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老师的角度看,还有比选择题更简单的题目吗?

嗨各位淀粉宝宝们中午好呀~前面我们已经看了很多篇淀粉介绍的选择题解题方法啦,相信大家的选择题一定都有了一个提升。可是站在老师的角度看,他们眼中的选择题解题妙招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听听老师独家研制的选择题高分秘诀叭
一、方法集锦
第一部分:看材料和设问时要注意的地方:
①做选择题看题目的时候要注意跳出一字一句,把握材料的主要意思。注意材料中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如(括号、破折号、分号等),或者有转折型词语(然而、但是)。注意括号和破折号的解释说明作用,一般对于答题都有提示性作用;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材料重点在但是后面。
②注意主语,切忌偷换概念;注意主语的身份,比如阶级、国籍、时代,比如如果主语是皇帝,那么他说的话、做的事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是为了另外阶级的人。
③有时因为材料某个人或者某本书的观点,可能出现与教材结论不一样的,我们要尊重材料;可能出现一些比较熟悉的结论,比如我们都知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毛主席创立的,但是若有材料证明某人有类似主张是可以的。
④注意限定词:a注意时间的限定。如试卷中说的是14到15世纪,而选项中时说应该说英国由专制向宪政转变就是错误的。因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1689《权利法案》开始确立的。
b关于答题角度的限定。如材料中说从世界史的角度评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就只能选其世界影响,像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社会稳定这样的表达就是错误的。
C 关于设问的设定,如果是据材料可知(这说明了)这样的问法,那么答案需要和材料有关系;但是如果是由此可推知的话就不一定和材料有关系,这个时候我们考虑两点,第一是否符合史实,第二逻辑上是否成立。
⑤如果是有关数据的题目一定看清是数字还是百分比。如果是百分比(增长率),只要是正数,就说明在增长。而如果是具体的数字,则直接通过数字的多少来判断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关于选项部分:
①太绝对的不选,彻底、完全、清除了等,一般都是错误的。但是教材中明确表达了的除外。注意“开始”两个字,除非教材中有强调,一般是作为错误选项设置。一般在不能确定的时候尽量先看看其他选项,看能不能使用排除法。
②选项有包含关系的选最全面的,可以包含其他选项的。如果材料中设问选原因,而选项中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因果关系),那么选择的时候就选时间靠前的。如果选影响,就选时间和逻辑靠后的。
③说明、表明一般都要涉及本质类的,一般都是跟阶级或制度有关。
④当一个事件的新旧影响同时存在的时候,选目的选立新。
⑤当有多段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全面,切忌以偏概全,要注意选材料的共同点。
⑥注意“主要的”“最”这类结论的得出必须建立在比较之后。
⑦注意材料的感情色彩可是做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⑧根本原因、根源一般选经济,尤其是经济中的生产力(生产工具)。
⑨希腊和罗马尤其注意“公民”概念。比如说雅典是雅典居民的民主就是错误的。因为公民要符合四个条件。
二、典型例题:
1、恩格斯提出:“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 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解析】:这道题的特点在于有一个转折在里面,而这个题的难点在于他说了“虽然”,但是没有说“但是”,但是是比较隐含的“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所以重点在“思想材料,故但选思想。排除A;而C选项表达有问题,意大利文艺复兴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手段,借助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但是不能说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答案人民主权学说属于法国启蒙思想,与材料中“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不符。故选B.
2、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合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到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
A 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 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 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 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解析】:这个题目的主语是“清廷”,主要意思是清政府修铁路,所以直接排除A,清政府的事情反映不了列强的要求;而铁路的修建和小农经济的瓦解关系不大,除非是说铁路列强利用铁路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或者资本输出,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这样才会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排除C;洋务运动是大名词、专有名词,而根据所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意味着洋务运动已经破产了,时间上不对。所以最终答案选B。
3、表1所示为1831-1854年中国白银流动变化净额(单位:百万比索)。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

A 农民的负担大为加重
B 丝茶出口急剧下降
C 内陆贸易出现萧条
D 开始出现白银短缺
【解析】:做这个题目的时候要注定两个点,一是材料的“净额”,也就是具体的数字,看数字的多少就可以判断趋势;而是设问为“由此可推知”,可能答案与材料表面上的关系不是那么明显。
这个表格反映的是1831-1854年我国大量白银外流,这使得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而当时农民交纳的是白银,这会增加农民的负担,故A正确。这段时期我国丝茶依然是主要的出口商品,“急剧下降”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的进出口是说我国的对外贸易,与C无关;D项“开始”出现与史实不符,排除。
4、下图是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 )

A. 70年代高通胀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
B. 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呈负相关
C. 90年代美国经挤发展喜忧参半
D. 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长期低迷
【解析】:本题中的数字就与上面题目不同反映的是增长率(百分比),所以只要是正数,就说明增长了。排除CD。虽然90年代的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美国经济还是在增加,只是幅度没有之前大。这个就像考试,你之前如果只考60分,那么你之后上涨的幅度可能会有很大;但是如果你之前就考到了90分,那么之后上涨的幅度当然就会小些,但是能不能据此说明你分数下降了呢?当然是不能的。而B答案明显错误,比如1982年-2001二者都维持比较高的水平,就是呈现正相关的。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