父母有关,尤其当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即使我们查不到相关史料记录,但是凭借对其父亲情趣的把握,依然可以推理出大概。一旦相关史料被发现,则可为其正名,届时,红楼梦的作者栏将会印上:曹頫、李*、曹霑合著。

情与理,是解读红楼梦的依据,也是红楼梦写作的依据。

探究“雪”的由来,要从李黛玉的爸爸李煦谈起。

 

爆料

李煦(1655年—1729年)字旭东,又字莱崇,号竹村。(:林海字如海,贾化号雨村,甄费字士隐。)

•据《虚白斋尺牍》

按:李煦斋号虚白,有虚白斋印,《庄子人世间》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此透露了李煦的人生哲学,崇尚道家修为。(:甄士隐被道士度走)

•据《康熙鄞县志》

康熙岁在丁卯仲冬之吉,1687年李煦为《康熙鄞县志》作序

•据《舍利忏法》

大清康熙岁次戊戌中秋前三日,1718年李煦为《舍利忏法》作序

按:

李煦有文化。

 

•据李煦行乐图

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蒲室上睿补图,1695年李煦画像,时年41岁

按:李煦号竹村,康熙赠字“修竹清风”(文物散佚),有情趣。(:图中竿竿翠竹,是李煦喜欢的植物,使人联想到潇湘馆。)

•据第三回,那甄家丫嬛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穷,然生得腰圆膀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按:贾雨村的相貌如上图的李煦,但贾雨村的原型不是李煦,后文会进行解析。

曹寅题诗

行处溪山屏八驺,不然乘兴弄扁舟。

东吴占断闲风月,却画潇湘一段秋。

流泉声在斯人耳,似证因尘果味身。

林里妙香谁窃得,我来抒笔谴池神。

松萝为屋石为床,万朵芙蓉水一方。

自有鸂鶒闲戟羽(鸟能辟蜮),讵须七十二鸳鸯。

石片花枝迥不凡,竹村应得写头衔。

西农褦襶何堪说,汗透青州重布衫。

戊寅修禊日奉题为莱嵩先生教粲,楝亭弟曹寅。

钤印:曹寅之印、荔草轩、真我

宋荦题诗

一段溪山到眼清,披图好景类天成。

输他饱听轩皇乐,尽日松声与涧声。

据石临流兴自便,闲中拊膝意悠然。

何书值得殷勤读,定是南华秋水篇。

筼筜万个荫清沦,冷艳秋花几簇新。

解道忘机同海岸,飞来鸂鶒也依人。

屏除驺从爱菰芦,貌得冲襟物外孤。

日暮头衔知又换,合将泉石让狂夫。

西陂放鸭翁宋荦题。

钤印:臣荦、白马客裔、绵津山人、长揖古人

朱彝尊题诗

午门霜月丑时钟,争写东皋待漏容。

谁似诗人心物外,水花沙草木芙蓉。

不将肥腻染苏州,只爱藂荺涧壑幽。

旨谱日湖渔唱在,尊前宁惜锦缠头。

(日湖在鄞,《渔唱》,鄞人陈衡仲词名,先生曩守明州,故及。)

一丈书摊冰雪文,闲来吟兴寄松云。

要知洒落胸中事,沧海原无水旱分。

郭外渔村闻更殊,杏花春雨接平芜。

亦愁小户先沉顿,也分高阳伴酒徒。

小长芦弟朱彝尊。

朱彝尊印:竹垞、南洄

沈槱元题诗

一岁闲游得几时,偶来憩息听流澌。

送筠去后仍无恙,自与甘棠好护持。

胜游挈我共流连,今日长林只谪仙。

却喜小桥横木末,不愁无路到溪前。

柯亭晚生沈槱元拜稿。

钤印:沈槱元印、宜士、古人不见我

按:诗歌可以略过不读,重点是李煦与曹寅、宋荦、朱彝尊、沈槱元这些文化人是哥们儿。

 

癸未《西陂授砚图》
1703年李煦授砚台予宋荦,时年49岁。
丙戌《李煦出猎图》散佚,1706年李煦出猎图,时年52岁。

四季行乐图,无年款,李煦胡须斑白,时年60岁开外。

按:我们看到了李煦40、50、60岁的相貌,四季行乐图应是在1723年被雍正抄家之前的画像留念。

 

•据《李煦奏折》

按: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八月初六日,李煦正妻韩氏病故。

 

•据《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

按: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九月十五日,李煦的儿子李鼐降生。距离李煦丧妻不足2年,距离上一次生儿子李鼎(詹氏生,生于1694年)20年,李煦绽放生命,开始纳妾了,一次纳了两个,一位范氏生了次子李鼐,一位某氏生了次女李某即李黛玉。

 

•据《虚白斋尺牍》中《寄京中三弟》

按:

次子李鼐(生于1716年),次女李某即李黛玉(生于1716年实际是公历1717年,这点不用纠结掰扯)。

 

 据《虚白斋尺牍》和《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

丙申年(171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李黛玉出生,生肖猴。

癸卯年(1723年)正月初十,李煦被雍正抄家,查得家人15人。六月十四日,查得家人14人在苏州,1人沈槱元下落不明。

甲辰年(1724年)十月十六日,抄家押解京城共227人,途中病故3人(男子一、妇人一、幼女一),1人郭苍书在京城被捉获,1人沈槱元下落不明,有10个家人被交给李煦,余下217人均交崇文门变卖,李煦家人躲过了卖身为奴。

丁未年(1727年)二月二十三日,雍正下旨将李煦发配打牲乌拉。

己酉年(1729年)二月,李煦卒于打牲乌拉,时年75岁。二子李鼎、李鼐远在京师。李黛玉下落不明。

按:

1719年,李黛玉3岁,李煦任苏州织造,甄士带英莲逛街。

1721年,李黛玉5岁,李煦任苏州织造,林黛玉随贾雨村读书。

1723年,李黛玉7岁,李煦被抄家,林如海寄养林黛玉。

1727年,李黛玉11岁,李煦被流放打牲乌拉,林黛玉寄居荣府。

1728年,李黛玉12岁,李煦在打牲乌拉,曹頫被抄家,香菱被薛蟠霸占。

1729年,李黛玉13岁,李煦卒,甄士隐随道士走了。

1734年,李黛玉18岁,妙玉来到了荣府。

1737年,李黛玉21岁,惜春出家,妙玉被强人掳走。

1746年,李黛玉30岁,空空道人找到了癞头和尚去看望石头。

 

•据红楼梦抄本第三回题目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甲戌本)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庚辰本)

林代玉抛父进京都(己卯本)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甲辰本)

接外甥贾母惜孤女(蒙府本、戚序本)。

按:

林黛玉入贾府,为什么让作者如此纠结?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林代替玉,为何像空空道人改写石头记?

 

•据《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

按:

沈槱元,会稽人,生卒年不详。相貌是“松作盘龙势,人如瘦鹤形”,一个典型的绍兴师爷精明能干的样子。

按:

李煦与幕僚沈槱元非常要好,生儿子、迎驾、聚会都带着他,抄家时逮捕李煦家人时,官府点名拿他,可见他对李煦的重要性。

 

解析

历史的空隙中。

病故三人之中的妇人和幼女,有7岁的李黛玉和她的母亲,如小说中的林黛玉寄居贾家。具体是1723年押解北京之前还是1724年押解北京途中逃脱,不得而知。

对李煦而言,最近最可靠的亲戚只能是江宁的曹家了。

下落不明的沈槱元送李黛玉和母亲到了江宁曹家,但大概率坑了李家的钱财,因此李黛玉在小说里骂贾雨村贪酷,借平儿、宝钗之口骂贾雨村。

抄家时,一旦沈槱元被抓,曹家、李黛玉和她母亲就都完了,所以必须隐藏,所以在第三回题目的确定上,内心各种纠结。

李煦安排沈槱元送李黛玉和她母亲去曹家,有安排李黛玉和她母亲日后生活的意图,包括生活费用和长大后的婚事,然而李煦堂妹曹寅的妻子李氏老太太没有办好这事,如张道士人向贾母提亲,遭到贾母婉拒,林黛玉不得善嫁,李黛玉也是。

李煦崇尚道家,雍正也崇尚道家,作者安排甄士隐跟道士走了,很有李煦被雍正流放打牲乌拉的味道,李煦解脱了,走的那样飘然,何尝不是李黛玉对父亲的一种慈悲和善意呢。

甄费,李煦真废了,但需要真事隐,贾化,沈槱元却还在,作者只能说假话,把贾雨村留在小说里,让人骂他忘恩负义。

甄士隐和林如海拥有李煦的心性,贾雨村拥有李煦的相貌;甄士隐和林如海拥有沈槱元的相貌,贾雨村拥有沈槱元的心性。

按:

解开红楼梦之谜,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谜,解开雪之谜,有一把钥匙——分身术的写作技巧。

1,七十二变、移花接木

英莲、香菱、黛玉、妙玉、惜春都是李黛玉的分身,上一篇【妙玉之谜】已做讨论,相当于李黛玉人生经历的传记。

第七十八回批语,庚夹:妙!“赤眉”“黄巾”两时之事,今合而为一,盖云不过是此等众类,非特历历指明某赤某黄。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是作者惯用技法。

为了反抗包办婚姻,宝黛爱情的主线之外,铺设贾芸和林红玉、贾蔷和龄官等副线,贾芸、贾蔷未尝不是谈情说爱方面贾宝玉的分身。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既是为反抗礼制理治服务,也是为作者用分身掩盖自身经历服务的。

2,借尸还魂、爱屋及乌

李黛玉把父亲李煦的相貌给了贾雨村,把李煦的情趣给了甄仕隐和林如海。李煦60花甲,身体却很好,1716年生了儿子李鼐和女儿李黛玉(:熊赐履身体也很好,70多岁还生了两个儿子志契、志夔)。如贾雨村娶娇杏,李煦将第三如夫人李黛玉的妈妈纳为妾,大概率李黛玉的妈妈出身是丫鬟侍女,但是容貌姣好,被李煦看重。如甄士隐喜爱英莲、林如海心疼黛玉一般,李煦对李黛玉也疼爱有加,但是这美好的一切,从1723年前后李家被雍正抄家时戛然而止。

林黛玉住潇湘馆,李煦爱竹号竹村,包含了李黛玉怀念父亲李煦的复杂感情。

英莲、香菱、黛玉、妙玉、龄官、芳官,这些苏州女孩子角色上,有李黛玉塑造过的痕迹,她灵活、乖觉,古灵精怪,借用了这些角色做躯壳,尽管现实里躲不开灾祸,丢不掉乡愁,但是红楼里诗情画意的少年记忆,依然是值得回忆的美好。父亲李煦,修竹清风,往来鸿儒,何其风雅,然而由于亏空、奢侈、蛀虫等内因外因,随着康熙逝去,雍正上台,一切结束。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佩文斋广群芳谱
保留芹溪题诗的书箱拓印

朱彝尊题字拙政园的兰雪堂,宋荦题字玄墓山的香雪海,生于冬天,丰年好大雪,艳雪图,一捧雪,不得善嫁如置身雪堆之下的冰冷和压抑,洁净晶莹如雪却落陷污泥中,也许都蕴含了她对雪的情有独钟。香雪如兰,群芳成谱,李黛玉名叫李兰芳?我多想认同,可是证据不足。

不论是判词还是批语,李黛玉=林黛玉+薛宝钗,林黛玉最想成为薛宝钗,与贾宝玉成亲,但事与愿违。第五回梦曲,“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不管是不是贾宝玉内心的真情实感,却是李黛玉希望曹霑对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专一。

3,助纣为虐、害人害己

熊赐履是康熙少年时的老师,作品有理学著作《学统》,他支持“存天理、灭人欲”,对康熙实行文化管制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将“烈女建坊”与国家大事放到了相提并论的位置。

然而这么一个英武殿大学士,却在1676年生了一个脑子不太正常的儿子熊志伊,也是这么一个理学名臣,在70多岁的时候还生了两个小儿子。

正是他这种人,强化了男尊女卑,主张压抑男女正常的情爱,将男婚女嫁局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则下,并为皇权采纳,成为皇帝的统治手段之一。

这样的人,不就是小说里的李守中么?他怎么会让女儿饱读诗书?脑子不太正常的熊志伊,摊上熊赐履这样一个父亲,如果他有女儿,怎么可能饱读诗书呢?如果薛宝钗的原型是熊宝钗(熊赐履或熊志伊的女儿),她饱读诗书的概率不大,很可能是李黛玉将自己的文学才华分配给了她。

为什么李黛玉要这么讨好她呢?因为她嫁给了曹霑,李黛玉如果想嫁给曹霑,需要讨好她这个正妻,然而李黛玉甘于俯身做妾的概率很低,毕竟她也出身官宦之家,且饱读诗书。

她的矛盾之处可能就在此,想嫁但是不甘做小,不嫁就不能完成最终的归宿,因此,她大概只能像妙玉一样,依附荣府,偶尔与曹霑夫妇相会一下,更因为改写石头记,而经常与他们相会。

康熙曾经安排李煦、曹頫照顾熊赐履的后人。同在金陵近水楼台的曹頫自然首当其冲,熊志伊与曹頫的生活发生了交集。因此,熊家女眷与曹家的女眷发生交集,就有了可能性。熊志伊居住的上元县省字铺与曹府居住的江宁制造局只有几里之遥,世界那么大,圈子却那么小,薛蟠隔三岔五的跟贾宝玉吃饭,有没有熊志伊宴请曹頫以报答照料之情的感觉?

12岁的香菱被大叔、呆霸王、薛大傻子薛蟠霸占,12岁的李黛玉被大她40岁的脑子不太正常的熊志伊霸占,唉,不堪设想。

李煦的堂妹李氏嫁给了曹寅,从李氏这边论,李黛玉虽然小曹霑一岁,辈份上却是曹霑的姑姑,不管薛宝钗原型熊宝钗是熊赐履的遗腹女或是熊志伊的女儿,熊志伊趁曹頫被抄家,或曹家情急之下怕因隐匿罪臣李煦家人而罪加一等,将李黛玉这枚烫手的山芋及时出手,那么,脑子不太正常的熊志伊,的确是一个合适的接盘人选。从此,李黛玉进入熊家,成了熊宝钗的嫂子或者姨娘,呀,辈分乱套了。但是,虽然熊志伊霸占了李黛玉,却保存了她的性命,也算一份恩情。日后曹霑娶了熊宝钗,李黛玉、熊宝钗、曹霑、熊志伊的辈分关系,怎一个乱字了得,简直是“荒唐愈可悲”了。

结语

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

雪,或是李黛玉对故乡苏州、对儿时的玩处拙政园、玄墓山、对虎丘行在、对苏州织造局红楼、对父亲竹村,那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怀念之情吧,行文至此,无语凝噎。

:关于熊赐履和李煦女儿的记录,亟待史料发掘。)

【红楼识疑】曹雪芹的雪,从李煦谈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