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集就拍“情趣内衣”,《人生一串》再回归变味了?

2023-02-26 18:05 作者:电影行业  | 我要投稿

近年来,美食纪录片开始尝试平民化创作。美食纪录片逐渐聚焦食材本身,着重展现美食背后的平民大众的生活,叙事风格越发板块化、市井化,视听语言愈加丰富,传播互动形式更贴近大众生活习惯。这种新的创作倾向,为美食纪录片摆脱内容假大空的困境,打破“僵化的舌尖上的美学”提供了可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中,《人生一串》是美食纪录片平民化创作的典型案例。它作为中国首档烧烤类美食纪录片,力图呈现出国人内心深处的烧烤情节。该片自 2018 年在 B 站播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超千万的点击量以及 9.8 的超高评分,之后又接连出了两季,均收获了不少好评。这与它在创作时在作品主题、故事内核、叙事风格、视听语言和传播互动等方面坚持主张平民化有莫大的关系,这也很好地证明了美食纪录片平民化创作很契合大众百姓的烟火气息。

美食是美食纪录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情感的重要载体。尽管如此它也只是美食纪录片表现的外在内容,真正的核心还是美食得以存在的根基——生活以及美食制作者和食客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少波澜,平平淡淡,充斥着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简单但却是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该纪录片力图将其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向大众的平凡人生致敬。 

平民化美食纪录片展现大众生活,在向它们致敬的同时也力图让观众将目光转向身边的平凡人,观察他们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获得共鸣产生归属感。如何利用合适的物质载体来营造这种归属感,就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而《人生一串》的导演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首先,在食材的选择上,导演选择了烧烤这一平民化美食。它不是大部分人难以接触欣赏的“阳春白雪”,而是触手可及的“下里巴人”。平民性决定了它更贴近大众生活,有利于内心归属感的营造。 

其次,寻找到合适的食材之后也要确定场域,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确定了烧烤这一平民化食材之后,导演又对全国 32 个省市近 500 家烧烤店进行走访考察,仔细斟酌哪一家的烧烤更加经典,哪一个烧烤师傅的生活更接地气,哪一个烧烤摊前的食客更具生活气息,力图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烧烤摊子,以期更能代表目前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最终挑选出了 30 家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最后,要选择观众喜闻乐见的画面与故事并将其呈现出来。纪录片对于观众而言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故纪录片画面的选择可以不追求精致,却少不了对食物或者是烧烤师傅的描绘。烧烤刚端上桌子时热气腾腾,滋滋冒油的画面远比其他精致摆盘更有吸引力。同样地,烧烤师傅讲故事时神态的精准捕捉远比其他画面更让人难以忘怀。《人生一串》塑造了一个具有烟火气的现实世界,在娓娓道来中打破时空限制,让观众在一个个画面中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身影,将观众带入真实生活当中,引起对主题情感的认同,获得强烈的归属感。


第一集就拍“情趣内衣”,《人生一串》再回归变味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