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笔记] 拍摄金属 & 设备下限
文档中设备的上市年份
相机 松下 LX5 2010年
相机 佳能 D6 2012年
手机 360 N6 2017年
--- --- ---
通过之前的 Terminator Boost 与 "白平衡" 文档
我们能认识到 对于 大光比场景/金属/金属漆

拍摄所得到的结果 可能会出现一个常见问题


--- --- ---
对于 渲染器 问题的源头很好确认 图像生成算法太愚蠢
(没有filmic/仿胶片模块

但是对于 实际相机 问题就更复杂一些
因为 实际相机还受限于传感器性能
当传感器"满"了 那么就只能Clip 而这种行为与愚蠢的图像生成算法一致/相似
(并把Clip后的结果记录成RAW

这意味着 即使你的设备可以输出RAW (有更多后期空间
但是 因为你一开始就彻底搞砸了 所以可能之后无论如何都无法修复这个问题
(天空之类 相对简单的例子 也许可以



--- --- ---
天空修复案例




--- --- ---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从RAW下手
或者说 从传感器怎么获取数据下手
既然要避免Clip 一个相对简单的思路就是
就以最亮的点为基准测光 获取几乎无Clip的数据组 (暗部Clip
(点测光 + 曝光补偿 / 直方图(Histogram也有助于观察是否存在Clip
在后期把曝光拉回来 并进行filmic/仿胶片模块处理
这也就是所谓的"宁欠勿曝" / 试一下
(相关的此类指导 本质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理想的数据组
(Clip意味着 数据丢失/无效数据


效果显著 确实看起来正常多了
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通过把曝光拉回来获得的图像 满是噪点 / 恶心
(实际相机真难伺候

--- --- ---
相比"宁欠勿曝" 一个更好的思路是 包围曝光/括弧式曝光/AEB 后期合成
(简单来说 就是通过 对多组问题数据进行筛选/处理 拼凑成一组理想数据




--- --- ---
网上有很多教程 说什么"手机也能拍" (流量Trick 降低门槛
然而事实是 设备有门槛下限
下限都没到 神仙也救不了 (360 N6
and 摄影有相当的知识门槛 不是什么3~5分钟视频能搞明白的
--- --- ---
备注 钞能力 当然能让人更轻松



(我不清楚最新设备里的色彩科学/"直出"预设 是否没问题
(看看价格1w5 Emmm 不好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