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缩”之谜,我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中西方不同的货币发行形式
一、西方
西方政府是在以扩大自身负债规模为代价来换取超发货币的能力,随后在以福利、补贴等方式直接给居民和企业定向放水。
相当于国家承接了企业和居民的负债。
整个社会的债务是在“自下而上”地来转移
缺点:非常考验本币和央行的国际信用基础,同时会扩大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规模。
二、中国
中国是“自上而下”的债务转移
中国新增的货币对应的不是中央的债务,而是对应着居民、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等量的债务,这些债务又要对应等值的资产。
如果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手里的资产发生了贬值,就会直接打击这三方的举债意愿,甚至发生破产暴雷。
缺点:受制于企业、居民以及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水平,极为考验社会整体的举债能力的上限。一旦社会的负债率见顶,那么货币宽松的编辑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结论:中国的M2和通胀并没有欧美国家那样的强相关。