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筹备江夏文化研究会

为传承家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发掘宜黄县江夏宗史文化,加强宗亲联系,凝聚宗亲力量,为创建和谐宜黄献计献策,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江夏文化研究会筹备会于9月18日在乾隆年间宫廷御医黄宫绣故里棠阴镇君山村成功召开。


抚州江夏文化研究会联络处黄富顺主持筹备会并介绍筹备工作的缘起和进展。
君山昭昭,山水相依,日月相应,草木同根,江夏黄氏,血脉亲情,和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都是源远流长,同根同源,江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江夏黄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三百多年前从君山走出的乾隆年间宫廷御医黄宫绣开创的“究理求真、守正创新、务实奉献”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国中医在世界崛起的重要分水岭。

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国的号召,助力中国中医看江西品牌建设,在此之前省市有关领导纷纷来棠阴古镇调研康养游和中医药种养以及乡村振兴工作,棠阴镇特别成立了君山黄宫绣故居修缮和保护开发委员会,发掘江夏黄文化,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宜黄县江夏文化研究会正式启动筹备报批等工作。


筹备会上,大家交流学习了社会组织成立流程,讨论了研究会的名称、宗旨、愿景、组织架构、理事会成员范围,章程框架草案及经费筹措等事项,并确定了第一阶段的重点筹备工作。



黄太平、黄回君、黄中平、黄达先以及宜黄籍著名的陶瓷油画家黄平进等分别就研究会筹建要点、顾问邀请、成立契机、懿德意义等进行积极发言并就筹备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会的江夏后裔表示将全力参与协助筹备组开展工作,发挥自身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做好筹组工作,共同推进宜黄县江夏文化研究会的酝酿诞生。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文旅中华》江西栏目制片人《黄宫绣传奇》总策划邓文宗一行也应邀出席筹备工作会议。



会上,黄富顺向宜黄江夏文化研究会筹备组捐赠了两本民国二十二年版重印的江西黄氏主谱和《乾隆御医黄宫绣传奇》剧本。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参观了君山村的黄氏祠堂、黄宫绣故居翰林第、御赐牌坊、双井等黄氏家族历史遗迹,诵读了黄氏家训。
拓展阅读:

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远古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有许多以鸟(皇,凰)为图腾的原始人群,生活在这一广大地区,典籍称之为东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为部落联盟集团,史称九夷。其中的黄夷氏族,就是黄姓的最古老的族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陆终、伯益,再往上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少昊,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越绝书》说:“蚩尤,少昊之末,九黎之君。”少昊是太阳崇拜、鸟图腾的部落,少昊势衰,九黎的领袖蚩尤开始崛起,成为东方各部族新的领袖。三星堆遗址很可能与东夷蚩尤九黎族的南线和颛顼帝“绝地天通”事件有关。
据史籍《古本竹书纪年》、《左传》、《百家姓》、《黄氏族谱》等记载,东夷少昊的后裔——黄夷的后代建立了华夏古国之一的黄国。黄帝的第八代孙,颛顼帝的曾孙南陆公受封黄邑,食邑黄城,以地为姓,成了黄氏的肇基始祖和统治者。


江夏黄氏是延续繁衍的后人。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经过四千多年的历代迁移传播,大江南北,黄河之滨,长城内外,海内国外,五洲四海,处处都有黄氏宗亲在居住,在创业,在发展。黄氏子孙,爱党爱国,爱家爱人,勤劳智慧,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处处繁荣昌盛,丁财日炽,人文蔚起,形势喜人。黄氏子孙以“忠、孝、义、和”为理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宗族的兴旺、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距今1800多年前,江夏族人开始活跃在宜黄这块宝地上,开基创业,成为宜黄县第一大姓,人才辈出,清代著名医药学家黄宫绣、禁烟名臣黄爵滋等都是宜黄孕育的英才。
(文旅中华江西栏目编辑赵子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