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键术语|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十版)》第5章 资源与贸易

2023-04-03 15:34 作者:学经济的蛤蟆先生  | 我要投稿

充裕要素:供给相对多的资源。

要素充裕度: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

里昂惕夫悖论: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

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性扩张: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扩时,朝着某一部门扩张的幅度远比朝着另一部门扩张的幅度要大。

贸易的要素含量:国家间贸易所体现的要素差异,用以衡量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对贸易的影响。

要素比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资源中所占的比例与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稀缺要素:供给相对少的资源。

要素价格均等化:在贸易后,产品相对价格的趋同导致了劳动和资本相对价格的趋同。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贸易是由国家间要素充裕度的差别引起的(要点)

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认为新的生产技术对工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美国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收入日益扩大的观点。

 

Small tips:(from 知乎)赫克歇尔与俄林是师徒的关系,赫克歇尔是老师,俄林是学生,二者一起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最初是赫克歇尔提出的观点,由俄林系统的建立起这个理论。

Reference:https://zhuanlan.zhihu.com/p/32615545


关键术语|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十版)》第5章 资源与贸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