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云:有考证而不拘于考证
(文章转载自杨树云《装点红楼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的古装影视剧的造型设计理念,经验有三:一是有考证;二是不拘于考证;三是还要考虑今天人们的审美。
我国是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璀璨的服饰文化丰富着人们日常生活,而且也影响着外域服饰文化的发展,这种交流与发展形成本民族服饰的特点。从我国的服装发展史来看朝代的变迁都会影响到本朝服装服饰的审美改变。我们做一个造型首先要弄清楚它是哪个朝代的。我们要做案头功课,根据造型的特点查找资料,占有资料,这样你的造型就会有朝代感;剧本、导演要求你按什么风格表现,正剧、喜剧、悲剧、戏说、夸张、另类……你就要有相应的造型方法。有的导演要求你严格按古代人物的真实生活再现,你尽量按出土文物去靠近,这是写实风格,如果真能这样做也是不错的化装风格。
不拘于考证。我在拍《红楼梦》时,红学专家是按红学的考证来要求电视剧的拍摄,王导演说:“我拍的是普及版的电视剧版《红楼梦》,不是红学考证研究。”王导演说得非常对,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红楼梦》时要忠实于原著,但它毕竟是用电视的手段再进行的艺术创作。太拘于考证,真的没法拍了。也就是说,在有考证的前题下,不要太拘于考证,用电视的很多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再现小说的人物和情景。化装造型也是一样,你在有朝代考证的前题下,吸收历代之美来进行创作,就不会被捆住手脚,但一定要融化在这个朝代的风格里,否则就会不伦不类失去时代特色。
化装造型毕竟是给今天的人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化装效果已经满足不了今天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了,要按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要在史料考证的前题下进行再创作。有些化装师也太无拘无束,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化的装不伦不类;有些让年代考证捆住了手脚,缺乏艺术上的想象力,造型缺少张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