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丨王泽民主任为大家讲解:鲜草药化解肿瘤危机
2022年3月11日上午10:00,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王泽民主任,受邀做客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节目,为大家讲解《鲜草药化解肿瘤危机》。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检,各种“结节”、“息肉”等字眼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
对于结节、息肉大家很担心是不是癌、会不会发展成癌、要不要治?
肺小结节
小于8毫米不用怕
其实,看到“肺小结节”字样也不用提心吊胆,因为肺部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真正恶性的比例只有 1.2%。

专家建议
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于 6 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 1%,因此,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直径在 6~8 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 0.5%~2%,直径大于 8 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 3%。
对于 8 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增高,需要 3 个月随访,并考虑 PET-CT 检查或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活动性差的要当心
事实上,1 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这类结节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也就是良性的表现。

专家建议
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
若结节大小在 1~4 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
若结节的活动性很差,且检查中显示血流量比较大就一定要当心,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穿刺活检
若结节是良性的但比较大,且对气管周围器官造成压迫症状,也需要考虑手术
胆囊息肉
数量多的一般没事
出现胆囊息肉一般没啥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感觉上腹部不舒服,或者牵扯右肩背一起痛。
“胆囊息肉”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它是不是癌,超声是分辨不出来的,于是统称为“胆囊息肉”。

专家建议
医生一般认为直径<1 厘米、多发的、无症状不闹腾的胆囊息肉可以暂不处理,3~6 个月做一次B超严密观察就可以了。
但如果发现单发、直径 >1 厘米、胆囊壁增厚 >4 毫米、息肉增大较快(6 个月增大>3 毫米)、B 超发现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胆结石、反复出现腹痛等情况,一定要考虑手术了!
结直肠息肉
分清炎性还是腺瘤性
肠息肉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 15 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

专家建议
由于肠癌的发病年龄往往偏大,正常人群 50 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可以间隔 3~5 年做一次肠镜。
肠息肉的复发率比较高,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术后 1~2 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
本次节目要点

要想了解更多内容,您可以关注2022年3月11日上午10点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栏目,王泽民主任会为大家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