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战疫,每个朝代各有经验:东汉张仲景首创坐堂。疫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敌人
中医战疫,每个朝代各有经验:东汉张仲景首创坐堂。疫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敌人。一次严重的瘟疫,堪比一场惨烈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瘟疫的发生数不胜数,一些重大瘟疫,比如欧洲的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等,甚至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黄帝时代探讨疫病从此时开始 “疫”,《说文解字》解释为:“民皆疾也。”“瘟”,《辞源》解释为:“疫病,人或牲畜家禽所生的急性传染病。” 可见,“瘟疫”是古人对急性传染病的一种统称。另外,“伤寒”“时气”“温病”中部分注明传染或流行特点者也属于此范畴。 从出土文物和古代文献来看,早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各种疫病的探讨,并且从中探索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但是因为处于文明的蛮荒时期,那时候的诊断与治疗是与神秘的巫术手段结合起来的,充满了原始的宗教色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疫病的流行与人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有关。 东汉张仲景首创坐堂 东汉末年可以说是瘟疫横行的年代,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大流行。这直接导致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 不少医生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张仲景对这些人非常气愤,痛加斥责,更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 传说在张仲景就任长沙太守的期间,正值疫病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而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 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应接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公堂中,公开坐堂应诊。 因为以往的医生都是游医,而张仲景此举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