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腔,享受慢生活
听秦腔,享受慢生活
吕西群

小的时候,父亲爱听秦腔,不以为然。年轻的时候,父亲仍爱听秦腔,以为是老年人的专利,我们喜欢的是流行歌曲。
年过半百之后,慢慢的,我也喜欢上了秦腔。也许是父亲的遗传基因,仰或许是耳濡目染,作为陕西人,大秦传人,秦腔更是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感情需要,我热爱秦腔,我更会从这个古老的秦剧之中享受生活,享受慢生活!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想当年,陈妙华一曲秦腔名段:《祖籍陕西韩城县》,惊诧于世,广为流传,且深受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更到永远。
不愧为秦腔名家的出色演绎,从而使这一唱段广泛流传,听的爱听,学的爱学,唱的爱唱,能唱出情感,且久唱不衰。
祖籍陕西韩城县,
杏花村中有家园。
姐弟姻缘生了变,
堂上滴血蒙屈冤。
姐入牢笼又逃窜,
不知她逃难到哪边。
为寻亲那顾得路途遥远,
登山涉水到浦关。
随着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进展,人们生活节奏越发紧、快,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如果你学会欣赏秦腔,学会听上一段名家唱段,或是自言自唱,尽管节奏不准,尽管唱词不对,但,确实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最好方式。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学会从这个古老的秦腔中享受生活,享受慢生活!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秦腔老艺术家贠宗翰老先生的名段《手托孙女好悲伤》,真让我终生受益,听着手机里下载的声音,对那个社会的理解、你就会感同身受!
“ 手托孙女好悲伤,两个孩子都没娘,一个还要娘教养,一个年幼不离娘,娘死不能在世上,怎能不两眼泪汪汪。庙堂上高座龙王像,枉叫人磕头又烧香, 背地里咬牙骂老蒋,狼心狗肺坏心肠,你是中国委员长,为什么你的大小官员联保军队赛豺狼。看起来你就不是好皇上, 无道的昏君把民伤,河南陕西都一样,走到处百姓都遭殃,我不向南走往北上,但愿得到边区能有下场”。

让我难忘的还有一段,那就是一代秦腔名伶王玉琴先生在《杨门女将》中佘太君的那一大段唱。长达十五句的唱词,采用苦音双锤代板唱法。由慢到快一气呵成。恰似山洪激流势不可挡。王玉琴把佘太君演的栩栩如生,把身经百战,失子丧父,具有大将风度的佘太君表演的淋漓尽致,从 我杨家火塘寨。。。。娓娓道来。。到 那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一个“绝”字了得。在这里,献上,与大家共同欣赏:
我杨家出生入死何足论
忠心耿耿保宋民
与辽虏转战数十春
杨家的威名天下闻
以血还血伸民恨
誓扫边患除祸根
那一阵不上我杨家将
那一阵不死我父子兵
可怜我三代伤亡尽
单留宗保一条根
到如今宗保边关把命殒
只落得孤寡一门我也未灰心
说什么朝廷安危当审慎
难道说老身存私心
杨家报仇报不尽
那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