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日本设计 | "Material, or " 人与材料间的对话
本期介绍的是21_21 DESIGN SIGHT于2023年7月14日到11月5日举办的设计类企划展“Material, or "。展览由设计师吉泉聪策展,他以独特的视角,通过自主的研究项目不断传达新的设计形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部分"物品"都是由人设计的。吉泉聪指出,在这些"物品"的制造过程中,涉及了赋予各种"材料"意义作为"素材"的过程。
换句话说,原本没有特定含义的"材料"在与人类和生物的互动中被赋予了与"物品"相关联的意义,从而成为"素材"。虽然"材料"和"素材"本来是同义词,但在本展览中将会根据前述区分进行考虑。

当我们思考物品时,即使对于被赋予意义的素材,很少有人会回溯到材料本身。虽然我们可能会把某样东西视为"看起来舒适的木制椅子",但很少有人会回到最初的感觉,意识到它是"有生命感的木材"。
实际上,本来意义是从与材料的对话中出现的。我们从有历史记载以前就与材料共生,通过密切的对话创造物品,过着生活。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一些制造者负责设计,许多人与材料的联系从"创造/使用"的视角中被切断。
此外,与材料的对话与管理材料是不同的。仅仅按照制作者的意图来设计形状和功能,即制作者所想的素材,并不一定是与材料和人之间良好互动的方式。
相反,由于当今提出了各种环境问题,因此认为有必要剥离素材的意义,从原始的感觉和材料的交互中,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纳入考虑,进行身体上深入的对话。

本次展览将从三个主要视角来探索人与"材料"的联系。
1
首先,我们将探讨"材料"被赋予"素材"意义的视角。人们通过思考为材料赋予意义,同时在接触材料的过程中也发现其中的意义。我们将介绍人类从古至今在设计、艺术和生活中持续进行的这种行为,包括手工艺品的创作等。

2
其次,我们将致力于感受和重新发现通过材料与世界的交织。不仅是我们人类,而且包括动植物在内,都将材料作为素材。在这里,我们通过意识到我们与生活的世界的"连接",重新认识与材料的"连接"。
我们将重点介绍从人与动植物、动植物与人造物等关系中产生的成果,以提供重新"连接"世界的契机。

3
最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更新我们与材料关系的案例。我们与材料和人类、动植物交织成为"共异体",与世界相互作用。当我们以这种视角来面对各种多样的材料时,我们对于创造物品的视角和态度将会发生巨大改变。

在本展览中,将有艺术人类学家石仓敏明和生物模仿设计师亀井 潤作为策划协助,从艺术、设计和人类学的角度解读人类与自然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同时还将介绍最先进的材料科学如何更新我们的感知。
希望这个展览能够从无边无际的地球物质之间阅读并重新发现,让我们与材料的联系成为感受材料构建的新世界的契机。
展览风景.

手里拿着小树枝,就想要“嘎”地折断它。
手沾上泥巴,就想要“嗒”地涂抹在什么东西上。
手握着大块的石头,就想要试着向某物投掷。然后,“嘭”一声,石头破裂了。
这种与材料的原始关联,就像是人与材料之间的对话。人类通过这样与地球资源的对话,创造出了各种人造物品。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以材料生成"素材"的多样性作为起点,思考在与人类以外的多样事物交织中,如何理解材料,并探讨其中蕴藏的设计可能性。
——吉泉聪













参加作家
ARKO、青田真也、ACTANT FOREST、イ・カンホ、上田勇児、遠藤薫、太田翔、小野栞、金崎将司、亀井潤(Amphico)、ゾフィア・コラー、TAKT PROJECT、DRIFT、永沢碧衣、似里 力、畑中正人、ピート・オックスフォード、Formafantasma、BRANCH、本多沙映、三澤遥+三澤デザイン研究室、𠮷田勝信、他
关于策展人.

吉泉聪
Satoshi Yoshiizumi
■TAKT PROJECT代表
■设计师
吉泉聪一直在进行颠覆现有框架的实验性自主研究项目,并在米兰设计周、迈阿密设计展、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21_21 DESIGN SIGHT、香港M+等国内外美术馆和设计展览上展示和展示。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出发点,实现了与各种客户一起"创造不同可能性"的多样化项目。
他曾荣获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包括2019年Dezeen Awards(英国)的"Emerging Designers of the Year",2017年Design Miami/ Basel(瑞士)的"Swarovski Designers of the Future Award"等。其3件作品被香港M+馆收藏。
担任iF设计奖评委(2023年),Good Design奖评委(2018年-)。同时是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客座教授和武蔵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科兼职讲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