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的答案|未必只有一个】——「魅族20无界版」设计我之见

2023-06-28 09:31 作者:光岩说  | 我要投稿



“你应该这么做。”

“为什么不去这么做?”

“这就是标准答案!”


这些话,曾几何时萦绕在你我童年的耳旁。

年幼的我们懵懂地认为这世上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好像那作业本上的题目一样:1+1永远不会变成3。彼时彼刻扁平的世界观让我们仿佛身处象牙塔,美好而简单。随着成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那些曾经的“标准答案”开始摇摇欲坠。渐渐发现这世界不止黑与白,答案也不止对与错。每个人都是太仓稊米,却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多样性和标准化也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矛盾。我们享受标准化的同时,内心时刻追逐着多样性和个性化。这点在手机这个零售小品类上亦是如此,标准化带来了规模效益也聚集了社会资源,让手机成为发展最快的个人消费电子品。无论是顶级处理器还是一枚梅花螺丝,你都可以在成熟的供应链里找到(没有不可抗力干涉的话)。更重要的是标准化也让手机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让大多数人能买得起手机。然而在市场越来越成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另一个副作用——同质化。因此没人可以拒绝标准化带来的益处,但也没人能够抵抗满足细分需求的个性化。




说了这么多,莫非光岩手上这台魅族INFINITY能够跳脱出手机工业?

当然不能,至少当下还不能。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在它身上,我们可以隐隐听到了一种微弱的声音,一种渴望改变的声音,一种抵制同质化的声音。也因此,光岩今天想和大家来聊聊「魅族20 INFINITY无界版」这款手机的设计。这当然是一款有争议的手机,但还是想和大家分享,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明白: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每一种声音都不应该被嘲笑。









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设计中的三要素之一,在视觉上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向用户传达信息、理念的手段,它能够很好地能传达设计者想表达给用户的情绪和情感。色彩设计既要符合视觉审美规律,又应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以便在传递信息时而获得最佳效果。所以说,色彩设计是集传播功能、情感意象于一体的视觉表现符。




我对魅族的色彩审美一直颇有好感。如果一定要追溯起源,大概是那年魅族发布会上,携「侘寂美学」而来的Flyme2.0 —— 不追求第一眼的惊艳,而追求长久使用的舒适。系统界面采用高饱和、低明度的色彩搭配,界面采用耐看的18%中性灰,让魅族的系统Flyme在彼时的国产定制系统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魅式美学」。





而今的国产手机市场,色彩已经被厂商们充分运用。不仅限于传统色彩,还包括各种夸张色彩、色彩渐变、变色镀膜等新工艺,不断刷新和刺激着用户的视觉。不过就像前文所说,色彩可以传达情绪,对于一些面向学生和年轻人的机型,色彩可以夸张张扬,给人一种朝气蓬勃之感。而对于高端旗舰机型来讲则对色彩的应用相对会克制不少,基本以纯色、经典色居多。




光岩手上这台INFINITY配色为「星云绿」。抛开这个抽象的名字不谈, INFINITY上的这个绿色整体更加接近这两年来的流行色 ——「铜绿色」。铜绿色是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饱和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一种醒目而不张扬的气质,这种颜色既有八十年代的怀旧气息,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视觉审美。配合INFINITY硬朗的造型,有一种冷峻凌冽的美感,也是这次INFINITY发布的三个颜色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来一组INFINITY「星云绿」的图赏:









「硌手」「握持感差」「锋利」

这些词我想是关于魅族20 INFINITY形态上讨论最多,也是最具争议部分。

但事实上在我看来,这部分反而是最不应该成为争议的部分。因为对这个凌厉的形态,喜爱者会称为宜室宜家,不爱者弃之逐水飘零。各花入各眼,用户在购买时已经用脚投票,定价和独特的形态注定了INFINITY不会是大规模铺货走量的产品。既然如此,与其做出一款四平八稳的乏味圆滑的旗舰,倒不如去满足对外观有极致追求的细分用户,我个人认为 INFINITY的外观形态恰恰是他最为出彩的部分。







在我看来,INFINITY有着清晰的用户画像:干练、理性和追求现代和科技感。



如果说色彩是产品的外表颜值,那么线条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内在灵魂。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事实上很少存在直线,这种简洁明朗的直线条,更像是现代的产物————横平竖直,带着不容分说的刚硬明朗,利落锋利的外观,在产品设计里直线条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如一把尖锐的利刃,能切碎一切的忧郁和繁杂。带来简约大方的清爽之感。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设计表达语言。而 INFINITY上这种凛冽的线条表达,不正是其秉承的干练、理性和追求现代感吗?事实上这世上从来没有人规定外观形态设计一定要为手感让路,很多时候手感和形态设计就是一对矛盾体,如今市面上已经有太多为手感妥协的形态设计,他们服务者多数人。为何不能包容下一个 INFINITY——为那些愿意用手感和可靠性换取颜值的用户一个选择?

个人一直推崇的一句话:永远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因为可能有一天你也会成为那个发声者。不同的声音才会让世界更多彩。






如果说色彩是皮囊,形态是灵魂,那么材料就是骨架。

材质语言不光决定了产品的质感和调性,也决定了一款产品在用户心中的价值和定位。


但遗憾的是现在手机的材质应用已经非常趋同,随着手机大屏化和轻薄化,以及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手机的材质应用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再像以前那般百花齐放。同时客观上手机越来越快的迭代速度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决定了手机材质应用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在高端机上,金属+玻璃的组合似乎就是那个最优解。INFINITY也采用了前后玻璃面板+不锈钢中框这个最优解。相对出彩的地方是前后经过特殊强化处理的泰坦玻璃有更好的耐刮性和抗冲击性,同时虽然是不锈钢中框,但却经过特殊设计到了减重目地。

INFINITY的材料应用看上去平平无奇,但这次INFINITY一大亮点就是重组了材质间的结合方式,将前后盖板压到了中框之上,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这台手机做到了名副其实的「无界」。

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作为一位室内设计师,我却莫名其妙地找到了共鸣兴奋点:消除边界,也正是近两年家装设计行业正在发生的趋势,因为最求极简主义的终点必然是「无界」。不管是一门到顶的衣柜、还是无框门,又或者边角一个小小的海棠角,都是设计师们对于极简主义的追求。因此对于 INFINITY上这个材质结合方式,从达到的效果上来讲,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他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对于极简质感的提升效果明显。


可能因为行业原因,我时常会提醒刚入行的年轻朋友一定要警惕“审美”这个词。因为人群中绝大多数“审美”话题间的争议,并非出自认知与美学的立场,而是人底层心理的“不安全感”。“审美”的差异是由人与人不同的经历、感知、记忆、情感、气质决定的。无论是生理层变还是文化层面的双重差异极复杂而微妙,难涉比附。因此任何时候,美无高低,尊重每个人对“美”的选择。  





审美有标准答案吗?很显然没有。

就好像INFINITY,它的评价一定会和它的设计一样“棱角分明”。有人多喜欢它就会有人多厌恶它:可能讨厌的理由可以有千个万个。但对于喜欢INFINITY的人来讲,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够了——【我喜欢,只因为这是我为数不多的选择】

这是一台完美的手机吗?我想可能不是的。

但就是这样一款产品,让我仿佛回到了中学时期选择第一台手机的时光:彼时为了MX2的超窄边框,为了小圆圈,我放弃了性能更强、功能更多也更有性价比的选择。而多年后的今天,不曾想我又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对于我来讲从未改变,变得是那种为了偏执理念而去选择不完美的产品现在已经凤毛麟角了。

最后,尊重他人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对INFINITY设计的评价。再会。



光岩


【美的答案|未必只有一个】——「魅族20无界版」设计我之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