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正式考据(四),造纸和酿造~
难怪将来秦国灭燕时能脱离大部队三千轻骑追击千里,从河北打到辽东,生生立下擒燕王大功
前几天看完【无论魏晋】,上面提到辽东种植,感觉自己大致清楚河北到辽东,但是还是想拿地图扒一下

来搞个有山的,理解下山东山西

首先山西就是背靠太行山,邯郸是属于现在的河南,蓟就是现在的北京,照理说这块应该是山东啊。。。。
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古代的所谓山东山西,就是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是山西,现代中国行政区划中山东与山西是不接壤的,中间还隔着河北,但习惯上还是说太行山是山东山西的分界山脉。
嘎嘎~~我的认为还是对的,现在的山东其实不是古代的山东~
从河北打到辽东,get~

严江算了一下,如今秦国东部在山西,西部在甘肃,中间隔着陕西省,哪怕直线也隔了至少五六百公里,更不用说黄土高原现在还是山青水秀,哪可能有直线给人走啊。
“他们走过来,怕是要半年吧。”严江不确定地道。
“最多三个月,”
徒步12km,一小时3km,走走停停,一天走这么多,五六百公里,600km,一天按10km,60天,翻山越岭,差不多,明白了~

石磨在春秋时就被鲁国发明出来了,但直到直到三国时期平民吃麦都没用上面粉,中间隔了整整1000年,到唐宋时面食才成为北方主食。

这个是北魏石磨,是东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时代了
春秋,记忆法怎么记的来着。。。。孔子去见了麒麟,-670?战国是-473?汉朝是到202还是220,三国是226吧,西晋是。。
打开过去的笔记,孔子泣麒麟,-770是春秋,战国是用三家分晋,四分五裂成三个国家,-453,-202是西汉,刘邦斩白蛇=灵儿,-202,然后东汉用的是阴丽华和郭圣通做两虎必有一伤,25,三国220,是汉的over,用-202的颠覆,西晋,晋=井,金井辘轳,266,东晋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所以东晋是317
那么来看看春秋时就出现的石磨,春秋是-670,到了三国,是汉的over220,西晋是266,如果按-670~266算,930年左右,夸张点也就是千年了
借机回忆一下过去记的东西——就是得找机会复习几遍才行

正好在秋季,是草木枯黄的时间,做工地时河边有许多芦苇,割下切细,再放在碓里打碎,用放置过的草木灰水一起煮上半天,捞出碎渣在清水中搅浑,用的竹席子盛上浆水一捞,贴高炉墙上一烤,几分钟后,便可揭下一张纸了。
百度一下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再百度草木灰是什么碱——纯属好奇。。。。
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钾,碳酸钾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所以草木灰是碱性
继续百度碱性脱胶
绢纺和麻纺生产中原料的初步加工工艺过程。各种麻纤维组成中除纤维素外,还有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脂肪质和水溶物等非纤维素的伴生物质,统称为胶质。脱胶是脱除纤维周围全部或部分胶质,使纤维分离、松散,制取可纺纤维
搞出纤维后还要搞?搜一下
用打浆设备叩打浓度为3~20%(一般为5%)的纸浆,使纤维被纵裂、切断和压溃,并达到工艺要求的长度及帚化、水化程度,称为成浆。
打浆通常被看成是成纸质量的决定性工艺因素。
打浆设备在旋转中两组刀保持轻微的接触,对通过其间的纤维形成切断、挤压、搓揉的作用,使纤维端梢压溃呈丝裂状,形如扫帚,这个过程称为帚化。
被帚化的纤维,其初生壁和次外生壁被破坏,纤维腔体吸水而膨胀柔软,具有持水能力,称为水化。
测定成浆的脱水速度和持水度(也称保水值),可表示成浆所受的打浆程度称为打浆度,纤维帚化程度高,其脱水速度慢的称为粘状浆。反之,称为游离浆。

这是 在网上找到的图,终于明白两组刀片相对旋转是什么意思了
把麻杆打碎再草木灰水煮是脱胶,然后碎渣在清水中搅浑是帚化——这也比较草草了。。。然后捞浆水——这样能贴在竹席上吗?竖立贴墙上起来会不会就往下流。。。。
大概get也就好了^_^嘿嘿嘿
。。。。。还是很喜欢基建类的小说,穿越回古代什么的。。。。虽然

泡发的麦种必须尽快种下,不然几天后就会发芽,只能拿来做麦芽糖了
百度搜麦芽糖,原来主要是糯米?再搜麦芽
大麦在发芽的过程中,自身就会产生淀粉酶,把淀粉降解为单糖。
这里就有几个好奇,其实原搜到的内容里有发酵酿造等,最近看了某茶的新文,里面就有酿酒的,挺想搞清楚,关于酿酒工艺,关于酱油醋酒工艺的相似点,关于发酵和酿造是什么意思,酒曲是啥,麦芽糖为什么不能当糖——就这几个吧

酿酒工艺,第一步是制曲——我当然不是要学酿酒,主要是,酿造和发酵是啥意思

发酵: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酿造:利用发酵作用造酒、醋、酱油等
行吧,然后看麦芽,就觉得也是发酵过程,百度了下确认是的
麦芽糖看到分解为单糖,感觉没能胜过蔗糖应该是甜度不够,百度下果然
并且,甘蔗估计比较好种不太像稻子麦子那样难,古代吃饱都不容易,用粮食酿酒那都有限,做麦芽糖估计也就是生意人了,还比不过蔗糖,不过是丰富口感吧感觉,或者还有价位上的差异

然后是关于酒曲
酒曲。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曲霉产生的淀粉酶会糖化米里面的淀粉,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原料糖,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
各种查来查去,终于有点明白了,所谓“曲霉的分生孢子”,就是老酒曲粉啦
酒曲其实就是来产生淀粉酶的,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记得看到了还有生成乙醇的,百度下
细胞生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成酒精或乳酸等,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家里其实也能酿简单的酒,搞糯米加酒曲加糖就行,酒曲产生淀粉酶分解糯米中的淀粉,成为葡萄糖等糖类,然后还会产生热量吧,白糖其实是蔗糖,跟葡萄糖一起无氧反应,分解成了酒精——应该就是这样了,在古代就属于——费粮食的活动
酱油和醋是咋酿造的
酱油:将黄豆洗净后浸泡吸水后,上锅蒸熟几个小时。放入缸中发酵,用盐和水进行封缸酿造,过滤成油后,经过暴晒灌装即可。
中国传统的酿醋原料,长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为主,长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为主。现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马铃薯、马铃薯干等代用
好吧,酱油是蛋白质类,而醋和酒是碳水类——听说有一句话,好像是酿酒不成酿成醋
搜了麦芽糖的制作但不想放上来了——^_^,比较喜欢古意的图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屯留便是韩国上党郡治下之地,直到二十多年前,秦国伐韩,要韩王割让连屯留在内的整个上党郡,韩国大败,应允割地,但却不想韩国上党郡守畏惧暴秦统治,竟然带城降赵,引赵国军队占据了上党,这便捅下天大搂子。
秦国哪里甘心为他人做嫁,立时出兵伐赵,直接引发了秦赵长平之战,秦胜,坑杀四十万赵军,上党自然也归了秦国,为着这事,二十年来,秦国对上党之民百般苛刻,他陈氏家族也风雨飘摇,本以为这就是最苦的日子了,谁知还有更大的惨事。
半年前,秦公子成蟜在屯留谋反,他们这些屯留人尽被牵连,罚没家产,流放陇西

长平在屯留下方,然后还看到了邺,不知道是不是邺城,在邯郸下方一点
四战之地,看这位置,西边是秦国,北边是赵国,南边是魏楚,还靠着太行山——果然是幼儿抱重金于闹市——守不住还是不要拿手上了,惹祸上身来着。。。
这应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了吧,无论是哪边的大佬想要打到对面,比如先把这咽喉之地拿下,好运送粮草什么的,一旦拿下,易守难攻

只见他穿着短裾深衣,并未加冠,长发只是随意一束,肤色白皙,五官俊美,举手之间,有如骄阳冷月
来,终于有兴趣细细的看衣服了。。。。
以前搜集过很多衣服图片,然而,真的就是很多衣服看个大概,还是在喜欢的情境下去理解
。。。。搜了一下,然后晕菜了。。。。算了,不明白就不明白好了,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