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5年耗资近百亿,韦伯太空望远镜终于发射,到底有多厉害?

图为韦伯望远镜发射
最近,国际天文学界传来好消息,在历时25年耗资近百亿后,韦伯太空望远镜于不久前终于发射,这款太空望远镜由美国NASA与欧洲航天局共同研制,是哈勃望远镜的下一任接替者,性能非常优异,那么它到底有多厉害呢?据了解,韦伯望远镜的各项属性都远超哈勃,它配备了高敏度红外线传感器,光谱器等先进设备,美国在未来计划使用韦伯望远镜来观测宇宙的初级状态。太空望远镜,指天文学领域的主要观测工具之一,它能最大限度收集从遥远星球发出的光线。

图为韦伯望远镜概念图
韦伯望远镜的发射,象征着人类对于太空的观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直以来,如何追踪宇宙各种现象,并由此探究出宇宙的历史与太阳系的未来,都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太空是一个充斥着各类电磁波与高能粒子的环境,而地球又被大气层,磁场所包围,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信息孤岛”,太空中的大量电磁波段,能够顺利抵达地球表面的几乎微乎其微,其余的电磁波均被阻挡在外。而解决电磁信号被地球所屏蔽的关键,就是向太空发射望远镜,这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方法,此前欧美等国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个知名的太空望远镜,比如哈勃,赫歇尔以及施提茨等,此次美国发射的韦伯太空望远镜,更是将观测性能拉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比于前辈哈勃,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口径达到了6.5米,而哈勃只有2.4米,更大的观测口径,也使韦伯望远镜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以及具备收集更高波长的能力,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韦伯望远镜甚至能观测到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第一缕阳光。

图为组装中的韦伯望远镜
由于韦伯望远镜的运行轨道距离地球有150万公里,对其进行维护几乎不可能,所以韦伯在发射后就相当于没有退路,而为了减少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设计师特意为其设计的一个巨型“太阳伞”,这把“太阳伞”可以屏蔽掉太阳的热量,并使用主动冷却系统来让核心部件处于绝对零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这一套机制下,韦伯在运行过程中不再需要像哈勃那样经常进行调整,同时还能以更低的燃料消耗驻留更长时间。在韦伯望远镜拖了14年后终于成功上天之际,中国也没闲着,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建设未来的天宫空间站,而为了开展深空探测,中国为空间站设计了专门的巡天光学舱平台,该平台所搭载的望远镜口径达2米,虽然在性能上比不过韦伯,但已经实现了与哈勃望远镜齐平的目标,在视场上甚至比哈勃大了200多倍,根据规划,巡天光学舱平台将于2024年前后,由长征5号B型火箭搭载入轨,预计在太空中停留10年。

图为韦伯望远镜运行概念图
总的来说,韦伯太空望远镜代表了人类目前在天文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准,它也将因此成为未来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主力军,而对太空探索力度逐渐加大的中国,也要继续努力,争取有一天能够研发出跟韦伯同水准的望远镜,并为造福人类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