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唐》小说到“隋唐”评书—从几个人物看隋唐评书及其祖本的面貌
文/于鹏

目前流传的各种隋唐评书(包括鼓书,下同,不注)的祖本是清代小说《说唐》,这没有问题,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说唐》中很多较原始的情节在当今各版评书中完全不见踪影。例如:《说唐》中:贾柳店(即评书中的贾柳楼)结义弟兄之一的郡马柴绍是在与归唐前的尉迟恭交战中被杀的,锁五龙一节五家反王被擒后系被秦琼以失火为名活活烧死,我们在当今任何评书中都找不到这类情节。是各评书本不约而同地对《说唐》的原始情节进行删改,还是各评书本有个共同的评书祖本,《说唐》中这类没什么意思或有损人物形象的原始情节在评书祖本中就已经删改在先呢?笔者认为,事实是后者而非前者。在《说唐》和当今各版评书之间存在一种“评书祖本”。当今各版评书所共有却不见于《说唐》人物及相关情节,是这个评书祖本的创作。下面,我们分析比较一组这类人物,从中一窥隋唐评书不同于《说唐》的特点及其祖本的面貌。
一、罗士信
罗士信不见于《说唐》,但在我们所见的九种评书中都有此人(据介绍,在一些隋唐题材的坠子书中无罗士信其人,尚未及见)。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评书中,罗士信的结局竟然无一相同。关于评书中罗士信的结局,笔者在《不同版本的红泥关》中总结过,计有:瓦岗散将后回归故里(田连元本);在扬州会中伏身亡(单田芳本);在东岭关铜旗阵被杨芳射死(艳桂荣本);在青光山引光寺被来护儿、孙天佑烧死(马岐本);在虹霓关被新文礼火雷阵烧死(姜凤岭本);在汜水关外中左天成埋伏被炸死(连阔如本);在虹霓关中新月娥陷阱身亡(陈荫荣本);在虹霓关中新月娥陷阱身受重伤,在瓦岗山伤重身亡(王玥波本)。这里再补充一下沈月明的杭州评话本:在沈月明本中,罗士信在征讨刘黑闼时受李建成、李元吉的陷害而被活活饿死。我们认为,罗士信是评书祖本中新增的人物,这个人物系从古典小说《隋史遗文》中移植而来。《隋史遗文》中的罗士信与评书事迹相近,但年少英武,评书祖本将这位少年将军改造成力大无穷的傻英雄,系一大发展。《隋史遗文》按历史事实安排罗士信在征讨刘黑闼时被杀,由于评书祖本的底本《说唐》早将类似结局给了罗成,为了避免重复,评书祖本只好将罗士信原本的结局删除,而新的结局似乎因为尚未想好而付诸阙加,当代各评书本只好在各不相谋的情况下自行编写罗士信的归宿,这就是九种评书本罗士信竟然有九种不同结局的原因。相对而言,沈月明本的安排重新参考了历史上及《隋史遗文》中的罗士信,最具匠心。

二、尚义明和上官迪
《说唐》中的尚义明是靠山王杨林手下的旗排官。尚旗排因罪当斩,为秦琼求情救下。秦琼贾柳店谋反事泄,尚义明感恩冒死报信,盗取大令骗过魏文通,与秦琼一同逃走。和秦琼分别后,尚义明投奔曹州母舅孟海公,与孟海公反隋,为孟手下的元帅。后孟海公攻打瓦岗,尚义明被李密手下罗成杀败,结局不详。
在各种评书中,尚义明均被改为上官迪(上官敌、上官狄)。上官迪感念秦琼的原因均作上官迪奉杨林之命送宝进京,路上宝物为山大王所截,被秦琼要回。追宝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发生在秦琼发配北平府的路上(田连元本、姜凤岭本、艳桂荣本、马岐本、连阔如本、陈荫荣本、单田芳150回本及216回本),另一种发生在秦琼为唐璧赴京送寿礼的路上(单田芳130回本)。抢宝物的山大王则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金城、牛盖(姜凤岭本、马岐本、陈青远本、连阔如本),一种是齐彪、刘豹(田连元本、单田芳本、艳桂荣本),还有一种是屈突星、屈突盖(陈荫荣本)。在评书中,还有秦琼冒充响马替劫饷杠的程咬金、尤俊达顶罪,杨林欲斩,为上官迪所救的情节(在沈月明的杭州评话中:上官迪将秦琼打死奸臣宇文化及兄弟宇文化文之事告知杨林,杨林因而赞赏秦琼,收为义子,无秦琼顶罪事)。上官迪与《说唐》中的尚义明一样,在秦琼谋反事泄时,冒死盗令为秦琼报信,又用大令骗过魏文通,与秦琼分别后,投奔舅父曹州宋义王孟海公。后与孟海公反隋,为孟手下元帅。在田连元本、艳桂荣本、姜凤岭本和陈青远本中,上官迪还是联络瓦岗等各家反王共同截杀杨广的组织者。此外,田连元本上官迪尚有天长关战伍天锡落败及扬州会拜访秦琼叙旧的情节。而单田芳本则交代了上官迪的结局,在锁五龙时追随孟海公被罗成打败后自尽。
三、张紫燕
张紫燕(据姜凤岭、陈青远、连阔如本。单田芳本作张子艳,陈荫荣本作张紫嫣,马岐本作张紫雁)不见于《说唐》,却为各评书本所共有,显系评书祖本创造的女性人物。
张紫燕的故事大同小异:父亲为隋朝正直官员,被奸臣所害,张小姐失落杨素府。后被杨林收为义女,许配秦琼。后得知秦琼为响马,盗杨林令箭给秦琼报信,为不拖累秦琼自尽。
有趣的是,张紫燕小姐的父亲在各评书本中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在田连元本中,张小姐的父亲叫张林,系督官郎,被宇文化及所害。原因是宇文化及推荐两个贪官晋升,张林拒绝。两官员行贿张林被又被拒,遂勾结宇文化及反诬张林受贿。在单田芳本中,张父名张敬忠,任御史。因参奏宇文化及、杨素被二人诬陷背后辱骂皇帝、串通响马害死。在姜凤岭本中,张父为经略总兵张保金,因寿礼轻被奸臣诬为造反害死。在艳桂荣本中,张父官拜天官之职,与宇文化及不和,在金殿经常当面争执,后全家被宇文化及所害。在马岐本中,张小姐之父为礼部尚书张泰仁。张泰仁被宇文化及借口是张家与伍建章关系莫逆害死,真正原因是杨素垂涎张小姐美貌。在陈青远本中,张父为东台御史张龙,因丢失七宝珍珠灯被宇文化及参奏害死。在连阔如本中,张父名张宣,为前任京营殿帅。宇文成都兄弟宇文成惠垂涎张小姐,求婚被拒怀恨在心,最终宇文化及以张宣子张称金在外谋反为由将张家抄斩。在陈荫荣本中,张父亦名张宣,但官职为右堂将军。宇文化及垂涎张小姐美貌,假意与子宇文成祥求亲,实则纳妾,被拒绝后怀恨在心。后宇文化及参奏张宣勾结伍云召,杨广质问,张宣不加解释反当面骂杨广君臣,终于被害。在多数评书中,张小姐都有一个哥哥,或作张成金(姜凤岭本、马岐本),或作张称金(陈青远本、连阔如本、陈荫荣本)或作张金城(单田芳本、田连元本)。大多为明州王(田连元本、单田芳本、姜凤岭本、马岐本、陈青远本),系十八家反王之一(在马岐本中后来出家为僧,在陈青远本中被李元霸砸死)。例外的是连阔如、陈荫荣二本:在连阔如本中,张称金为隋朝水军都督(与此本中张宣因张称金谋反被害有矛盾),因张紫燕事倒戈归瓦岗,封金堤王。在陈荫荣本中,张称金在黑虎山与徐黑虎占山,后与秦琼相认,守金堤关。
从中不难看出,在评书祖本中,已有张紫燕及其父、兄的故事,其中张紫燕的故事已完全成型,所以各评书本相当一致,而张小姐的父亲、张家被害的事由及张紫燕的兄长评书祖本或语焉不详,于是当今各评书本又一次百花齐放。
四、曹延平和定彦(丁延)平、叶龙
如果说罗士信、张紫燕是不见于《说唐》的评书祖本新增人物,上官迪和《说唐》中的尚义明名虽不同但事迹相近,那么评书中定彦平(丁延平)、叶龙和《说唐》中的曹延平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
在各评书中,丝毫没有《说唐》中的双枪老将曹延平的踪影(这里主要指北方评书,苏州评话是有曹延平的,位列“老辈十三杰第四名”,胡正明的杭州评话亦有曹延平,位列好汉“正六条”),却有一位双枪定彦平(姜凤岭本、陈青远本、马岐本、连阔如本、陈荫荣本)或者丁延平(田连元本、单田芳本、艳桂荣本)。定彦平和丁延平显然从曹延平发展而来,除了名字相近,还有两个共同点:老将军、双枪将。但共同点也就仅限于此了,定彦平(丁延平)的故事可以说与曹延平可以说大相径庭,根本不是一回事。
《说唐》中双枪将的故事如下:曹延平原为登州总兵,在比武中曾经战胜杨林。杨林怀恨在心,寻隙将曹削职为民。后曹延平送粮与瓦岗,再战杨林,杨林败后用飞棒偷袭成功将曹延平杀死。而评书中定彦平(丁延平)的故事则是这样的:杨林为对付瓦岗义军摆下一字长蛇阵,并请好友双枪将定彦平助阵,瓦岗义军则请罗成相助破阵。罗成赴瓦岗途中遇到定彦平,拜为义父,学得单枪破双枪的招数。罗成上瓦岗后化妆成程咬银,在长蛇阵中扎伤定彦平,大破长蛇阵。
定彦平(丁延平)的结局有两种:第一种是破铜旗阵时被罗成逼迫自尽,见单田芳130回本(后期版本大约因为有损罗成形象而删除)、艳桂荣本(演出本为罗成将双枪将逼回故里,显为后改,因为不杀双枪将,罗成卧底的身份有暴露的危险)、沈月明本(后祥)。第二种是后来回心转意,出家为僧,在尚师徒追赶秦琼时曾经相助秦琼。具体情节又有所不同:在姜凤岭本中,定彦平被罗成劝导,又因与秦彝交好最终转变、出家,尚师徒追赶秦琼时曾暗助秦琼。在连阔如本和陈荫荣本中,定彦平亦出家(连阔如本在应天寺出家,陈荫荣本则在三教寺出家,为自然和尚,又称“云龙僧”),曾劝导尚师徒归顺瓦岗,陈荫荣本中“云龙僧”还曾教授裴元庆(从陈荫荣本改编、发展而来的王玥波本中还有定彦平将被火烧的裴元庆救出的情节)、相助程咬金。第三种是前两种的结合。如田连元本:丁延平最终在破铜旗阵之后因罗成自尽,但亦曾在尚师徒追赶秦琼时出现(当时出家在兴和寺),只是不仅丝毫没有相助秦琼之意,还帮助尚师徒捉拿秦琼。再如马岐本,双枪将的结局同为助阵铜旗阵路上被罗成逼死,但亦在尚师徒追赶秦琼时出现,当时出家明月寺的定彦平路过师兄武万龙处,暗助秦琼的不是定彦平而是武万龙。
在沈月明的杭州评话中,也有罗成与双枪将的故事,故事脉络与各评书相同,只是双枪将的名字既不叫定彦平,也不叫丁延平,而是叫叶龙。罗成扎伤叶龙并非在长蛇阵,而是在八卦灵旗阵。叶龙的结局类似上面的第一种:在助阵铜旗阵的路上遇罗成,但并非自尽,而是被罗成杀死。笔者以为,杭州评话的基础也是定彦平(丁延平)故事,其独特之处当为评话艺人的编。
经过评书祖本的发展及各评书艺人的加工、传播,双枪大将由杨林的死对头变成了杨林的好友,且与罗成有了恩怨情仇。由于评书的影响,定彦(丁延)平的知名度远大于原著中的曹延平,电视剧《隋唐英雄》中出现曹延平,反倒被一些人误以为系根据定彦(丁延)平改编。
五、姜夫人、罗春、罗松、罗焕
在评书中,北平王罗艺除罗成生母秦氏夫人外,还有一位前妻姜氏夫人。罗艺的枪法为姜氏所传。后来为罗艺抛弃(有的版本是失散)的姜氏,生有一子罗松(连阔如本和陈荫荣本作罗春,由陈荫荣本发展而来的王玥波本此处将罗松、罗春处理成父子,罗春相当于他本中的罗焕),在有些版本中(田连元本、单田芳本、艳桂荣本、马岐本、陈青远本)罗松亦有一子罗焕。姜氏夫人及其子罗松(罗春)后来有寻找罗艺认亲的故事,故事略同于豫剧、京剧等剧种中的《对花枪》。
姜氏夫人的故事各派评书都有,且多言其为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后裔,但具体处理各不相同。仅姜氏夫人的名字就有江婉娘(田连元本)、姜桂芝(单田芳本、马岐本,陈青远本作姜桂枝)、姜彩云(艳桂荣本)、姜玉屏、姜佩芝几种。姜氏母子寻亲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在田连元、单田芳二本中,长蛇阵时期罗松即找到罗成说明原委,最终一家相认。在艳桂荣、马岐本中,姜氏母子在铜旗阵时方出现,一家北平府投亲,罗艺不认,遂投奔瓦岗寨。在连阔如、陈荫荣本中则是破铜旗之后罗成追赶敌将东方伯时遇到罗春,其中陈荫荣本中姜老夫人已提前病故(由陈荫荣本发展而来的王玥波本在这里摒弃姜氏病故的情节,恢复对花枪)。最为特别的是陈青远本,姜氏寻夫是在四明山大战中,罗松还大显身手与天下第一的李元霸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单田芳本中,则有罗松枪分李元霸、罗士信,一猛(罗士信)一绝(罗松)会一杰(李元霸)的故事。罗松(罗春)的结局多为瓦岗散将后归隐(王玥波本中提到罗松病故、罗春报丧),例外的是马岐本:在这个版本中,罗松在扬州会中被亦曾杀死罗艺、罗成的苏定方所杀。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隋唐》前传(如聂田胜的《天下第一枪》、石连君的《大隋风云》)、后传(多种《罗通扫北》)中,也都有罗艺、姜氏夫人及罗松、罗春、罗焕等人出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评书祖本中已有这一故事。有言这一故事系从坠子书中移植,可备一说。由于这一故事在各评书本中差距较大,评书祖本中到底是何形态已无法推定。
总结:
至此,我们可以大略推知评书隋唐祖本的一些特征。与《说唐》相比,评书祖本:
1,根据《隋史遗文》移植来了罗士信,但未交代其结局。
2,将尚义明改为上官迪,增加了秦琼追宝救上官迪的故事,还增加了张紫燕这一女性人物及其悲剧故事。
3,将《说唐》的曹彦平改为一个全新人物定彦平(丁延平),增加了单枪破双枪等故事。
4,增加了姜氏夫人及罗松(有些版本依据《说唐》改为罗春)、罗焕的故事。
5,删除了尉迟恭杀柴绍,秦琼火烧五龙等情节,创编了“玉玺换萧妃”等故事。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评书祖本的艺术性明显高于原著《说唐》。可惜,由于无人记录整理,这个评书祖本没能如《说唐》一样流传后世。不幸中的万幸,这个祖本的特征为各派评书继承下来并进一步丰富、发展,形成了如今隋唐评书流派纷呈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