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膝关节
膝盖不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但却是最脆弱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疾病,临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有摩擦声为特征,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驻关节,或跌仆扭伤,导致骨脉瘀滞,不通则痛。肝肾亏虚是发病基础,风寒湿邪侵袭及跌仆扭伤为发病诱因,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现代医学认为,减轻关节压力的同时,补充氨基葡萄糖(氨糖)和硫酸软骨素修复软骨组织,或注射透明质酸,有利于(软骨磨损型的)膝伤(膝OA)康复。
膝关节一旦受伤,受伤急性期,有红肿热痛症状期间,注意不要急于热敷按摩(否则伤处毛细血管会出血,疼痛会加剧),要冰敷固定关节,并遵从医嘱,尽量少运动,走动时速度要慢(可以使用拐杖或护膝)。平时可以在无负重状态下轻度活动受伤关节防止粘连。伤情缓解后,慢慢活动身体,能承重后先以散步为主,逐渐加快步速,但不要跑跳,也不要爬坡(下坡更要谨慎)。拐杖和护膝不要形成依赖。
膝关节炎的预防在于保护关节,避免受伤受凉。平时注意保暖,运动前要热身,使关节腔内润滑液分泌充分。运动过度,摩擦太多,就会加重关节疼痛。已经有膝关节疼痛的人可以使用护膝,穿平底鞋,避免过多的下蹲运动和负重、登高、跳跃等大强度运动。但是一定要清楚,适度运动(负重冲击)对于保护膝关节,维持骨密度还是必要的(仅仅补钙、晒太阳难以将钙质沉积在骨骼上)。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比永远依赖护膝和进入体力衰退的恶性循环要好得多!
此外,手、足、耳部的膝关节对应的反射区,适度进行点按刺激,膝眼和肾俞,经常揉搓温热,或者经常前后摆动腿部,促进润滑液分泌(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否则,缺乏油脂的身体,关节也会比较干涩。怕胖的朋友,多选择有益的油脂,干果类、深海鱼、全脂牛奶等即可),在床上会垫子上膝行(跪地爬行),也是有好处的。红花煮水泡脚和擦洗膝关节也可常做。
X型腿、O型腿之类的不良体态,就必须有意识地通过运动矫正,重点加强弱侧以及核心肌群的力量。否则,由于人们习惯于强势肌肉优先发力——强势肌肉更加敏感,可以接收更多的神经冲动信号,会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加重不良症状。身体正直稳定了,再进行常规肌肉训练。有髂胫束摩擦综合症(跑步膝)的朋友,针对性地进行髂胫束的按摩松解,加强髋外展力量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没有伤病的青壮年,运动时也要注意保护膝关节。关于膝关节的活动,有一个误区,有些朋友喜欢绕膝,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膝关节属于枢纽关节,只适合在一个平面上(纵向)活动(屈伸)。经常绕膝,韧带松弛,起不到固定关节的作用,伤病就会随之而来!中小学上体育课时为什么可以绕膝?因为那时韧带还有一些弹性,成年后韧带的弹性大大降低,已经不适合拉伸了。人体结构很复杂,很精密,关节活动超过限度,就会出问题,不可不慎!整个人体应当是个流畅的运动链(动力链条顺畅,身体发力就协调连贯,此时爆发力最强,而且不易受伤。打拳时所谓放松才能打出重拳,就是这个道理),与膝关节相关的腰椎与颈椎也不适合大幅度快速旋转,绕旋不但会损伤关节,还会损伤神经!多说几句关于颈椎的话题,颈椎下半段较稳固,上半段较灵活,但总体来说不适合大幅度快速绕旋,不过这并不影响人的功能,因为单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关节活动幅度及其结合的小幅度绕旋已足以满足人的需求。朝鲜舞蹈演员的大幅度绕旋为什么没事?因为人家从小就经过长时间的牵拉训练,他们的颈椎骨骼间隙较大,不会磨损。而我们的骨骼间隙较小,大幅度绕旋,只会自讨苦吃。说远一点,杂技柔术演员,女子体操运动员,骨骼间隙也是很大的,而且长期坚持锻炼,韧带弹性保持得也好,所以身体显得很柔软,关节不会磨损,不会损伤神经,一般人是不可能那样的。
人体关节环环相扣,一个关节灵活,其相邻的关节必定相对稳固(即不适合绕旋)。如果两个相邻的关节都灵活,人就成了蛇,如果相邻的关节都稳固,那就成了僵尸。想想看,是不是?踝关节灵活,膝关节相对稳固(膝关节的转动,其实是髋关节的带动),髋关节灵活,腰椎相对稳定,胸椎灵活,颈椎下半段相对稳固,上半段灵活;肩关节灵活,肘关节就相对稳固,腕关节又灵活,指关节相对稳固(主要是单平面的屈伸)。
加强腿部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可以减轻膝关节的承重负担,适度进行深蹲或者马步站桩的训练,靠墙静力蹲,蹬蹬单车,以及轻负重慢速腿屈伸动作(特别是离心收缩的回程动作)对于减少膝关节损伤都是有帮助的。关键还是“度”!深蹲时负重量过大,站桩时腿发抖了还勉力支撑,蹬单车时站姿骑行或摇摆身体,都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物极必反!至于深蹲的幅度,过去曾经有权威观点认为股骨不要低于水平面(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否则剪切力会造成髌骨压力过大,引起伤病。然而,实践证明,深蹲到底(全蹲)并不是造成髌骨损伤的根本原因,有控制地蹲到底是安全的(髌骨软化症患者半蹲位会出现膝关节疼痛,全蹲反而没事)。只是要注意四点:第一是大腿外展角度与脚尖指向一致(“外八字”)。第二,下蹲时要注意适当控制,不要自由落体,借力反弹(即使有强韧关节韧带的举重运动员,反弹也要有控制,否则运动生命必然大大缩短——力量举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比举重运动员长得多)。第三,起立时,膝关节不要扭转向里夹腿。第四,深蹲时腰背要挺直,这也是对颈椎和腰椎的保护。前面说到股四头肌的作用,其实股二头肌的作用也不要忽视,前后肌肉力量悬殊过大,也不是好事,不平衡也会诱发关节疾病。
另外,小腿肌肉力量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平衡和缓冲能力增强,也可缓解膝关节的压力。专门的核心训练提高身体稳定性,也是有益处的。注意,康复训练时,静力性柔和动作和离心收缩的退让性训练,也是比较重要的。很多运动损伤是由于回程阶段离心收缩没有注意控制,缓冲不好造成的。所以离心收缩的控制力提高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缓冲好了,对关节骨骼的冲击就小了。而且,离心收缩虽然会加大肌纤维的细小破损,但也为超量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肌肉的围度和力量、耐受力都会增强,关节会更稳定。不过,由于是康复训练,肌肉的控制力不如健康状态,所以训练负荷又不宜过大,阻力渐降,有助于防止肌肉拉伤撕裂。
有的朋友喜爱登山运动,却又担心这个“膝盖杀手”,其实,正确的动作是不会损伤膝盖的。为什么会有人出现膝盖损伤?上山时生龙活虎,腿脚有力,伤不着膝盖,问题就出在下山时!下山时,疲劳的大腿肌肉不足以分担体重的压力,重量都压在了承重关节上,有时还会因为不协调而锁死膝关节(甚至是超伸状态,肌肉也瞬间放松了),就会造成更大的冲击。可见,体能锻炼意义重大,体力充沛,腿脚有力,身体协调,肌肉会有效保护关节的!当然,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力量而行。
还有,膝伤如果是双侧的,需要同时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如果是单侧膝伤,也需要及时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否则,形成陈旧性伤,就不好处理了。还有,单侧受伤,避免受力,另一侧的压力就会大增,时间长了,受力过多的好腿也会受牵连而磨损疼痛。而且,有膝伤时,伤侧往往会加大伸髋力量减小伸膝力量,这是代偿(补充)发力,也会造成力量不平衡,引发腰胯和脊柱的损伤变形。
前面说过,人体是一个完整的运动链,膝关节损伤,往往相应的颈椎和腰椎也会出现问题,不可不防(颈椎有问题的人,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也要认真检查是否是腰椎和膝关节出了问题牵连所致)!因此,加强腿部力量的训练,同时注意防护好腰椎、颈椎,保持良好的体能,将会使您步履轻松,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