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这一点的人,都选择不再合群
有朋友提问:
您好,我想问一下我这种情况如何积累人脉。
我长年做财务工作,接触不到客户;性格内敛,朋友很少,而且我的朋友也都是很老实本分的那种普通人;有了孩子以后也没时间去聚会和人家吃吃喝喝瞎侃,基本上很多同学,如果不参加聚会不吃吃喝喝,也都不再联系了,虽然有微信群,但也很少有人说话,大家也都很忙。
我家里人常说,人必须得合群入群,必须得会拍马屁,才能往上走。但这个对我来说就特别难,比考注会考研难多了。
我很困惑我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积累人脉,是不是我这种人根本就不可能积累到所谓的人脉。
我的回答:
您好~
积累人脉与合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哈。
人脉,更侧重于价值的交换,所以一般都是相互的,互相觉得有价值、能解决问题,因此愿意经常联系、互通信息有无、关键时候互相帮一把。
所以一定要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积累人脉为了什么。而不是为了人脉而人脉,这样大多数时候得到的都是无效社交。
而人脉能成立的关键,是自己的价值。你对别人有价值了,谁都想你成为他们的人脉,那你自然人脉多。如果自身价值弱,那你看上的所谓人脉,强贴过去,人家也不一定愿意成为你的人脉,因为你无法为别人解决问题。
客户不一定是所谓人脉。不是每个岗位都需要接触客户的。销售天天都需要联系客户,不适合的人放在这个岗位上,可能烦都烦死了,羡慕死你做财务工作了,可以完成自己一摊事儿就好。
倘若想积累人脉,是为了职业发展,我们每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交际花的高超技艺,没有硬核背景,那我们的专业、能力,就是我们职业发展里最重要的价值。你用专业为一些弱联系的人答疑解惑、你用专业能为老板解决其他财务人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你的老板、这些弱联系的人,自然都愿意结交你这个人脉。这个比仅仅是吃吃喝喝的友谊来得扎实得多。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会知道,人脉是有目的性的社交。你要有目的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对接到你需要的人。
同学聚会是个创造这种可能性的一个场合,但不是必要场合。你想结交哪位老同学,你觉得你们互相有用能共同进步,你完全可以点对点联系他去约见嘛。或者你时隔多年对同学都不了解了,想广撒网去有个大致印象,带着这个目标去参加同学聚会,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联系。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仅仅是吃吃喝喝聊点没用的然后各回各家的同学聚会,实在谈不上人脉。
毕业多年我们会发现,还是有共同圈子、事业上或者其他需求上相互契合的同学,在一起玩儿得多。你班上有个富二代官二代的,除非你们做同学的时候玩儿得特别好交情在,否则毕业了各走各的路,谁也不会成为谁的人脉。
老板、领导也都需要用不同的人。有的人专门陪吃陪玩说漂亮话的,有的人专门做事的,做不了第一种人,就做第二种。很多技术大牛都是性格很奇怪的人,甚至我遇到过完全无法跟周围人共情、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专注,他们能成为大牛,人的任何特质都有两面。当然一般人可能专业也牛不到这程度,不能这样毫无顾忌,那场面上需要的只要应付过去、不太拉垮也就好了。
至于人必须要合群,这个我持保留意见。
群体要达成共同的意愿、行动整齐划一,必然有人要委屈自己的意愿。周末你自己出去玩儿,想逛就逛想歇着就歇着,非得显得合群跟一大堆同事出去逛,可能你就得跟着职级比你高的人的想法走,如果不是单位特别强调这种氛围没办法,我觉得真没必要。
更何况有的人的性格就喜欢热闹喜欢跟一大群人玩儿,他们可能周末这样操作下来是能量满满。而对内向者来说,这样的活动基本就是消耗,再搞得心太累影响了下周的工作,那更是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