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场舞看什么叫内卷,创业者如何应对内卷?
我家附近有一个大广场。
每天晚上有很多跳广场舞的队伍。
每次路过广场,都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音乐。
我觉得如果测一下音量分贝值,肯定爆表。
为什么这些人要把音量开这么大呢?
我突然联想到这两年的一个流行词——内卷。
广场舞音量爆表也是一种内卷现象。
什么是内卷呢?
内卷这个词最早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著作《农业的内卷化》。
格尔茨发现在人口压力下,爪洼岛不断进行农业的精密化,大量往里面填充劳动力。

虽然亩产不断提高,但人均产出却没有增加。
格尔茨把这个过程称为内卷化。
有人举了个形象的例子。
一个大剧场里,如果第二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站起来。
后面每一排观众都不得不站起来。
因为大家都站起来,他们和之前大家都坐着看没什么区别,但每个人都更累了。
我们再看我家附近的广场。
因为有多支跳广场舞的队伍。
不可能每一支队伍的音量都相同或者恰好合适。
肯定有一支队伍为了听得更清楚,把音量放大一些。
这就好像剧场里第二排观众站起来一样。
这就影响到其他队伍,为了不受影响,其他队伍也把音量调大。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每支队伍都把音量调到最大。
这就好像剧场里后排观众都站起来。
结果就是广场噪音爆表,震耳欲聋。
而这和他们最开始都把音量调低的效果差不多。
我理解的内卷就是陷入投入产出比极度不均衡的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投入越来越多,产出却不变,这明显不划算。
但因为竞争对手的存在,被迫不断投入。
学生们上辅导班也是一个内卷化的过程。
如果大家都不上辅导班,每个学生学习之余,都有活动、休息时间。
但当一个学生上了辅导班,其他学生就不得不请,否则就落后了。
最后大多数学生都上了辅导班,名次和之前大家都不上辅导班差不多。
如何避免内卷化呢?
我家附近还有一个公园,占地面积大,但适合跳广场舞的空地少。
有人找到一块空地跳广场舞。
因为没有其他跳广场舞的,他们不需要把声音开到最大,就能听清。
如果跳广场舞的队伍在大广场,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内卷,只能加入进去,把音量调到最大。
如果有一支队伍离开广场,到公园里找一块地方,就摆脱了内卷。
虽然从跳广场舞中得到启发,但我说的其实是创业。
中国的创业者们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很多行业和赛道拼的刺刀见红,同样深陷内卷化的困境。
怎么办呢?只要你在这个环境,创业者就只能在内卷化的困境中挣扎。
要想摆脱内卷,就要跳出这个大环境。
我看到有一位去非洲打拼的创业者。
他从事的是房地产中介业务。

他把国内中介巨头链家的模式照搬到非洲。
不但模式学习借鉴链家,他甚至连公司的logo都是借鉴链家的。
这位创业者现在非常庆幸。
当年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国内做社区团购。
另一个是到非洲创业。
如果在国内做社区团购,通过搭建团队,吃苦耐劳,可能会做到一定的体量。
但一定会陷入激烈的竞争和内卷化困境。
而他在非洲创业多年,一直不知道内卷到底是什么感受。
他刚到非洲时,在一家电商公司工作。
当时一根弦就一直紧绷在他们每个中国员工的脑中。
他们觉得非洲电商的红利期和窗口时间,也就是接下来的这3年了。
没想到3年以后,他们再聊天时发现:咦,怎么这个窗口时间还没来?
如果创业者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内卷化的困境。
也许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思考,干脆跳出这个环境,另起炉灶。
当然创业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创业者始终要有逆向思维。
当大家都在内卷化中挣扎时,最好想法跳出去。
但如果跳出去的人多了,内卷化程度就轻了。
这时不跳出去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