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死词”、“死字”与语言的流动性

2023-01-07 18:16 作者:英语说西游  | 我要投稿

“死词”或“死字”这是个同时适用于中英文的概念,指一些仍存在于古籍中但已经不再被人应用或知晓的字。有一些广义上的生僻字,可能也只是输入法排比较后,比较难写或者会念的人不多,但本质上还算是“有人用”。“死词”或者“死字”则是打都可能打不出来。

《西游记》里这类字虽不算多,但足以让人留下印象,比如说曾与美猴王结拜的【犭禺】狨王。电脑字体几乎都没办法正常呈现【犭禺】字,所以只能勉强拆开呈现。如图所示,高光出来的两个字字体明显与周围不一致,说明即便是出版行业,也没有办法不着痕迹地印出“死字”。


在《西游记》的英语译本里,也偶尔能看到这类被淘汰的词语。余版和詹版均译于二十世纪中期,用词习惯本来已经与现在有一定差距,又加上为了呈现原著的世界观,于是更不可避免地应用到了一些晦涩古老的词汇。

比如第一回里提了一句“三皇五帝”,这个名称在英语里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译法,也就是余版所采用的“Three August Ones and the Five Thearchs”。我撰稿之初也是照搬的这个译法,然后发现我们都不会念“thearch”这个词,又去找读法,发现每个字典给的读法都有点不一样。后来我的英语校对跟我说,“thearch”这个词已经属于“死词”,早就没有人用,更谈不上会读,所以采用了意义也不大。她建议换成更常用的词汇,最后就变成了终稿里的“Three August Ones and the Five Sages”。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毕竟三皇五帝也不是故事里的人物,略略带过就行,不用太过深究。

往后人物越来越多的时候,读者也会发现有一部分姓名是直接用梵语称呼,而不采用原作里的中文名。比如说佛祖座下的阿傩和迦叶二位尊者,虽然中文名写起来不生僻,但读法存在很多争议,属于众口难调。你想想,这些名字被翻译成中文时,中文的发音和现代肯定是不同的,而且很可能还带有地域色彩。即便是存在一个比较主流的读法,也不可能百分百与最初的发音吻合。所以为了避免搅入这类争议,我们就直接用梵语读。当然,本质上还是要看这个人物的出场频率和角色属性。关于人名的处理原则,我们将在第二集的《制作笔记》里详细叙述,有需要也会在微博上进行拓展。

其实,翻译做久了,是很能体会到语言的不稳定性的。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处在一种持续进化的状态中,所以每一部作品包括其译本,都是所属时代的定格。我们制作这个系列的初衷,除了是真的很喜欢《西游记》这一腔热血之外,也有想为这个世代的读者做点什么的愿景。《西游记》在创作成书的过程中就一直在不断融合、重组、进化。我们希望这部作品在传播时,也能保持同样的活力。而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也非常愉快地在和这部作品共同进化着。

(翻译X)

【杂谈】“死词”、“死字”与语言的流动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