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奈亚拉老师的文章】230623——所属欲求的置地变化

2023-06-24 19:42 作者:UZNp  | 我要投稿

        原文链接:https://note.com/nyalra2/n/n987b9e0f7671


        前几天,我在日记里写到:“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少,我的自我也越来越与Twitter脱节。”那么,现在自己的自我意识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呢?单纯只是和制作《主播女孩》的团队的人……说起来就是战友之间的交流,以及发售后扩大的人际关系。连续的会议,一周1,2次见面,网上的联络也是一天到晚都有。还有几年就是命运共同体了。

        反过来说,为什么10年前刚建立账号的我每天都粘在时间线上呢?那就是“所属欲求”。不管在哪里,都要有归属意识,作为能回去的地方,作为那里的一员接受自己。

        如果在人少的深夜里说些什么,就会有人做出反应。通过这种被称为“空中回复”的行为来进行对话,可以淡化孤独。时间线就是容身之处。我觉得自己“属于”了一个经常会在深夜被看到、多少会有交流的账号群体。人需要归属于某个地方,如果在那里感觉不到自己的作用,就会崩溃。在深夜的时间线里聊着动画和漫画的话题,在博客上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随意感受着这种“职责”,从中获得了生存的意义。

        既然是所属,就会为了守护那个地方而拼命。我打心底憎恨那些走上社会后推特频率减少的人,也没少提推特上的话题。数字的增减也会在意,被关注和被屏蔽的时候会一喜一忧。在推特受欢迎,粉丝增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为年轻,视野过于狭窄,Twitter就是我的全部。但是,很开心呢。倒不如说应该看的领域扩大了的现在更感到拘束。 但是,随着接触时间的减少,家族意识也会逐渐消失。现在连自己的粉丝数都只能粗略地掌握。可耻的是,当天的话题是通过“推荐栏”显示的几件来掌握的。也不会追着时间线,也不会回溯喜欢的粉丝的推特。以前,我每天都会查看自己喜欢的账号的留言。那么,点赞栏也一定会看。对这个消磨时间的工具我是如此认真。

        真是不可思议。感觉“不属于”的地方,眼看着就变得无所谓了。也不太在意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虽然也有自我确立的功劳。因为明白了这是另一个世界,所以在无关的地方被别人怎样看待并不是问题。因此,现在我可以不用看别人脸色随意发推特,感到很畅快。对于吹毛求疵的不雅回复和引用,也能想着“Twitter就是这样的”让心静下来。

        如果,你因为无法融入学校或公司而感到困扰的话,我建议你干脆在别的地方设立放置所属意识的场所。比如开始玩对战游戏,进入那个游戏的新手社区,Discord服务器也可以。通过转移自我意识的放置场所,减少来自讨厌的现实的伤害。虽然没那么简单,但有意识也没什么坏处。特别是在SNS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压力和扭曲感就会增强。平时要和这么多的账号打交道,而且还有可能遭受各种阴暗的攻击,一旦把自我意识放在这种地方,就算发疯也不奇怪。疯狂本身也是一种盲目的快感。越是逃避,越能获得动物性的愉悦感。我因为无法忍受自我与网络融合的恐惧而逃了出来,但你有去看另一边的自由。

        所属欲也是如此,人也需要自尊心。想被谁夸奖。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在所属的地方表现活跃而被表扬,自尊心得到满足,所以应该是种组合。那么,从Twitter上剥离出来的我的自尊心在哪里得到满足的呢,其实是在Steam上。

        在Steam上,我偶尔会看着对我的拙作的评论“嗯嗯”地点点头。制作人说过,Steam社区是极其有宅味且公正的。背景是默认黑暗模式的阿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Discord的运营也是极客。很放心。

        作为游戏的完成度非常高。

        首先是被彻底推敲过的世界观,不破坏那个世界观的各种指令,经过缜密计算调整的有意义的状态群,有阅读价值的文本。对结局条件的推测,以及对其进行处理的难易度,个人感觉恰到好处。

        画面也非常好。作画稳定,动画也十分流畅。

        如果看了商店页面,觉得蒸汽波式的POP、毒性的世界观和主人公的角色、概念有魅力的话,姑且买下来也不会有损失。

        作品中包括文本和结尾在内的故事情节,加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可以说是含毒而又露恶的。

        感觉这一带是喜好不同的地方。至少是要对SNS(或者说是Twitter)、论坛、视频网站等深度网络熟悉且有耐性的人,否则会很难接受。(不过不是这样的人应该不会买这个游戏的。)

        这一点让我个人感到遗憾的是,完成某个特定结局时的信息。

        在包含这种meta要素的游戏中,为了结局回收,有时会采取对登场人物来说会成为压力的言行,但我也想回收全部结局,这是对游戏本身的善意。即使是开玩笑,被人说些贬低的话,心情也会不太好。

        同样是Steam出身的美少女游戏,如果要说有恐怖精神要素的视觉小说游戏,那就是DDLC,但是这个游戏是包含了meta要素,却始终称呼玩家为阿宅的,喜欢玩美少女游戏(像DDLC一样的)之类的人始终持肯定态度,无论玩家采取什么行动,她都不会嘲讽揶揄。

        这是我在做DDLC的时候特别喜欢的一点之一,在制作者公开宣称了解DDLC的这个游戏中没有继承那个非常遗憾。

        最喜欢的是“Rainbow Girl”结局中复古电波游戏波动的感觉。


        Steam的评价系统很不错。因为也会显示游戏时间和游戏数量,能读到好好地玩了的人的感想。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完美的。需要反省的地方有很多。即使是批评性的评论,看到玩了之后击中我的弱点的游戏玩家也非常高兴。会有种“对,就是这样。其实我也想那样做。你很懂啊!”的感觉。当然,被夸奖也很开心。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能直面游戏,制作者就会感激涕零。

        既没有过分的吹捧,也没有针锋相对的人格攻击。可以看出运营给游戏创造了多么真挚的场所。在这里获得一万多条评论的“压倒性好评”,这一事实满足了我的自我肯定感。顺便说一下,现在因为倒计时纪念打五折。你也快去商店页面买一份吧!


【奈亚拉老师的文章】230623——所属欲求的置地变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