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增长论》读后记02【水颜读书】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 陈平 著。

2.1 引言
分工受市场范围、资源种类和环境波动的限制。多样性和稳定性之间存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权衡取舍(事实上在许许多多的方面,这一点就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从物理方向说不就是“不确定性原理”。它可以延伸到军工科技雷达的原理、文学作品创作上战斗表现力与智斗不可兼得上,是同样适用的)。
2.2 非平稳经济增长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
亚洲的小型粮食农场与西方的谷物和畜牧业综合农业企业存在显著区别(也是前面说的东南亚的经济模式 与 欧美的经济模式发展有区别的原因,文化影响即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将文化风格、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三者串联在一起分析,并确保它们可以互相推理验证匹配。
2.3.2 开放经济、市场份额竞争和过剩产能的源头
重点在于新旧技术的资源约束;单一技术“极致发展”会导致在资源开发上的竭泽而渔,发展多种技术可以降低单一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把经济学和生物学或者说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为什么我们要尝试多种获取新能源的技术方式,这就是原因之一)。
新技术的资源约束如果高出旧技术很多,新技术便将终结旧技术(代入几次工业革命就能理解,为此咱们先一步掌控可控核聚变或者其他清洁“无限”能源技术是重中之重,从这点也能倒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奇点)。
过剩产能观测到的成本即失业人口,可视为物理学中典型的废热,也叫做经济熵(所以政府调节尤为重要,一刀切的行为不可取)。
2.3.4 逻辑斯蒂小波四阶段资本和制度的共生演化
新技术的规模在达到临界值之前难以存活,所以需要知识产权和对外贸易对于幼稚、正处于萌发阶段的产业进行保护。由于此阶段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了中西方集体主义与私人投资者在其上做出的不同的经济行为(私人投资者往往不愿冒风险投资新技术,且都倾向于用自身的旧技术垄断打压新技术产业,为此反垄断法孕育而生,咱们国内现在也有这风头比如某e)。
这部分差异原因,来自于西中方“节约劳动力-大量消耗资源” (畜牧大农场)与 “节约资源-大量使用劳动力”(小农经济、农耕)文化之间的区别。 在面对市场风险时,中华文化圈的集体主义大多希望“最小化风险”从而从众跟风,而西方个人主义大多希望“最大化机会”离群独立寻找商机并迅速建立“壁垒”。
而日本很特殊,它同时具有集体主义和个人冒险主义的双重色彩,因为它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都很重。
2.4.4-2.4.5 环境涨落的影响 稳定性与多样性之间的权衡关系和一般斯密定理
总结一句话,走单一路线死路一条,不管是技术进步还是物种演化,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超越生态环境的约束,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最沉痛的教训。
2.6 结论
总结:技术进步和资源开放是工业经济成长的动力。如何理解技术、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动态互动,是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人类思维、思想的进步,才是这一切发展成功的大前提。

水颜笔记 2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