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大秦帝国之崛起》有感

2023-07-30 22:36 作者:曹小黑真厉害  | 我要投稿

《大秦帝国之崛起》讲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位的历史。 在献公、孝公、惠文王、武王奠定的基业下,昭襄王嬴稷登上王位,开始了长达五十六年的统治,成为六国噩梦连连的“大流氓”。嬴稷善用外交,玩弄诡计,几乎一大半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其中的“反派”秦王都是昭襄王嬴稷。 昭襄王武有白起、魏冉,却一直渴求像商鞅、张仪那样的大才。昭襄王前慕田文,却是鸡鸣狗盗、贪图名声之徒;又谋苏秦,然苏秦却一心侍燕以灭齐为己任。在剧情后期,昭襄王终于求到大才——范雎。昭襄王慧眼识珠,任人之长,不强其短。范雎智谋出众,却“心胸狭窄”。范雎在魏国时须贾、魏齐怀疑他私通齐国,将他打得“皮开肉绽”。当范雎逃到秦国获取昭襄王的信任后,将自己过去所受的屈辱告诉昭襄王,时刻诅咒过往的这些仇人。昭襄王却并未就此对他产生看法,并且答应为他报仇,甚至是纵容范雎侮辱报复。范雎自此死心塌地追随昭襄王,以一系列计谋让秦国在东出之路上突进。 这只是昭襄王用人的一小个缩影,在对待白起、魏冉等人身上,昭襄王嬴稷深刻展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不疑,唯才所宜”。 白起对昭襄王说:“非成业难,而得贤难;非得贤难,而用之难;非用之难,而任之难。”其意是说,用人之事并非易事。而昭襄王如同历代秦君,用好手中的人才。 前者言:“魏氏轻贤屡失计。”纵观《大秦帝国》,秦国智囊多是列国顶尖人才,这些人才却多是魏国之人。魏王多不善用才,魏庭多嫉贤妒能,魏籍人才才流落六国。而秦国广纳贤才,开出优厚条件。有了梧桐树,自是引得金凤凰。而秦庭的良好环境和秦君的信任有加,这些智囊才得以发挥所长,助秦国东出以谋天下。 唐太宗曾说:“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无论什么时候,人才始终是重要的软性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渴望人才。为此,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惟有厚植“人才沃土”,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人才力量。 同样的,我们青年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青年的成就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青年的思想和祖国的进步紧密相连。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以“三有青年”为要求。要有理想:志存高远,心系祖国:要有本领:有一技之长,视野广阔;要有担当:迎难而上,责任担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观《大秦帝国之崛起》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