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经验 丨 双非院校毕业生最终选择进海关工作

基本情况
本科:双非院校,预防与医学,2010-2015。
硕士:某985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2015-2018。
工作:国内某海关,2018毕业至今。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已经毕业三年多了,本科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是食品卫生专业。感觉这两年大家对公卫的关注度慢慢上来了,我想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大家都看到了作为公卫人的负责和坚毅吧。现受到公卫就业帮的邀请,来分享一些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验。
学习生涯
可能我真正感受到“公共卫生”这个词在小时候,那会儿还是SARS疫情。我每天上学前都要量体温,还得记录在小纸条上。到了学校就是一人一杯凉茶之类的东西,装在一个桶子里。
也是从那一刻起,觉得身边的人都处在一种未知的危险中,也就下定决心想去学医。当时没那么细,只知道能当医生就行,后来高中选专业填志愿了,临床就成了我的第一选择,但高考失利,没能如愿报上临床,只能调剂进预防,当时挺难以接受的,但现在看来,好像是冥冥中注定。
我硕士是读的营养专业。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当时就是觉得营养的前景挺不错。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这种平时被我们忽视的东西可能会成为人人追捧的“明星”,于是我就选择了营养,也去报考了营养师。
硕士期间,日常工作总结就是六个字:实验实验实验。真的一点不夸张,基本每天就是做实验,虽然实验不适合我这种懒人,但是跟团队里的人,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感觉真的很好。
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收获了一些研究能力,包括设计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有效成果,最后顺利发表了论文。
工作内容
硕士毕业之后我花了近一个月找工作,给各种研究院、疾控、医院等投了不下二三十份简历,建议你们投简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投的单位情况对简历做一些修改,细节!当然,也收到了挺多offer。
最终选择海关还是因为,一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纯科研研究类的,二是觉得希望能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的,能深耕一个岗位的那种。
日常工作
👉 进口的食品进行检测,包括对食品添加剂、未经许可的添加剂等的审查工作。
👉 编制具有标准性的文件落地。
工作之外也有一些科研事业进行,因为没有科研就没有晋升。体制内工作好处,只能说相对稳定,收入不算高,但也过得去。坏处当然也是有的,科研圈谁来谁知道。
感想
我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可以说海关的日常就是接触外源性的东西,在我看来这种工作的性质是使命大于工作本身的。如果这么想的话,也更加符合我选择公卫的原因。
同时,这次疫情,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所期待,希望自己能提高标准,严格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工作。也祝愿所有的公卫人能够有更多选择的权力,有决定自己未来的底气!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