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用力的道路,回馈学伴的此日不再得
K01 陈白沙 此日不再得
学伴们,早上好。白沙先生写这一篇,此日不再得,正是三十九岁的时后,交与南京国子监祭酒刑让先生的诗文。
后世的我们读起来,会有所感触,那也是很直接的。因为,第一,当个人的年龄,到了相近的阶段,人生观会有类似的焦点。
第二,在同样的环境中,会有类似的水土滋养。人心所接收到的讯息,便会有同一种,客观的呈现。进一步,在解读讯号的过程中,就可以推导出,同一种价值观。
在公布的文本中,是安排了文白交杂,与分列的两种呈现。语音和语言,在精神上的作用,也是有关系的。脑中用白话,来进行思考,会更清楚准确。用文言文思考,则体量与质量,会更大。这两种,对于思考的量能与有效性,都会有所提升。
为自己寻找到可能的线索,来添加自身的量能。例如,子花班的学伴里面。就有和甘泉夫子同乡里的,大科书堂训规,也就当时夫子在邵阳的门人,陈大章所校刊。那也有学伴就是邵阳的人。又在名义上,以湛为开头的县市,就有湛江一处。又出生时日,与先儒先贤接近等等。这些都会透露出一些讯号。
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血脉姓氏,环境道义,伦常位置等等,都会有力量的讯息。
例如一,姓氏。姓氏就有祖先的讯息,有血脉原由的呈现。会作用在原生的性情上面。而名字,现在大约都是父母起的,所以大约会在家庭教养与成长经验中,影响人的性格。父母起的名字,也就是对子女的期望内容。
又例如二,地缘环境。具象的环境,会持续发出同样的讯号,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价值观的判断,会有不同的偏重,或是顺序安排。
又例如三,时节接近。时节的影响,就是大气的现象,凝结成性格的一个路径。
又例如三,经文的奥义。同一篇文章中,所陈述的,当然是同一个道理。这并不受,日换星移的影响。所以当贤人写出来的时后,就已经注入,后世再读,在有效的状况之下,应该也会是,同一种感触。
从个人经验中来说。个人姓洪,到了广东,自然就会去拜会参观了洪秀全,花都的老家。看到门口的堂号,也是挂敦煌堂。那么,姓洪的人,远古大概都可以追溯到敦煌堂上去。这两年,因为疫情,回到台湾。个人,仍然是想做些,有洪氏源流的文教内容。事业与心志,有相关性,那就容易感应清晰,理由充分更加用力。岭南的儒学高台,就有陈白沙、湛甘泉、洪觉山这一个大脉。这样做来,就会感到有意义、有归属。
又有做了,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也是近代,出生在广东的盛名人物。那梁启超先生,在马关条约之后,关心台湾同胞,应台中,林献堂的邀请,到了雾峰林家小住一段时间。期间,与会的嘉宾,就有家祖书院的一位山长,洪弃生。
又万木草堂,原本就是丘氏书舍,是广东省各地,丘氏子弟,读书科考的书舍。现在门口就有丘逢甲的铜像。然而,台中就有一个大学,名为逢甲大学,就是台中的贤达,为了纪念丘逢甲而设立的,以感念其人所做过的事情。
把这些脉络,都理清楚之后,自然也会对这些人物,有三分敬重,对于历史、环境等等有所亲近,确实力量,滋养精神。
不管是血缘姓氏,环境讯息,流传的经典,历史的经过,时节的流行,都会有不同的讯息。处处有所遗留,去把线索探求出来,自然能够一步一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