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所见即所得,场景AI后劲足:iPhone 11 Pro影像体验报告

零、竟然让我测录像摄影,小小值你听我解释
再次感谢小小值的厚爱,此次让我拿到了iPhone 11 Pro的256GB版本,此次在到手24小时后,肝完了一篇速测。然后此次第三个任务就是每人独立的深度测评方向,深挖iPhone 11 Pro的一个领域的表现,我所要做的就是主要评测三个摄像头(广角、超广角、长焦)的性能和稳定性、夜景表现以及视频能力等。

喵喵喵?我在速测中指出对iPhone 11 Pro的初步评价是三摄联动交互升级,白天稳定夜景翻车。这么明显的指摘,竟然让我测它的、它的、它的摄影录像,众测小小值真是调皮。

那作为一枚AI摄影真香党,今天就和大家来深入聊聊此次iPhone 11 Pro原汁原味的摄影和录像。为考虑三摄加持的你,提供一点小小的参考。

一、广角、超广角、长焦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此次广受好评的是iPhone 11 Pro的三摄切换的平滑度,因为三个传感器各有不同,想要在传感器的切换间实现画面白平衡、视角、曝光的平稳过渡,需要前期深入的调教和手机同步的高速处理。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如果是快速的切换不容易发现过渡的区别。但是在缓慢的反复切换时,还是能够发现一定的视角和曝光的变化,不过令人比较惊叹的还是白平衡的稳定。虽然三摄的切换距离完美还有距离,但已经在目前旗舰级的多摄模组切换效果中独占鳌头。

此次iPhone 11 Pro后置镜头模组整体采用了超广角+广角+长焦的三摄组合。
【超广角摄像头】:13mm等效焦距 ƒ/2.4 光圈 120° 视角 五镜式镜头 1200万像素
【广角摄像头】:26mm等效焦距 ƒ/1.8 光圈 六镜式镜头 1200万像素
【长焦摄像头】:52mm等效焦距 ƒ/2.0 光圈 六镜式镜头 1200万像素
对于经常关注数码产品的同学,肯定比较了解这超广角、广角、长焦的意义。那么对于许多新朋友而言,可能还稍显陌生,我们就来温习一点基础知识。
1.焦段

上图是一个佳能的变焦镜头,18-135mm指的是焦段,焦段就是指变焦镜头焦距的变化范围。焦段的长短就决定了它的定位。所谓的长焦、广角、超广角就是我们对于不同焦段的界定。按照单反镜头标准来看,一般长焦镜头的等效焦距50mm以上,广角镜头的等效焦距是24-38mm,超广角的等效焦距是13-20mm。

下图就是一个iPhone 11 Pro拍摄的长焦、广角、超广角图,可以看到随着焦距的减小,画面所能覆盖的内容逐步增多。
「超广角」:13mm等效焦距

「广角」:26mm等效焦距

「长焦」:52mm等效焦距

那么这三个镜头模组分别适合什么使用场景呢?广角镜头适合常规扫街的拍摄。

超广角镜头则适合于拍摄大场面、如风景、建筑等。

长焦镜头一般适合于拍摄人像,iPhone 11 Pro的人像模式也是自动开启功能2X变焦。当然除了人,物体和动物也能够适用。例如下面的抓拍,一只大橘正在伸着懒腰,用的人像模式实现了画面虚化。

2.光圈
光圈则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ƒ/”数值表示。一般光圈越大,数值越小,画面的景深也会越浅,进光量也会越高。此前iPhone 11 Pro就将长焦镜头的光圈进行了从ƒ/2.4→ƒ/2.0的小幅升级。

下图就是一组其他参数固定,只有光圈变化后带来的效果。大光圈能够带来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景深变浅),使得被拍摄物体的形态更加突出。对于手机镜头模组而言,一般光圈越大,我们认为它更具优势。

通过上面的简单学习,我们大概掌握了iPhone 11 Pro的广角、长广角、长焦镜头的命名由来,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最佳使用场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iPhone 11 Pro的摄影功能亮点。
二、旗舰都有三摄四摄,iPhone 11 Pro有啥功能亮点?

1.焦段切换
iPhone 11 Pro的三个传感器各有不同,想要在传感器的切换间实现画面白平衡、视角、曝光的平稳过渡,需要前期深入的调教和手机同步的高速处理。三摄的加入让iPhone 11系列产品在相机的操控逻辑上也发生了演进,无论是转盘式的焦距调节还是快捷的连拍和快速录像,都值得其他厂商不断学习跟进。通过调焦转盘,还可以实现2倍光学变焦和10倍数码变焦。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如果是快速的切换不容易发现过渡的区别。但是在缓慢的反复切换时,还是能够发现一定的视角和曝光的变化,不过令人比较惊叹的还是白平衡的稳定。虽然三摄的切换距离完美还有距离,但已经在目前旗舰级的多摄模组切换效果中独占鳌头。

2.对焦速率
在iPhone 11 Pro的对焦方面,对焦速度较快,近景和远景的过渡自然,没有拉风箱的情况。但是在进行远景和近景的对焦切换时可以看到超取景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后续的对焦时的超取景框AI算法还有待加强。

同时在针对当前镜头模组已经无法合焦的场景时,iPhone 11 Pro会调用其他的模组尝试对焦,如下图所示,可以明显的看到模组切换时的画面残影。
3.相机二级菜单
此次iPhone 11 Pro的摄影功能增加了二级菜单,不过仅能够在照片、人像模式开启。并且在设置上主要是把此前零散的选项进行了汇总,还是有些缺乏创新。个人希望下一代UI能够把设置-相机中的功能囊括进来,避免反复的切换设置。

4.超取景框
超取景框是新一代苹果的黑科技功能,在使用广角镜头取景时,手机会调取超广角镜头进行裁切。把超过广角镜头的内容呈现在取景器左右两侧的半透明区域内,一方面是便于用户了解当前的取景环境,另一方面在后期可以进行调整取景内容,把此前广角镜头没有覆盖的内容进行扩展。

5.Deep Fusion(深度融合)
Apple高级副总裁Phil Schiller在iPhone 11 系列的发布会上隆重介绍了Deep Fusion(深度融合)这一功能,特别强调了照片开启该功能后所带来的画面解析力提升。

因为目前苹果已经拥有了Smart HDR以及夜景模式,所以Deep Fusion只会在10-600lux下的照度下启动,添补使用场景的空缺。在工作机制上,主要为以下流程:

1.当你按下快门时、相机先用较高快门速度捕抓4张短时曝光的照片(把像素冻结下来避免后续使用时产生模糊的影像)。之后再拍摄4张标准曝光时长的照片。而在快门被按下的瞬间,系统还会拍摄一张长时曝光的照片(获得更多暗部细节)。
2.iPhone 把四张正常曝光时长的照片跟最后一张长曝光照片,生成一张“合成长时间”素材。
3.Deep Fusion深度融合模式会选择一张细节最多的短曝光照片,与上文合成的那张“合成长时间”照片进行合并。
4.A13仿生处理器机器学习开启,以像素级精度开始分析并合并照片。至于融合这两个图像的方式,手机先对画面元素生成一系列权重评估,譬如天空、墙壁和地板等纹理不多的素材分得较低权重,对皮肤、衣服、织品等则给予较高权重,高权重元素会从某一张该元素细节最丰富的短时曝光照片中获得细节、从合成长时间照片里获取色调、颜色和亮度并用最高精度的高画质算法进行融合,而低权重的元素区域估计直接就拿合并长时间图片像素来做或使用低精度的快速算法进行融合(节省资源和时间)。
5.一秒后,所有运算完毕系统生成一张Deep Fusion照片(2.6MB HEIC文件)

现实是Deep Fusion的牛逼都吹出去了,可惜还没有预装在新机上。我都拍了很多照片了,结果苹果公司一言不合就推出了iOS 13.2beta版本,开始推送测试发布会上万众期待的Deep Fusion算法,终于可以开开眼界了。

然后蛋疼地发现Deep Fusion不是手动开关,而我又没有两个iPhone 11 Pro,就没办法做开关前后的横评,这就相当尴尬了。所以我们还是来看看此前网上露出的对比图吧。

从上图可以看出,Deep Fusion开关前后在画面缩小的状态下是不容易加以区分的。但是对于喜欢放大100%的数毛党,下图中的对比可以说是相当的明显了。画面的纯净、毛发的细腻、眼球上的反光都在告诉我们,苹果果然不玩虚的。

但是Deep Fusion的开关不由人,而是由手机来判断。不同的镜头模组触发的机制还有所不同。
【超广角摄像头】:仅支持Smart HDR
【广角摄像头】:高光用Smart HDR、中到低光用Deep Fusion、暗光用夜景模式
【长焦摄像头】:极度高光用Smart HDR、高光到暗光用Deep Fusion、极度暗光用夜景模式

从上面的工作模式可以看出iPhone 11 Pro在功能性上遵循了最大的智能化,用户无需自行设置,手机就能帮人完成决策。从实际的体验过程中,感觉Deep Fusion还是缺少标识型的内容,目前判断是否开启的依据是在观看广角或者长焦镜头下拍摄的图片时,画面是否有一定的抖动,但是Smart HDR模式的照片依旧会有加载图片的过程,所以就我目前的使用体验来看都是不太容易分辨,这个功能还有待iOS 13.2正式版本更新之后才能见到真章了。
三、三摄增智慧?iPhone 11 Pro的摄影样片说了算!
我这章的题目取得比较嚣张,稳如苹果也熬不住多摄的真香,逐步堆起了镜头。前文我们提到三摄带来功能上的重大提升,那么在实景拍摄中三摄是否有所加分呢?

1.白天户外样张
国庆期间,我在武汉周边晃荡了一圈,拍摄了几百张照片挑选了一些给大家展示下iPhone 11 Pro的相机素质。在白天户外样张中,iPhone 11 Pro给人的感觉是异常稳定,三种焦距下都有稳定的画面曝光、白平衡以及对焦,成片率比较高。
「汉口火车站」:拍摄环境是阴天,冷飕飕。iPhone 11 Pro的拍摄效果就是所见即所得。整体的细节保留丰富,特别是云层部分的层峦叠嶂。

「华科·韵苑大酒店」:这是华科的东校区,相比于主校区,这里的植被覆盖稍显欠缺。在阳光暴晒的状态下造就了高光的拍摄环境。在此环境下,iPhone 11 Pro最大限度的压制了画面中的天空和太阳,对路上行人的面部进行了保留。不过强太阳光所带来的光斑,在一定程度上有违画面的和谐感。

「昙花林」:这张是街边的随拍,雨后的昙花林路上驻足着一对情侣。iPhone 11 Pro的白平衡表现稳定,画面曝光也符合人眼观感。

「光谷·西班牙风情街」:在光谷的风情街和风情街的交汇处,有一个斗牛士的大光比场景。斗牛士较暗,背景较亮。iPhone 11 Pro通过超广角镜头下的Smart HDR较好地处理了这一明暗对比。斗牛士的面部表情,上方的天空都还保留了较多的细节。

「华科·图书馆」:华科图书馆在下午时处于背光的位置,iPhone 11 Pro在拍照时对于天空的优先级更高,所以画面表现上要比实际的观感暗一点。

「华科·学生公寓」:中午2点的学生公寓沐浴在阳光之下,暗部和亮部的细节都得到了保留。这张算是我这几天拍过的照片光线环境和明暗细节最让人满意的照片。

【总结】:iPhone 11 Pro在白天户外的场景拍摄中,iPhone 11 Pro能够根据具体的环境特征选择适合的拍摄模式,特别是在大光比的环境下,Smart HDR能够让照片有效保留明暗细节。
2.长焦、广角大乱斗
说完了白天户外样张,但似乎逻辑比较混杂,因为我们没有对于广角、超广角、长焦加以区分。虽然前面也有内容,但不够直观。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几组样张来看看差距。
「汉口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的欧式造型是仿造1903年启用的大智门火车站,总有种让人置身于民国的感觉。

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在距离被摄物体较近时,展现出来的画面对比是相当强烈的。个人感觉iPhone 11 Pro在超广角的抗畸变能力上还稍显欠缺。但这也让建筑拥有了更加夸张的观感。

「光谷·德国风情街」:风情街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小广场了,因为这里不仅有小火车还有大灰机。

不过在广角的镜头下是无法记录的,长广角的加持下才能欧完整的覆盖广场。通过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两个镜头模组的曝光效果是相当接近的,不过在白平衡方面有所区别。广角更暖,超广角偏冷。

「华科·图书馆」:接下来我们来测试一下长焦镜头。iPhone 11 Pro虽然只有2倍的光学变焦,但是可以通过裁切实现10倍的混合变焦。

在图书馆的走廊处,将镜头拉长,可以看到远处的吊塔细节保留尚可,不过因为1200万像素本身的短板,所以裁切画面后的颗粒感还是比较明显。

「光谷·意大利风情街」:风情街有一个哥特式的多莫大教堂。广角镜头显然是无法展现它的魅力。

超广角就能够覆盖到多莫大教堂的全貌,同时还能把周围建筑摄入其中,起到较好的衬托作用。

接下来还是一组风情街的的样张对比,分别是长焦、广角以及超广角。可以看到iPhone 11 Pro的三张样张中,三者的白平衡都较为接近,但是在曝光方面长焦和广角接近,超广角则更亮。



「江汉路」:10月5日的武汉凄风苦雨,穿着短袖短裤的我走在江汉路上。江汉路步行街拥有很多的民国老建筑,也是拍照的好去处。

在拍摄老建筑时,iPhone 11 Pro的广角和超广角镜头出现显著的差异。可以看出不同的拍摄策略,在拍摄广角时画面主要聚焦建筑,画面会更加透亮。而在超广角的视角下,天空的部分也不能够忽略,所以采用了Smart HDR的重点处理,避免了天空部分的过曝,这种乌压压的黑云也符合当时雨落不停的环境氛围。

「光谷·世界城」:室内的超广角使用场景就相对有限,一方面是视角局限,另一方面是环境光源不足。

可以看到两张超广角只能算做画面的超广角,但是没能发挥苹果的Smart HDR优势。

「湖北省博」:湖北省博物馆我是第二次前往,一共三个主体建筑,呈现出U字形的排列。长焦、广角和超广角的不同视角下都有各自的特点。整体上遵循了前文提到过的,iPhone 11 Pro会根据画面内容自动调节曝光和白平衡。


【总结】:iPhone 11 Pro的广角、超广角、长焦镜头在户外的拍摄场景下,拥有着稳定如一的曝光和白平衡控制表现力。广角、长焦、超广角镜头在对待不同的画面内容时,能够根据当前覆盖内容的具体情况调整各项参数,以实现最为准确的成像。
3.人像样张
iPhone的人像样张在我心目中一直属于比较强势的板块,特别是人像的补光功能 ,算的上行业标杆了。就连网上找的图片,都能给你准确的实现人像的AI补光。

此次iPhone 11 Pro在人像模式中还加入了光圈可调的选项,这也算是一项比较实用的设置了。

「光谷·意大利风情街」:首先是一组人偶样张,风情街划船叫价的威尼斯小哥在长焦(下左)和人像模式(下右)的对比,人物边缘的抠图还算完整,不过在左手部分同背面的栏杆处的交汇处就出戏了。

「世界城·炭舍」:真实的人像样张对比中,因为妹子的头发边缘比较顺滑,人物衣物的轮廓也相对清晰。所以iPhone 11 Pro的抠图效果还算出色。

「鄂州·梁子湖」:在给师弟拍摄样张时,可以明显的看到但在人像模式(下左)对比2X的摄像头模组(下右),可以看到画面的饱和度有些下降,人像的边缘抠图如镜架、凸起的毛发、耳机等还稍显模糊。

在前置人像的场景中,iPhone 11 Pro识别到用户开始拍摄前置人像时,会自动提醒将画面缩小,提升画面覆盖的内容。

同时前置镜头也支持人像模式,从抠图的轮廓来看,识别的准确度尚可。即使我和背面的人身有所重叠也不用太担心。不过我的AirPods就被抹了,估计是是因为白色和肤色相比,有所突兀吧。

【总结】:iPhone 11 Pro的人像模式总体而言中规中矩,人物轮廓清晰时的虚化抠图较为准确,但如果被摄人体和环境有了较为复杂的交集,iPhone处理起来就显得有些模糊,如果未来能增加到3X光学变焦,想必人像聚焦和背景虚化的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4.室内样张
室内环境相比于室外,在环境光源上会更加的复杂,同时整体的亮度会有所下降。对于iPhone 11 Pro而言就是Deep Fusion发挥最大效用的场景了。
「世界城·乐高体验店」:在光谷世界城有一家乐高体验店,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门口这个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模型。iPhone 11 Pro的表现尚可,画面的曝光和白平衡都较为准确。

「昙花林」:作为猫奴天堂的昙花林,自然少不了许多的萌猫周边。室内静物的摄影考察的是画面主体的突出程度和曝光情况,图中的萌猫所在的场景是灯光直接照射下的状态,iPhone 11 Pro抑制了高光,也提升了暗部。

「世界城·炭舍」:美食也属于室内样张中的一部分,本来iPhone拍美食就追求真实,但为了更好的观感,在室内的弱光环境下,我们可以选择夜景模式进行拍摄,提高画面的亮度和解析力。

「昙花林」:昙花林的小书店里,环境亮度稍弱,我再次开启了夜景模式拍摄,虽然方式很取巧,但我还是希望浓眉大眼的iPhone能够叛变革命(真实),加入一点轻度的AI场景,提升照片观感。

「华科·西华园」:如果是在环境光源充足的室内,就不用担心画面的解析力问题了。此时,Deep Fusion开始发挥效果。

「湖北省博」:作为具有四大镇馆之宝的湖北省博物馆,国庆算的上人满为患。因为博物馆藏一般是不让用闪光灯的。支持Smart HDR、Deep Fusion、夜景模式的iPhone 11 Pro就成为了拍摄利器。

无论是宏大的战国曾侯乙编钟,还是明梁庄王墓葬金器都能够较好的实现曝光和白平衡展示。

光线较为昏暗的唐卡展品,也能够有效的展现画面的细节。

5.夜景样张
此次iPhone 11系列均加入了夜间模式,可惜的是超广角模式不支持此模式,而长焦模式要在极暗环境光源下才会启动。
「华科·学生公寓」:昏暗的学生公寓楼下,超广角镜头下的观感就比人眼所看到的实景还要暗了一些,并不讨喜。

换成广角镜头后,自动开启夜景模式,长曝光1秒,画面的亮度被瞬间拉高,真香……真不真实什么滴现在看来也不是那么重要了,能看清才是王道啊。

「光谷·德国风情街」:因为超广角镜头不擅长夜景,所以我们就主要以广角镜头作为拍摄参照。可以看到在iPhone 夜景模式的加持下,风情街的夜景都被有效的点亮了,画面观感好于人眼。



「国庆汇演」:而在光线更加充足的国庆汇演场地上,夜景模式所表达出来的就会相对克制,并非那种一亮到底的做法,而是一种兼顾高光和暗部的轻度优化。

但如果在长焦镜头下,除非环境暗的几乎没有光源了,才能开启该模式。下图我在拍摄长焦的画面时可以看到整体的亮度就不如上张,优先兼顾的是舞台的曝光。

iPhone 11 Pro的夜景模式时间最长可达30秒,但是需要三脚架的加持,且环境足够暗。没有魏布斯臂的我最多只能让手机开启3秒的夜景记录时间。
四、录像稳定如一,这才是iPhone 11 Pro的真香体验
相比于iPhone 11 Pro的摄影,我更加倾心于它的录像功能。对于经常制作gif的我而言,使用手机拍摄视频时往往会遇到虚焦、白平衡、曝光变化等问题,所以我往往会选择尼康D7200作为视频创作的生产力工具。而iPhone 11 Pro的到来,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1.白天录像样片

iPhone 11 Pro的白天录像样片中,画面的纯净度较高,白平衡曝光都相当的准确,更加重要的是画面的稳定性较为出色。无论是旋转,还是走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画面的稳定性,这极大的得益于光学防抖模组和算法的加持。

2.夜景录像样片

往常我在录制夜景时,最容易遇到的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曝光不能很好的处理画面的明暗部分、噪点突出,另一个就是对焦拉风箱的问题凸显。而iPhone 11 Pro在此问题上通通没有翻车。首先在曝光方面,手机能够根据摄录的画面,自动调节画面曝光,同时噪点控制优异。其次在对焦方面,即使是快速的切换焦段,画面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抖动或者反复对焦情况。

3.延时录像样片
延时录像作为较早的一项摄影功能,目前依然普及,iPhone 11 Pro的表现还算稳定,但有点不便就是没有任何的拍摄时间提示,用户无法明确当前已经拍摄了多少时间,只能后续查看时才知道。

4.慢动作录像样片
iPhone 11 Pro支持最大240fps的慢动作记录功能,实际体验的表现还是相当的舒服。

目前慢动作的玩法已经开发的趋近于成熟,希望iPhone早日也能够达到更高帧率的子弹时间,如华为的7680帧/秒。不过考虑到苹果一般是熬到技术成熟才会上马,用户估计是有的等了。

【总结】:iPhone 11 Pro的录像功能是我认为能够取代我尼康D7200完成测评工作的利器。白天和夜晚的画面均稳定如一,白平衡、曝光符合人眼的观感,画面防抖性能出色。美中不足的是在延时摄影的人机交互上过于简略。iPhone 11系列后期通过会Filmic Pro支持四个摄像头同时工作的状态,非常值得iPhone 11系列用户的期待,特别是有志于从事Vlog制作的童鞋一定多加关注。

经过本文的测评之后,我想跟大家聊聊对iPhone 11 Pro摄影的一些整体的看法。iPhone 11 Pro算的上这么多年来iPhone系列中摄影改进最大的一次尝试。无论是三摄系统的搭建调校还是Deep Fusion的算法介入,都在表明iPhone向着专业化迈进。但是离我心目中的No.1还有所差距,iPhone坚守的是真实的观感,但是消费者追求的可能是更加美观的效果。

iPhone XS Max等产品曾经尝试过一次美颜算法的加入,但市场负面反响较为强烈。苹果公司没有抵御住改良的阵痛,又给改了回去。但随着安卓手机AI功能的逐步渗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苹果应该会考虑加入一种更加中庸的解决办法,iPhone还是当年那个所见即所得,但市场可能已不再是那个追求真实的时代。
以上,测评不周,敬请海涵,我是Geek研究僧,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